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自本世纪40年代中期杜定友先生创办广东文献馆,我国首次出现了正式的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1957年,在南京举办的省市图书馆工作人员进修班上,杜定友先生讲授了开展地方文献工作的基础知识,并印发了《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与使用》一文,对于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的普及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此时,正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科技大军未动,文献粮草先行”的时代,我国的图书馆事业有了极大的发展,与此同时,图书馆地方文献事业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图书馆地方文献事业的发展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经济体制的巨大变革,使实事求是的思想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发展是硬道理。人们意识到,对客观环境与客观条件的充分了解,是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规律的基础,是发展和制胜的必要条件。一时间,“突出特色”、“扬长避短”成了各个行业和领域的热门话题。地方文献是对特定地域内客观事物的真实记录,在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中,其作用是其他类型文献无可替代的。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地方文献事业出现了一个异乎寻常的大发展。省、地(市)、县各级公共图书馆纷纷建立地方文献工作机构,组建地方文献专藏库,围绕地方文献开展书目索引和参考咨询工作,为地方社会的决策和经济文化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在即将到来的21世纪中,知识经济将大行其道。信息产业作为知识经济的核心,早已受到各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已先于21世纪提前起动。从信息产业的角度来看,图书馆事业属于信息处理行业。随着全世界经济与文化的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进程,地方文献日益受到各个社会领域的广泛关注。按照市场范围划分的理论,在地方图书馆的各项业务工作中,只有地方文献是其特有的产品,是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拳头产品。在资源共享的信息时代,“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地方文献是地方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中真正宝贵的财富。
在即将到来的新世纪中,图书馆地方文献事业将会出现一个迅猛、广泛、深刻的变化,朝着事业定位专业化、处理手段现代化、经营管理产业化的方向发展。
一、事业定位专业化
以往,我国的地方文献工作机构多数设置在地方公共图书馆中,其起因大致有三:
其一,地方文献是各类地方信息的集合,地方文献工作理应由地方图书馆承办。高校中很少开设与综合性地方文献相关的课程,科研系列中亦少有与地方文献直接相关的学科门类。而地方公共图书馆是由地方政府直接投资兴办的综合性图书馆,理应承担这一社会责任。
其二,在地方上,公共图书馆较之其他系统图书馆建立时间较早,地方文献的原始积累相对丰富,是地方文献的重要收藏中心。因而,在地方文献机构的初建阶段,其操作可行性较好。
其三,地方文献信息的用户分布在各个不同的事业或学科领域中,由公共图书馆承办,于文献信息的流通上较为方便。
然而非公共系统图书馆从事地方文献事业的实例也有不少,主要分布在地方党校图书馆系统和地方社科院图书馆系统。
其原因在于,无论是地方党政干部的培养,还是地方社科研究,其文献信息工作都必须具有本地特色。“各地区的社科机构的研究对象和各地区党政领导部门所采取的种种对策无不受本地区的民族、政治、经济、地理、文化、人口、教育、能源、生态和历史等因素的制约,这就决定各地区的社科情报工作必须立足于对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了解的基础上,研究分析出与其它地区不同的又有开发意义的问题,进行情报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和研究,直接为社科研究服务,为当地党政领导部门的决策服务”。[1]
虽然在公共图书馆、教育图书馆和科学图书馆中,都有开展地方文献工作的实例存在,但地方文献工作的性质却不应依其所依托的母馆而改变,而是决定于它的服务对象、服务目标和服务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