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政府在农业信息化网络建设中的作用
2014-02-12 01:01
导读:计算机论文论文,浅论政府在农业信息化网络建设中的作用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不错:
摘要: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对农业的信息化实
摘要: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对农业的信息化实现发挥着重大的推动作用。我国农业信息化网络建设已经取得了不斐的成绩,但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就存在的问题着重论述了政府在自己的职能范围内,针对农业信息化网络建设应该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政府;农业信息化;网络建设;作用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信息化被提到与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同等重要甚至更为重要的位置,这充分表明党中央对信息化工作的高度重视。而我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信息化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强大引擎。在此,本文作者仅从政府职能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政府在自己的职能范围内,针对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应该发挥的作用。
1 我国农业信息化网络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实施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工程项目,经历了研究探索(1990- 1996)、试验示范(1996- 1998) 和应用推广(1998- 2004) 三个历史阶段,累计投入项目资金近亿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80 %左右的地级和40%县级农业部门都建立了局域网,80%乡镇信息服务站拥有计算机并可实现联网。通过多年的努力,覆盖省、地、县、乡的农业信息化网络已经初具规模。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涉农网站突破1万大关,农村网民达到3700万人。同时,我国初步建成了一批专业性较强的数据库,实现了农业信息的整合和共享。
尽管我国信息化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总的来说,我国农业信息化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1)农业信息资源分散,缺乏统一部署和协调。我国农业网站尽管体系已经建立,基本覆盖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各个方面,但占全国网站总数的比例偏小。同时,农业信息服务站点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和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而且关联性较差,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即使是在一个地方的农业信息内容服务网站,有价值的信息资源也分别属于不同的农业部门、农业企业和相关科研机构,相互之间没有交叉。因此,我国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呈现出布局分散,缺乏横向交流沟通的特点。
(2)有效资源不足,农业信息内容重复,假信息时有发生。除了一些有影响的国家级和省级网站外,一些地方性的网站建设水平还不够高,一家有的内容多家都有,甚至栏目的设置也都差不多。在内容上宣传本地农业、为领导服务的信息较多,而指导经营者生产营销、真正适用于农业的信息太少;反映现象的信息较多,分析、协助领导宏观决策和经营者微观决策的信息较少。同时,信息的发展往往伴随着垃圾信息甚至虚假信息的出现,农民对信息的判断性不强,一条虚假、无实用价值的信息可能会害得农民一年的劳动血本无归。更为严重的是,农民因此可能患上了“信息恐惧症”,对所有致富信息都持怀疑态度,对今后的信息化推进带来观念上的障碍。
(3)农业信息时效性差。信息对时效性的要求比较强,而目前农业网站过时的信息较多,缺乏第一手信息和第一时刻发表的信息,不能实现信息的及时更新,网站提供的信息不完整、不准确,信息内容单调,用户得不到有效的信息,重复访问率和页面点击率低。据有关部门统计,更新频率高于每周更新的农业信息网站所占比例还不到一半。
(4)农业信息形式单一。农民对信息形式的需求是多样化的,例如很多农业种植
养殖技能,需要大量的图片和视频进行讲解和演示。而目前农业网站页面静态的多、动态的少,缺少网站导航。信息规范化、标准化程度差,站点不够生动,缺乏个性和专业特色。数据库大多是文本型的,以文献为主,涉及的领域也比较狭窄,多媒体信息和全文数据库更少。信息开放性和共享程度低,数据库的利用率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此外,农民不仅有了解外界信息的需求,还有把自己信息发布出去的需求。因此,要满足农民多样化、互动的信息需求,就需要有宽带互动的接入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