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2、地方文献呈缴制度难以全面实施,须辅以多种措施给予扶持
为做好我市地方文献征集工作,市政府于1980年批转了市文化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地方文献资料征集工作的报告》,作为正式文件发至全市各单位。该文件的下达,使我市地方文献征集工作有了制度保障,并得到不少单位的支持。但是,一方面由于该文件可操作性差,无监督检查措施加以配套,更无处罚措施可言;另一方面,部分单位对地方文献征集工作不重视,呈缴意识和责任感淡薄,特别是在近年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和影响下,一些单位(甚至包括市政府中的某些职能部门)更以“不能白给”为理由不再向我馆呈缴有关文献资料(尤其是某些编印成本较高的文献资料),这就给呈缴制度的全面实施带来了较大的困难。最近我们拟由市政府再度发文重申其意义及有关制度。有同志提出:能否争取在该文件中加入有关检查、监督乃至处罚等内容,从而使该制度带有地方法规的性质。但在现阶段条件还尚未成熟,主要是受社会法制环境发展程度的制约。目前在许多有法可依的重要领域中,由于多种原因,都还未能进入正常的法制轨道,迄今我国的图书馆法都还尚未问世。所以,在地方文献征集工作一方面有了制度保障,而另一方面又未能实现法制化的情况下,图书馆自身应想方设法,从多方面来推动地方文献征集工作的正常开展。为此,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
(1)、尽量选用熟悉采访业务、公关能力强、态度和蔼、勤讲、勤跑的同志担任该项工作。在进行征集采访活动时要不失时机和不厌其烦地做好宣传工作,争取得到更多单位和个人的理解和支持;还要注意处理调节好图书馆与被征集单位和个人的公共关系。
(2)、每隔一段时间以本馆名义由地方文献室组织召开一次五、六十人参加的座谈会。邀请与会的来宾主要有:地方报刊的编辑者,各大单位负责资料交换的同志、有重要著述的地方作者。这样的座谈会我们于1992年初开过一次,效果很好。来宾们纷纷表示理解和支持,还提了不少建设性意见,不少刊物负责人和地方作者也希望通过图书馆扩大他们出版物的影响和知名度,我们也作了积极的答复。从那以来,与会来宾所在单位向我们呈送的36种期刊,除6种因故停刊外,至今没有中断过。与会的地方作者也一直主动给馆里赠送自己的著作。
(3)、面向全市编印地方文献目录。我馆历史文献部曾与市社科联、市文联等学术团体合作,先后编印出版了《柳州社会科学著述目录》和《柳州市文学工作著述名录》。近年来,我们又着手编印《柳州地方报刊、图书目录》、《收录馆藏地方报刊250余种,图书近千种),以向全市公布我馆多年来地方文献征集工作的成果。我们从1992年下半年起进行该《目录》初编工作,并将其信息致函给有关单位或个人后,两个月内就收到了过去己出版但为我馆所缺藏的地方图书78种、期刊27种,并要求补入该《目录》中,这样的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