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宜兰县为实践文化立县,在地方文献的搜集与整理方面不馀遗力,希望藉由地方史料文献,让民众了解过去、重视历史,以加强个人或团体对地方的共识,促进社区未来的发展。
宜兰县主管地方文献机构主要为宜兰县文化局,文化局为使地方文献受到保护与推展,分别成立了宜兰县史馆、台湾戏剧馆、兰阳博物馆、图书馆等地方文献收藏服务单位,希望透过专业组识及人员、设备,让地方文献的保存更臻完备,目前这些单位也针对其业务范围做一系列的收集建档及推广服务工作。
而今日网际网路己渐渐成为主要出版及发行、传播工具,因此有效的保存及推广地方文献、展现地方特色,应藉助於网际网路相关环境与设备,故本县目前部份地方文献资料已著手数位化,期能达到资源共享进而长久保存珍贵资产的目的。
壹、宜兰县文化局地方文献收藏单位简介
一、宜兰县史馆
宜兰县史馆筹备处成立於1992年元旦,以成为地方的文献史料中心为目标,展开各项搜集、记录、典藏、研究、推广等工作计划,经过近2年的筹设,於1993年10月16日正式开馆,为全台首创的地方史料馆。
目前暂以宜兰县文化局三楼为馆室,随著来馆的民众和学者日多,所搜集的图书及资料日益累积,原有馆室逐渐不敷使用,将於2001年迁移到县政中心的新馆。
馆藏资料是宜兰县史馆的基石。县史馆所搜藏的资料极为丰富,可分为一般资料、特藏资料及公文档案三类。
一般资料指阅览区可供外借的开架书册等,包括以宜兰为主题的图书、学位论文、外文资料及相关的台湾史志、期刊、图表、视听资料等等,计约二万多册。均以中国图书分类法编目,并纳入本县图书自动化系统的连线作业。
特藏资料为县史馆的馆藏特色,凡与宜兰有关的第一手资料,珍贵原件或复本等,皆为特藏内容,包括文献手稿、古文书、教育史料、谱系讣文、私家档案、影音资料、图表拓本,文宣品等等,是研究宜兰独一无二的史料。
公文档案为公务活动所形成的文件,依性质分为永久保存及定期保存两种。 除供办理公务参考外,兼具史料价值。县史馆所搜藏为宜兰县政府、公立文教机构等自1981年起、逾保存年限的“拟毁档案”,约有30余万件。
而县史馆也经常办理文献专题展、编印出版品及举办“宜兰研究”学术研讨会与研习营等,成为县史馆在文献史料运用、推广上另一个重要课题。
面对如此繁多的资料,无论是一般资料或特藏资料,皆需利用电脑储存、管理,才能发挥最大效益,因此馆藏资料的数位化,成为本馆未来努力的工作重点。
目前馆藏资料情形:
1、古文书:1,100件,已出版《宜兰古文书》五辑。
2、图像资料:40,000张,含照片、底片、正片等型式。
3、族谱讣文:族谱已收有440种、60多种姓氏,宜兰人讣文亦有15,000件、170种姓氏。部分族谱已有DOS作业平台下进行电脑建档扫描,亟待转档、更新。
4、视听资料:930卷,含录音带、录影带、光碟片等。
5、私家档案:4家,包含家族内个人日记、信札、手稿、证状等。
6、教育史料:70,000页,含日治时期成绩簿、学籍簿、职员履历书、卒业写真帖等,已在DOS作业平台下进行电脑建档扫描,亟待转档、更新。
7、图表拓本:400幅,含新旧地图、手绘图及石碑、木雕拓本等。
8、日文剪报:34,000笔,日治时斯台湾新报、日日新报有关宜兰新闻剪辑,其中标题、出处等已以电脑建档,可作全文检索。
9、公文档案:100,000件,从1950年代前文献会到1980年代起宜兰县政府移交公文书。
10、文宣广告品:2,000件,含本县选举文宣、广告传单及活动文宣等。
二、台湾戏剧馆
宜兰县为戏剧之乡且为歌仔戏的发源地,故於1990年4月21日成立台湾第一座公立地方戏剧博物馆——台湾戏剧馆,主要以歌仔戏、傀儡戏、北管戏及布袋戏四剧种为维护与推展的目标,目前为占地约四百余坪之三层楼建筑物,置有三间展览室、一间戏剧影片放映室、一间戏剧视听图书室,以及典藏、行政等区。并积极筹办各项保存与推广台湾地方戏曲工作,如展览、表演、研习、咨询、研究、典藏及出版等,目前出版品计有兰阳戏剧丛书九册、台湾戏剧音乐集录音带五辑、CD二套、台湾戏剧集粹录影带五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