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本文从和平统一祖国,促进民族大团结,加快经济建设步伐,以及图书馆如何适应改革形势的发展等方面入手,通过事例,阐述了图书馆开发利用馆藏族谱的现实意义与具体步骤,并说明要注意的问题。
族谱做为某姓氏的家族史,记载了该家族历史上迁徙的过程,记录了家族的名人佚事。这些对于我们了解人口迁徙、人伦道德、风俗习惯、风土人情、地方经济、宗族制度等都有很大的帮助,是不可多得的史料。现今各地图书馆,尤其是省市级公共馆和高校馆都收藏有数量不等的族谱。如福建省图书馆就收藏有数百种。就全国而言,若加上民间收藏的族谱,数量不可计数。这是一座民族文化的宝库,今天我们开采它不仅对于了解民族文化有意义,更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有助于改革开放事业的顺利发展;有助于反对“两国论”,促进和平统一祖国。以海峡两岸为例,明清时期,随着东南沿海商品经济的发展,沿海居民纷纷冲破海禁,外出经商或捕鱼,大陆居民迁台逐渐形成高潮。当时的荷兰人占据了台湾,为了加强殖民统治,发展殖民经济,就从大陆招揽大量移民迁台,从事农作物和糖业加工。到了清兵南下,大陆又有大批的难民渡台湾。历史上大陆迁台的移民主要来自东南沿海,尤以福建、广东居多。然而到了解放前夕,国民党退守台湾,又带去大量的官兵和家眷,他们来自大陆各地。这些史实在族谱中均见记载。如地处厦门海湾兑山的李氏,因人多地少,于清康熙末年开始向台移民开垦,这段历史在清光绪间编修的《兑山李氏烟墩兜房族谱》中得以记载:“公腾,公鸣,渡台居嘉义白沙墩”。除内陆迁台外,还有大量的百姓因各种原因,迁居港澳地区和海外,这在族谱里亦得以表述,如《半山陈氏族谱》中有记:清乾隆22年陈臣留住马六甲谋生,因以中国青草药治好苏丹妻子之病,苏丹就划出大量的山地供陈开垦,陈先后引带其族亲友数百人前往垦荒,至今二百余年,后裔已发展到数千人。像这样记有人口迁徙史实的族谱比比皆是,它为我们开发和利用族谱提供了先决条件。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我们知道台、港、澳同胞以及海外华侨与祖国大陆人民都是炎黄的子孙,他们的根都在祖国大陆,因此,他们之间的文化是相通的。以台湾为例,现台通行的语言主要源于福建,尤以闽南为最,台的风俗民情与福建极为相似,就连信仰也是从大陆引进的,这些都加深了台湾与大陆之间的联系,台湾民众的思乡情绪日益高涨,其间一些人宗亲观念很强,尤其年长者,他们乐于寻根觅祖。1997年7月泉州陈村的两位青年来访林氏宗亲会,他们受台湾林庆同先生之托,请人帮其寻根。据说这位台胞为了搞清祖源,已多次托人,但历时三年均无结果。后在宗亲的帮助下,分工翻阅了十四本宗谱,终于如愿以偿。翌年7月,林庆同带夫人来石壁寻根谒祖。他对短时间内能寻到祖根感到高兴,并到处宣传大陆同胞的骨肉情。再如女真后裔的台湾粘尚等人于清中叶从福建晋江迁往台湾彰化县福兴乡顶夏粘村,传到第五世已有数千人,却因无族谱而遗憾。1923年粘芳模回到晋江衙口抄族谱,编写《浔江粘氏郭业公派下宗谱》。1982年台湾粘氏宗词落成,欲修《粘氏源流台开基族谱》,后在大陆几经周折,方得到旧谱的影印,终使谱成。粘会长在谱序中言,修谱的目的是便于以后太平时间回大陆福建祖地接根。由此可见他们的思乡寻根欲望是何等的迫切。通过姓氏文化交流及亲族联谊活动,增进了大陆与台港澳同胞。海外侨胞的互相了解和信任,消除了许多的误解,使他们的心与祖国大陆靠得更近了。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姓氏文化热悄然掀起,他们纷纷回到大陆寻根观光。以泉州地区董杨福利基金会为例,该会成立五年间,台、菲、印尼、马来西亚等地的董杨宗亲就先后十五次返乡访问(共八百多人次),并通过后狮宗亲的穿针引线,往访内地许多省份,先后为福建,上海、山东、北京、江苏、湖南等地引进了二十多亿资金、并无偿捐赠一亿元人民币,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再如通过姓氏文化组织的牵线搭桥,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泰国、台湾、香港等国和地区的林、郑、郭、游、朱等宗亲,分别向河南、陕西、山西、广东、广西、福建等地投入或捐赠大量的资金,用于经商办企业或支持兴办文化教育福利事业。上述事例无疑对大陆的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吸引外资将产生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