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美术”概念及术语比较(6)
2013-05-19 01:08
导读:礼仪 中的美术、中世纪美术这样的标题或称谓。由此可见,在我国美术一词是不具有西方那种价值取向的,而且在视觉艺术领域中,它全然是个中性词。
礼仪中的美术”、“中世纪美术”这样的标题或称谓。由此可见,在我国“美术”一词是不具有西方那种价值取向的,而且在视觉艺术领域中,它全然是个中性词。之所以如此,这主要是因为“美术”在我国是一个学科概念。如前所述,在我国学科分类中,美术是一个二级学科概念,它与同属一个级别的音乐、设计、舞蹈、戏剧、影视等一道被置于一级学科“艺术”的名下。就这样,一个有着明确价值取向的西方概念在我国最终变成了一个中性的学科概念。然而遗憾的是,音乐、设计、戏剧、舞蹈、影视等本身都是中性词汇或概念,而“美术”这一词汇本身的含义又决定了它不是中性,而是有着明确价值取向的。实际上,用“美”与“不美”(即是否赏心悦目)来衡量一件绘画或雕塑作品、甚至是任何一件视觉艺术作品的好坏、质量的高低,是人们(包括业内与业外的人)最常用的一个标准。因此,如果说,我国艺术界的某种混乱局面与其说是不同或对立的艺术观所导致的,倒不如说是这个“以不变应万变”的“美术”术语惹的祸。当然,本文的目的不在于指出当代用什么术语来取代“美术”作为绘画、雕塑和建筑等视觉艺术的统称,而是要指出目前由于美术这一概念所引发的问题,并揭示和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
综上所述,中西“美术”概念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西方的“美术”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美学意义的,包括语言艺术、视觉艺术、听觉艺术和综合艺术。狭义是视觉艺术意义上的,特指绘画、雕塑、建筑等;但在中国,“美术”一词迅速地从一个双重概念变成了一个单纯的视觉艺术概念。第二,西方的“美术”作为绘画、雕塑等视觉艺术的总称,是一个阶段性的称谓。换言之,西方指称绘画、雕塑和建筑的词汇在不同的时期用不同的专门术语,如文艺复兴时期是“迪塞诺艺术”、20世纪前后至今用的是“艺术”(art),而“美术”就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个术语。关键是,这些术语是随着其概念的基本含义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每一种称谓都是与其创作和作品相适应的,不会使人产生困惑或造成混乱;但是,中国在20世纪初接受了“美术”作为绘画、雕塑和建筑等实践活动及其产物之统称之后,便出现了“以不变应万变”的局面。换言之,中国的“美术”不再是一个阶段性的术语,它从一个特殊概念变成了一个一般性的概念。第三,西方的“美术”是一个带有明确价值取向的概念,其中将绘画、雕塑和建筑等纯艺术与实用艺术或装饰艺术、高雅艺术与低俗艺术区别开来是它的一个主要特征;但在中国,“美术”一词既无种类和风格之分、更无雅俗和纯艺术与实用艺术之分,它最终完全变成了一个中性的学科概念。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引文:
①2003 年3月20日,在由江苏电视台举办的“后现代艺术的争论”中,嘉宾王仲先生与朱青生先生对于后现代艺术的态度是对立的。但最后我们发现,王仲先生除了对后现代艺术本身持绝对否定态度之外,他所特别强调和坚持的是:后现代艺术不能、也不配进入“美术”领域;而朱青生先生则明显表示后现代艺术根本无意进入“美术”领域。这就说明,他们俩人不仅所持的艺术观不同,而且他们俩人所讨论的对象也是不同的。如果说他们的对立是因为艺术观的差异所导致的,那么争论无疑是有意义的,也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俩人所讨论的对象是不一致的话,那么争论也就失去了共同的基础,混乱便由此产生。目前,在我国艺术领域中,这一例子具有相当的典型性。至于“美术”一词作为各个时期、各种类型和形式的视觉艺术之总称,更是给大众一种误导,使他们理所当然甚至是不假思索地用美与不美来衡量所有的绘画、雕塑等视觉艺术作品,以至“美术不‘美’”的困惑与愤慨之声不绝于耳。
②其中“乐”的概念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诗”、“歌”和“乐”等概念。如《尚书》《舜典》载:“帝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孔子则讲“兴于诗,成于乐”。前者说明此时的先民已经见出“诗”和“歌”的区别,而且这里的“诗”和“歌”与现代意义上的“诗”和“歌”应该是无本质区别的;但孔子“乐”的概念则与现代意义上的“音乐”概念相差甚远。东汉班固的《汉书·礼乐志》所讨论的内容表明,这时的“乐”相当于一个宽泛的文化概念。但是到了唐代,“乐”的概念范围有了明显的缩小,特别是在欧阳询所编的大型类书《艺文类聚》中,这一概念有了明确的内涵,即欧阳询以“乐部”为总题,安排了以下四方面的内容:一、论乐;二、乐府(诗歌);三、舞歌(歌舞和舞蹈);四、器乐(包括琴、筝、琵琶、箫、笙、笛、笳等十种乐器)。从宋代李昉的《太平御览》来看,“乐”的内涵有所丰富,它包括了声乐、器乐、歌舞、舞蹈、说唱等方面的内容。元代马端林的《文献通考》表明“乐”的概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并趋成熟。作为一个门类总称或总体框架,“乐”包括器乐、声乐、舞蹈、歌舞和戏剧(散乐百戏)。综上所述,我们基本上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自春秋战国至元代,我国传统的“乐”一词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纯艺术概念;二、这一概念代表着一个独立、完备的体系;三、它不同于现代意义上的“音乐”概念,因为它还包括舞蹈和戏剧。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③关于汉字“美术”一词的日本源头、传人中国的具体时间及途径等问题,国内学者已有研究,本文不在赘述。详细情况可参见陈振濂:《近代中日绘画交流史》,安徽美术出版社2000年,第62-68页。
④Arti del Disegno是文艺复兴时期出现的西方艺术史第一个独立的视觉艺术概念,由于在汉语中很难找到这一意大利语对应概念及术语,故采用音译的方法,将它译作“迪塞诺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