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焦墨法对当代东北山水笔墨语言探索的价值(2)
2013-07-17 01:02
导读:(二)焦墨法对东北独特植被物种的表现 东北植物中最具特色的是松、杉等针叶树木,红松、樟松及落叶松是其代表。松树本是传统山水笔墨表现的重点
(二)焦墨法对东北独特植被物种的表现
东北植物中最具特色的是松、杉等针叶树木,红松、樟松及落叶松是其代表。松树本是传统山水笔墨表现的重点之一,但其完全是为内地松树代言。将其用来表现东北松树则仅适用于刻画辽宁中、南部的樟松,对东北其它地区的松树皆不合适。因为,内地松树松针相对较大较长,传统笔墨对其可用线条进行一对一的具体刻画。而东北松针多十分细小,单颗松针是无法用线条一一刻画的,除非把树整体放大。但若如此,中小尺幅便很难处理,且大幅作品也会出现高度较小的中远景松树。东北阔叶树木有榆、杨、桦、栎等乔木和腊梅、丁香等灌木,虽名为阔叶但因气候原因叶片也都相对较小。蒙古栎(柞木)叶片相对最大,但与内地的桐、枇、竹等树种相比也纯属小巫见大巫。因此,刻画东北树木无论针叶阔叶应多用散锋碎笔。散锋碎笔的淡墨、破墨等墨法常带水泽之气,这与东北气候不符,不适合表现春秋及冬景。而焦墨法的散锋碎笔在贴切表现东北树木的同时还可确保不失苍劲坚挺,是较为理想的选择。
三、焦墨法在对景写生实践中的优势
(一)焦墨法所需工具最为便捷
焦墨法对工具材料的要求最为简单。对景写生常爬山涉水,工具材料的携带无疑以轻便为宜。水在所携带的物品中所占的重量比例最大。焦墨法因用水极少而无需专门准备,只需从饮用水中倒出少许即可。淡墨、破墨等其它墨法对墨汁的质量要求较高,为了墨色层次丰富最好当场研墨,瓶装墨汁或旧墨皆不佳。东北气候寒冷、干燥且多风沙,户外当场研墨显然不妥。焦墨法对墨的质量要求相对较低,其便捷程度为其它墨法所不能比。
(二)焦墨法对东北的季节气候最为适应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焦墨法最利于应对东北的寒冷天气。东北冬季无法对景写生,春秋两季尚可,但其温度对于数小时的户外工作也十分不利。在户外若常取水洗笔很容易生冻疮,内地一些画家那种作画时喷壶不离手的做法在东北更为不可。此外,东北气候干燥且多劲风,对水分要求较多的淡墨、破墨等墨法在对景写生时很不适用。即使喷水也会迅速蒸发,喷水次数过多纸质会变脆、变迟钝而影响画面。焦墨法本身用水极少,毛笔所过之处迅速变干,而这恰恰是焦墨法所要的效果。户外写生对物象的客观把握和细致刻画是主要目的之一,但东北天气温度决定了户外写生作品完成时间要尽量简短。积墨法是针对深入刻画的主要笔墨,但其制作时间较长,不太适合东北的对景写生。相对而言,焦墨法的完成时间最短。
四、焦墨法在精神构建中的价值
(一)焦墨法便于彰显东北山水的特色
中国传统审美有阳刚、阴柔之别,东北山水无疑属于阳刚一路。莽原沃土、黑水白山处处彰显阳刚之美。西方传统美学对“美”的划分有优美、壮美、崇高、甚至丑美等取向,东北山水与内地的三山五岳相比显然壮美不足但不失内在的崇高。宏观而言,笔墨语言与审美取向并无特定的对应关系,关键在于手法、经验及综合修养。但从微观的技术层面而言,用焦墨法尤其是狭义焦墨法来体现东北山水的审美内涵最为自然。其下笔浓黑厚重、老辣苍劲,无一笔不透露出强悍劲霸的阳刚之气。东北无高山巨峰,景物多作平远,宽阔的视野加强了地貌结构的节奏韵律感,植被也因形态相互差异较小而呈现“单纯齐一”的形式感。这是东北山水的题材特色并从根本上决定了其“平远”与传统山水的“平远”有别。传统山水的平远法画面或平静舒展或旷远清奇或葱茏迷阔,其如圣者夜听江流,淡墨、浓墨诸法正由此而生。而东北山水所展现出的“平远”多热烈淳厚、雄奇刚劲,其如王者枕戈待旦,正适合用焦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