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焦墨法对当代东北山水笔墨语言探索的价值(3)
2013-07-17 01:02
导读:(二)焦墨法便于抒发东北山水的人文情怀 若人文情怀有细腻、粗犷之分,崇文、尚武之别,东北山水无疑属于粗犷质朴、崇尚武功一路。一方水土养一
(二)焦墨法便于抒发东北山水的人文情怀
若人文情怀有细腻、粗犷之分,崇文、尚武之别,东北山水无疑属于粗犷质朴、崇尚武功一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黑土地孕育了淳厚朴拙、直率天真的性格,其人文情怀皆由此而出。民俗风情是人文情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方面对东北馈赠颇丰。东北有49个,几乎囊括我国民族的全部,仅世居少数民族就多达十余个,风情习俗十分丰富。世居者多为游牧民族,其特有的热情奔放、粗犷豪迈及崇尚骑射、能征惯战等特点想必是轻柔恬淡的淡墨诸法表现力的弱项。而这正是焦墨法表现的强项。
东北与国内其它地区本是同时晋身为中华文明发展舞台。已知我国境内50余种新石器代表类型就有东北的查海、新乐、红山、赵宝沟、新开流、昂昂溪等多个,标志着在华夏文明的启动时期东北也是“一方诸侯”,可自进入封建后却渐渐淡出了人们的文化视野。传统山水笔墨的发展与传统文化相一致,围绕内地的中原和江南两个中心展开。而在此二者眼中,东北不是文化交流的伙伴,而是军事防御的对象。回首封建历史,东北的名片多是耶律阿保机的弯刀、完颜阿骨打的海东青或努尔哈赤的八旗铁骑。封建社会后期东北常做发配之地,犯人在此活着为了屯边赎罪,死了就是罪有应得。历史赋予东北山水以战天斗地、自强不息的人文情怀,同时也烙上了一记被放逐感。如此,若谈笔墨语言,无论是米芾的落茄阔笔、倪瓒的细笔淡墨还是子久的披麻混点都不适于表达东北山水独特的人文情怀。唯焦墨法最适合,既可热情抒发也可纵泪倾诉,在可悲、可喜、可兴、可怨的同时始终未丢弃“贫贱不能移”、“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豪情和斗志。
此外,中国近现代特殊的历史还造就了东北山水那强烈的革命传统和牺牲精神。20世纪的中国或内忧外患或奋斗安身,可以说是东北填饱了国人的肚子。伪满十三年东北这位母亲最为苦不堪言,前胸正被众多饥儿贪婪地吮吸着乳汁,后背还在被豺狼疯狂地舔食着血肉。然“威武不能屈”,艰苦的条件和恶劣的气候都不能阻挡对自由的追求。长征中红军尚有草根树皮果腹,可当日寇剖开杨靖宇的胃却只找到了棉絮。一夜秋霜,山林五彩,尽是烈士鲜血的化身。所以,东北山水笔墨语言的探索绝不能停留在表现“野马秋风塞北”与“杏花春雨江南”视觉形象的差异上,而是要通过笔墨语言塑造典型形象来作为人文载体,去铭记历史、修善人文、开创未来。笔墨语言固然要追求丰富多样,但凡事皆有主次本末。人文情怀的表现,焦墨法无疑会扮演重要角色。
五、焦墨法的局限性及其表现力的再挖掘
东北山水的题材范围北到黑龙江,东到乌苏里江、图门江和鸭绿江流域,西到呼伦贝尔高原,南到辽东半岛。此范围内地质地貌、植被物种、风土人情等各方面都特色鲜明。任何一种单独的笔墨语言都绝对无法囊括其全部。但焦墨法的表现力和可塑性都很强,再开发的空间很大。中国画笔墨语言向来以融汇贯通为宗旨反对泾渭分明式的条块分割。狭义焦墨法略微加水即为浓墨法,广义焦墨法本身就包含淡墨法的因素。焦墨法也可与破墨法结合,融“干裂秋风”与“润含春雨”于一炉,令画面且干且湿,且苍且润。对此,前有宾虹、可染诸师成果可做宏观,后有东北的孙恩同、宋雨桂、卢禹舜诸家各具视角的不断努力。
总之,当下之所以大力倡导焦墨法,或是为了图真物象的客观特征;或是考虑操作的方便快捷;或是出于强化地域情结的情感目的。在东北山水艺术尚属起步的当代,这些主张一定意义上带有权宜之计的意味。东北山水笔墨语言无论如何发展,“道中庸,至广大,尽精微,极高明”的艺术态度及规律都永远适用。相信经过历史的积淀,东北山水笔墨语言定是争奇斗艳五彩纷呈,而不是某一种笔墨语言的一枝独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