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叠与融合——日本当代美术(1)(2)
2013-09-18 01:22
导读:跨越边界的互动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导致文化艺术商业化的程度进一步扩大,当代艺术日趋个人化、行业化。过去那种有着明显理想主义色彩
跨越边界的互动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导致文化艺术商业化的程度进一步扩大,当代艺术日趋个人化、行业化。过去那种有着明显理想主义色彩的艺术团体或艺术群体正逐步消失,这是日益国际化的当代艺术形式与日益成熟的艺术商业市场互动的结果。在日本,这种趋势表现为当代美术概念的日益泛化,既向周边领域的扩张与渗透,与设计、时装、建筑、
音乐、漫画等领域发生日益密切的互动与整合。当代美术在其界限显得日渐模糊的同时,也随之产生新的内涵与外延。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在于日本国民普遍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他们也从正面积极回应了当代美术向日常生活的贴近。尽管1990年代泡沫经济的破灭以及亚洲金融风暴的打击使日本经济一蹶不振,但作为
世界经济大国之一,物质生活依然极其富裕,加之没有意识形态及民族、宗教等方面的尖锐对立矛盾,尽管有不安的潜流,但整个社会表层依然平静,依然维持着消费型文化的表面现象。因此,都市环境、经济生产、生活消费以及生态、能源等课题也陆续进入了新生代艺术家的视野,当代美术中的前卫性、批判性被现实的技术性所部分地消解。最引人注目的特征就是在艺术家的推动下,掀起了对20世纪的日本文化走向进行全面“再评价”的浪潮,既以新的角度、新的视点重新审视各领域在当代环境下的方位,重新界定当代美术之于日常生活的作用,由此重新认识日常生活,并对新的时代产生更深切的感悟。随着不同领域的重叠与融合,导致新的文化价值思考,在交叉中使艺术类型更加多元化并产生新的动力。
城市空间的拥堵是日本在现代化过程中无法回避的严峻课题。先天不足的自然环境加之日益向大城市集中的人口所产生的弊端,使艺术家和建筑师们不约而同地将关注的视线投向都市生活空间。他们以积极的态度探询环境、社会、生活的相互适应,从根本上说正是在探索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主义。自2001年开始的“东京住宅楼再生计划”,也是从“再评价”的立场出发,针对自196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建设的大量住宅楼群面临的老化问题。其主张并不是一味地对所有的古旧建筑物进行简单意义上的维修或拆除,更确切地说是从一个新的侧面去体验都市、体验建筑和体验日常生活。建筑是受环境影响最明显的产物,是人和都市发展、变化最鲜活的写照。通过对都市的分析和观察,将建筑不仅仅作为建筑本身、而是将其作为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去认识。建筑与人的生活方式、社会状况、场地与景观、阳光与空气、建筑材料之间的关系成为艺术家和建筑师们关注的课题。建筑设计师以艺术家的身份解读建筑观念和公共空间,这是当代建筑师的新使命。这种实践的意义在于它赋予构想、创造和发展建筑以新的可能性,显现出建筑家融入当代艺术潮流的意义,也从另一个角度揭示当代艺术与建筑之间的关系。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建筑设计师琢本由晴与贝岛桃代联手组成工作室,他们将目光投向人口、建筑高度密集的都市中心区,作品意识是指向空间的实践。由于建筑与道路的交错分割,许多空间被切割得狭窄细长、只零破碎,这是日本、尤其是东京地区的典型特征。他们关注这些都市的“间隙”,从中引伸出对人类生存环境与生存状态的关切。琢本由晴认为,“使用”的概念是意义深远的,他不仅从能量、技术等宏观的视角出发,还从都市使用的微观视点出发,将都市空间的再利用作为交流、沟通的课题。他们为这些在日本人眼里司空见惯的细碎空间度身制作出各式各样极富幽默感的“建筑物”并集中展示。由于尺度上的关系,当观者进入这些建筑物时,不禁会下意识地质询身体与建筑、生活及社会的关系,被称之为“知觉都市的装置”。
新世纪的特征是改进现状,组成新的设计结构。设计师坂茂的独特之处在于将纸质材料用于建筑,他将纸、竹、木等材料的性能发挥到极至,为此进行了10余年的研究,从2000年开始他将纸质圆筒作为建筑的骨架。从卢旺达难民营到阪神地震的临时住所,从日光浴的休闲族到流落街头的露宿者,他尝试不同类型、不同需求的建筑。纸的使用在日本传统建筑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不仅和日本的环境、气候有关,也反映了日本民族亲近自然的审美心理。他在追求材料的形态与配置的同时,还致力于壁面的开放性,既内外的连续性,在感觉上消解内外的阻隔,演绎日本传统的空间概念,使他的作品既有
建筑学上的合理性,又具有更加开放的韵律之美。
一般而言,对于生产和消费体系来说循环周期最快的是服装行业,而中川正博却对此提出了质疑。他于1990—2002年展开的“再利用计划”发出了在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循环中被忽视了的“再利用”的呼声,并强调以服装为媒介的物质与人的精神之间的关系。他征集参加者的旧衣服,并将其重新加工成新款服装,再送给参加者。这一行动不仅具有大量生产的特征,同时也使旧衣服再生成了流行服装,这种行为被视作21世纪进入“再评价”时代的一个仪式。同时,在“再利用”的思想基础上消费系统的服装循环这一论点虽然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但与中川正博的思想体系不同的是设计家皆川明指出服装不应该是流行一时的,他认为服装应该有更长的生命力和更宽泛意义上的内涵,特别是设计、生产现场不应是大批量生产的根据地,而是要探索给设计注入温暖和感情的方法。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服装设计师真田岳彦基于“解放的造型”的理念,将服装理解为人体的延伸而不是附属物,制作出一系列“被打开的服装”。以服装为原型的软材料犹如被切割下来的皮肤或肢体,形成一种开放、扩散的趋势,使人体悟到日本文化中关于内部与外部的关系的概念,传达出对人体自身的感性认知和理性思考。作为作品的材料,他还特意种植了苧麻,并将此理解为对生命的栽培。作为“活着”的过程,培育这个生命的气候、环境等诸因素也成为作品过程的一种体验。真田岳彦最近又开始一个新的系列《冲 / 动》,是他一贯主题的延展。既是独立的造型物,又明显类似毛皮动物躯体的某一部分,是他对生命形态的另类表达。当观者抚摩这些形态各异的造型物时,仿佛能感受到生命的温度和冲动。
1990年代后期开始,生态、能源、环境等多学科跨越的影响使日本设计界面临着历史性的转换期。重新认识日常生活、赋予设计以更大的开放性成为设计界的新课题。深泽直人善于从日常生活中人们下意识的行为上发现设计的新的生长点,他的设计体现了人们的共通感觉,尽管在外观上没有什么新奇之处,但仔细品味,便可体会到视觉化、身体化的设计语言。“期盼着能够从事既普通地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又能唤起某种未来感的设计”,他关注的是生活的实质,而且也将其作为现代美术走向生活的主要途径。
八谷和彦的设计是让观众往返于现实和非现实世界的装置。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就以极其个性化的方式展开创作,主要作品有《视听交换机》、《空气板》等。他还从事计算机软件的设计开发,在不断推出新作的同时,软件的升级换代也在进行。类似企业产品开发的创作行为,体现出新生代艺术家的理想与创造性以及对“交流”的价值观的体认。他的艺术与高科技紧密相连,最新作品《自由的天空》,是一架由他设计的遥控滑翔飞机,并已完成了试飞,被他称为“天空向个人开放工程”的第一步。虚拟物的实体化将高科技与动画世界的模仿创造性地结合起来,并在喷气马达的轰鸣中体验身体的感受。他甚至计划将这个计划继续推进到设计出可供人乘坐并起飞的真正的滑翔机。“凡是被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其实都是有可能的”,他以智慧和勇气拓展着当代美术的理想与空间,同时也可以预见“新媒体”艺术最有可能转化成时尚消费对象的技术游戏。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中村哲也作品的切入点是强调物体感性的表面形态。通过具有视觉冲击力的造型和表面色彩渲染等效果,使一个没有任何机械装置、没有动力的造型产生速度感。他的作品《世界最高速度》,是飞机、摩托车、汽车的变体以及各种异化造型。中村在大学期间学习的是日本漆艺,漆艺是一种取决于表面加工而体现出最大限度价值的传统工艺,他致力于探索工艺和美术的界线。《世界最高速度》通过表面加工的手段改变漆艺的传统价值观以及观赏方式,让观者通过作品的外表去追求表层和感情的一致,通过形象的异化提示生活的异化。
共3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