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画会” 传统精神与前卫立场
2014-10-19 01:03
导读:美术学论文论文,“无名画会” 传统精神与前卫立场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文章是很好的参考:毕业
毕业
在人们印象中,前卫艺术总是表现出1种与传统彻底决裂的
美学极端主义。他们喜欢破坏,推崇新奇,将“破坏即创造”[1]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有时,前卫艺术甚至将这种极端主义推向死亡美学的境地,正如卡林内斯库所指出,“任何真正的先锋派[2]运动(老的或新的)都有1种最终否定自身的深刻的内在倾向。象征性地说,当再也没有什么好破坏时,先锋派迫于自己的1贯性会走向自杀。美学上的死亡迷恋癖同通常与先锋派精神相联系的其他特征并不矛盾:理智上的游戏态度,捣毁偶像,对不严肃的膜拜,神秘化,不雅的恶作剧,故意显得愚蠢幽默。说到底,诸如此类的特征同先锋派所1直践行的艺术死亡美学(death-of-art aesthetics)非常合拍。”[3]但我们在中国自发绘画群体——“无名画会”身上却能够看到另1种前卫,即1种立足于传统精神的前卫。这足以为我们提供另1种思考前卫艺术的思路。
“无名画会”的传统精神 “无名画会”的核心成员是赵文量,生于1937年,他在50年代开始学习画画,最初受俄罗斯画派的影响。60年代初,赵文量在北京结识了杨雨澍、石振宇、张达安等艺术家1起画画,这可以说是“无名画会”的开始。到70年代中期,1批较为年轻的艺术家加入到“无名画会”中来,如张伟、马可鲁、韦海、史习习、刘是、郑子燕、李珊、王蔼和、小田等等。在较长的时间内,他们经常聚集于北京的81湖公园、紫竹园公园、郊外的香山,更远至北戴河作画。[4]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之前人们1直将建国到“星星美展”长达310年的时间视为中国前卫艺术的缺席期,却忽视了类似于“无名画会”这样的游离于学院体制之外的或游离于主流文化之外的在野艺术群体。之所以称“无名画会”为前卫艺术群体,1方面在于他们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中使用了与当时主流的革命现实主义绘画不同的艺术语言,我们看到,在他们的作品中出现了1些非常自由与主观化的用色及构图,这不由得使人们想到西方现代艺术(如印象派、后印象派、野兽派等)对他们的影响。我们无法清楚地说出西方的这些流派对他们的作品产生了多大的影响,毕竟在那样的时代,国外的(尤其是西方国家)信息是很难了解到的。另1方面,“无名绘画”表现出了1种非常强烈的与当时主流文化的疏离态度,这是1种非常典型的前卫姿态。正如波焦尼所说,“作为1个少数文化,前卫主义必须抵抗与否认主流的文化,不然便无法生存。”[5]
但“无名画会”的前盗⒊〔⒎鞘瞧苹敌缘模也并非是西方进步论意义上的,而是以中国的传统精神作为自己的立足点,这便是所谓的“庄-禅”传统。庄子思想与禅宗二者的基本精神是相通的甚至是一致的,在这个问题上,很多学者都曾作过非常详尽的论述。庄子思想虽在秦汉时期影响不大,但自六朝以来,它迅速受到文人们的推崇,庄子所描绘的“逍遥游”实际上是一种“不物于物”的独立人格与自由精神。他主张超脱生活中的一切束缚,不计利害与功过,甚至达到“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的精神状态。而中唐以来的禅宗则似乎是佛教的庄学化,禅宗主张精神上的顿悟,而这种顿悟甚至要超脱任何文字的引导,也需超脱任何宗教仪式或特定环境,从而在瞬间顿悟一种“佛性”。[6]在这里,主体几乎是自由的,无拘无束的,正如盛唐慧忠所言,“仁心自在,不须制止,直见直闻,直来直去,须行即行,须住即住”。[7]尽管“庄-禅”思想在中国普通百姓阶层的影响力并不如儒家,但却在文人士大夫阶层中得到了极大地推崇,他作为儒家的补充在深深地影响着文人们的生活态度与思维方式。此外,“由于对人生采取超脱的审美态度,由于对恶劣环境和
政治采取不合作的傲世态度,由于重视直观、感受、亲身体悟等等,它们又常常使艺术大放光彩,使艺术家创作出多奇拙或优美或气势磅礴或意蕴深永而名垂千古的作品来。”[8]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我们回过头来看无名画会的艺术实践,其中庄-禅之意味确实明显,也许这样的传统精神并非有意识,但它却已经深深地积淀于中国文人的内心深处,这1点已经无需再累述。那么,这样的传统精神在“无名画会”身上又是如何得以体现的呢?
首先,“无名画会”的艺术家在人生与艺术态度中表现出了1种独有的“自由”精神。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他们既不屈服于文革的政治压制,也不与其同流合污,更多的是1种退隐之外的态度,也即是我们所说的疏离的态度。但这在当时来说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毕竟类似于风景题材或非现实主义的绘画随时会被扣上“封资修”甚至“反革命”的帽子,因此这是1种精神上的自由,更是1种人格上的独立。中国古代的文人们也常常保持这样的人生
哲学,如元代的汉族文人在面对异族的高压统治时便采取了这样的态度,如郑思肖、龚开钱选等,而元代的文人们甚至把这样超脱的隐居生活看成1种风尚加以推崇。“庄-禅”教会人们忘怀得失,不计功利,摆脱物役。“它可以替代宗教来作为心灵创伤、生活苦难的某种慰安和抚慰。这也就是中国历代士大夫知识分子在巨大失败或不幸之后并不真正毁灭自己或走进宗教,而更多是保全生命、坚持节操却隐逸遁世以山水自娱、洁身自好的道理。”[9]时至今日,无名画会的主要成员赵文量与杨雨澍仍然默默地坚持着自己的人生态度,他们没有受到学院的供养,也没有受到商业的眷顾,至今仍然挤在狭小的屋子里过着“贫穷”的生活。据说有画商愿购买其作品,仍被其“固执”的拒绝。但“无名画会”的艺术家们并非达到庄子所说的“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的境界,而是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中仍然在默默地表达着1种抗议,表达着1种关怀。如赵文量的《1976年1月》、维海的《45事件》等,却又表现出1种忧国忧民的儒家传统[10],这正是古人所说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另外,在艺术风格上,“无名画会”的艺术家们也体现出了1种无拘无束的画风,他们并不屈身于当时“合法”的革命现实主义绘画,并不屈身于学院派强势,而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或感悟来作画,这1点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据赵文量回忆,“1次他为了克服自己面对风景时的困惑,随意地把托在手里的小画箱倒置地画了1幅画,画时的感觉很轻松,慢慢地就此形成了自己的方法,当然不是再继续地倒置画箱去画画,而是用随意轻松的方式去画画,但他强调,这不是
来源:Tom 专稿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