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瑟和声甘为茧 漫舞青泥化彩蝶--记画家孟繁
2014-10-22 01:06
导读:美术学论文论文,琴瑟和声甘为茧 漫舞青泥化彩蝶--记画家孟繁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不错:毕业
毕业
孟繁志和翟培英,这是两个社会公众有些生疏的名字,他们是画家,是为数不多的执著守护着传统的苦行者;他们更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恩爱夫妻。
孟先生出生于工艺美术世家,家学渊源,酷爱美术,幼时经家人安排拜老画家张兆君为师,得正统真传。成年后在故宫博物院工作多年,其间接触到大量国宝真迹,又得以和很多当时共同工作的前辈专家朝夕相处,受益匪浅。
翟培英女士天开1窍,自幼喜欢绘画,先后得多名民间传统艺人指点,后机缘巧合在1975年正式拜任率英先生为师,投到任氏门下,自此技艺精进,渐归正统。上世纪80年代开始崭露头角,多次在青年画展中获奖。
由于同在1个传统美术圈子里,两人得以相识相知,共同的职业和理想把两个人牢牢的拴在了1起,孟先生豁达率真,虽出身世家,但仍是布衣情怀,气度风格于自然中流露;翟女士温良灵秀,作画时笔法如其人,细腻纯美。同为画家,携手创作,两人1刚1柔,刚柔得以相济。遇有问题,浅斟慢琢相敬如宾,着实羡煞很多了解他们的同行和朋友。2人待人极为谦和,热情而礼周,与之交流常有春风拂面之感,说其尽得前辈老派艺术家之做人精髓当不为过。
夫妇两人主要创作的是传统中国画中最耗费功夫的工笔重彩人物组画。工笔画在中国画史上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全盛在唐宋,元明后工笔人物画开始衰落,游离了"写意传神"的
美学准则,而逐渐堕入了低谷,解放以后工笔画虽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有了1些突破,但却没有自觉的继承"写意传神"的传统,反而向刻意求似熗獗淼男に疲牎⒖桃馇笕、刻意求细的方向发展,流行开来的也多是1些小品花鸟,虽也1时兴盛,但是当代工笔画作品在创作的运思经营和艺术技巧的完善上能够与古代如《女史箴图》、《高逸图》、《韩熙载夜宴图》、《千里江山图》等具有典范意义的作品比肩的力作还不多见。这1方面是时代进步、艺术门类空前丰富所至,但是另1方面也说明了当下浮躁之气之盛行。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在这种情况下,孟翟2人决意穷毕生精力发掘整理传统工笔绘画技法,努力恢复工笔人物组画“写意传神”的美学最高境界。守护和发扬传统,似无锐意创新之奇功,但是更要有大决心和大智慧。世代传袭下来的传统工笔大作,都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艺术瑰宝,面对着这些几乎不可逾越的巅峰之作,或许轻松绕行及独辟蹊径是更好的办法。然而他们选择的还是坚持传统,这1坚,就?0余年。为了恰当准确地表现创作作品时代的细节特征,画家夫妇精研历史,对涉及朝代的社会形态、官制、服饰、车马形制和建筑形式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坚持严格按照传统的工笔技法作画,省却捷径,不惜化简为繁,在有些作品的创作上甚至追求绘画材料和笔法技法的复归古时原貌!他们的这1努力,逐渐得到了很多了解他们的老艺术家的认可和支持,很多珍贵的古画和文史资料被送到孟翟夫妇的手上供他们创作时参祥。老艺术家的支持和无私帮助更加激发了孟繁志和翟培英夫妇的历史责任感和创作动力,也使他们获得了继续深入的信心和必要的资源,也是机缘巧合,也作风云际会,历史选择了他们作为这个时代的承上启下的传承者。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两人40几岁前,艺术风格趋于成熟,相继创作发表了多幅工笔大作,多幅作品被故宫博物院及海内外美术馆馆藏,亦有数张佳作被海外私人收藏家收藏,人民美术出版社将夫妇2人的多幅作品制成年历。并在国内外多次举办和参加画展,2人印象最深刻的当属当年受新加坡当地美术机构邀请,在新加坡成功举办传统工笔画展,画中流淌的纯正的中华文化的血液以及画作中蕴含的本民族代代相传的古老的吉祥符号、传统的礼教文化、释道
哲学等等…… 和当地华人内心深处的寻根意识产生了极大的共鸣,受到当地大中华文化圈的认可,本来只做展示的40余幅作品(小品居多)刚1开展就被当地美术馆和各界名流通过各种渠道“婉言强行收藏”,鉴于当地华人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和夫妇2人多年来希望把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夙愿,两人笑而任之。后又被台湾名家力邀转展台湾,亦收获良多,尤其是得以通过此1渠道接触台湾画界多位纯正的传统继承者,相互交流传承了很多老祖宗的好东西。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小有所成之时,又得到启功、董石良、刘炳森等前辈名家的悉心指点和欣赏,遂又进1步。当是时,多名画商及知名画廊托人接洽孟翟夫妇2人,愿意出资包装推广。因两人醉心于进1步创作,未敢即求浮名,也因为感到继承发扬“写意传神”的工笔传统的路还很长很远,最终都被夫妇两人婉言谢绝了
正当两人的传统工笔绘画事业1路东风之时,他们却突然的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这其中有外因也有内因,外因两人很少对人表,起决定作用的内因是两人都觉得需要沉下心来总结和归纳1些东西,这1沉就是15年。现在看来,这沉寂的15年是潜心创作的15年,是凤凰涅磐的15年,是经历了太多的过眼烟云,大彻大悟的15年,也是夫妻坊ブС郑相濡以沫?5年。但在当时两个创作力旺盛的画家在事业上升的壮年时期抽出15年的宝贵时光来闭门参习“写意传神”的中国传统工笔画的精髓所在,需要何等的智慧和勇气?15年中,他们变成了两个和目前日臻成熟的书画界市场化运作脱节的人;也从锦衣玉食的经济能力上过渡到简朴持家的境地。但是也正是这已经失去的15年,让他们站到了传统工笔人物组画的前沿,让我们看到了传承中华盛世古老文明的希望。
重生的艺术和生命中都是明媚的阳光!现在两人境界清奇,心无旁骛,痴心向画……得益于张兆君和任率英两位恩师的正统传承,得益于孟先生早年在故宫的工作经历,得益于翟女士民间画师传承的野趣,得益于诸位老艺术家亦师亦友的无私交流,更得益于40余年对传统的坚持,使得他们的画布局严谨,用笔圆润华丽,内容吉祥喜气,虽无反复奢侈之笔意,却能让人感到极浓厚的唐风古韵,吉祥和谐,富贵袭人之气扑面而来,渐渐已达“写意传神”的化境!他们的画的确很美,内行往往赞不绝口,叹为观止;外行虽然不明个中深意,却也能体会出1种人神共享的祥和美感。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难怪多位当代显贵巨贾屡露慕求之意,同时又深受行内收藏家的追捧!只是碍于传统工笔源醋骱姆咽比樟级啵无法批量生产,除了逼不得已以画养画之需偶尔流出小幅作品外,大作从不轻易舍人,故很多重金求画者往往难如己?
西元2007年,传统工笔画家孟繁志和翟培英夫妇重新走了出来,沉寂了10余年,很多行内人也许已经淡忘了他们,但是孟繁志和斋培英夫妇似乎早已不再在意这些。在神州腾飞,泱泱中华重新崛起的今天,孟繁志和翟培英的画作似乎形成了与历史的暗合。
孟繁志和翟培英历年来陆续创作的有广泛影响的主要作品包括:
《百子戏8仙》《百子图》《百妃图》《百醉图》《百花仙子图》《武元仙仗》《风月常新图》《阿房宫》《唐宫夜宴图》《太平公主夜宴图》《则天武后》《鹤冲天》《群仙祝寿图》《1百单8将》《102花神》《贵妃醉酒》等等……..
题后记:1幅画引出的工笔大家
偶尔在朋友的小圈子里参加1个小范围赏画会,有几幅当代大家的写意山水,有名家名人的书法,大家相互品评带来的宝贝,兴致盎然。其中有1位年轻朋友展示的1幅工笔白描淡彩《群仙祝寿图》让我大吃1惊,这当是1幅工笔大作,构图严谨,笔法飘逸脱俗,明显不是凡品,而落款的画⑹橇轿唬据说是一对夫妇,而我竟然脑子里边没有一点印象。两个生疏的名字,眼前一幅细腻脱俗的工笔艺术品,让我对这张画后边的画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恭敬的和持画年轻人打听,初时笑而不告,据他说是画家身体不好,不适合频繁的社交活动,后来我多次联系这个年轻人,反复表明诚意;同时请托认识他们的朋友直接和画家联络表达我的“决心”,终于在一个多月后见到了隐居多年的画家孟繁志和翟培英夫妇,孟府原来就在北京工艺美术系统的一栋老旧宿舍楼里边。原想二位应该是严肃不易亲近之人,见面才发现孟先生豁达睿智,热情似火,孟夫人温良贤淑,雍容大度,言谈间春风拂面,竟然有邻家长者之感。我是爱画之人,他们也是爱画之人,三言两语投机起来,看到了不少两人多年积累下来的真迹和正在创作的底稿,虽然已经看过了一幅他们的作品,对他们的水平已经有了心理评价,但是还是觉得很震撼,几乎是幅幅精品,风格表现各不相同,通古而不媚古,通俗而不媚俗,真正的大家风范?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初次见面当晚就深刻体会了孟先生的1个“老礼儿”:访客过了4点半不许空着肚子离开,这是北京祖上行里边留下的规矩。我恭敬不如从命的享受了1回老礼儿,就在孟府楼下的山水间,很干净的馆子,孟先耍孟夫人因事未出席)、同去的朋友、我,席间相洽甚欢,孟先生只食蔬菜,不沾烟酒,但是当晚却陪着朋友点了烟。大家忘了时间,?1点方散……
之后又独自拜望几回,慢慢的了解了很多关于他们的事情,不但见到了很多他们的画,还见到了不少当代大家和夫妇俩互换的作品,也见到了启功、董石良、刘炳森等书画泰斗题赠的真迹,竟有多幅老前辈的真迹是题在孟先生夫妇的画上的,可见不只是我辈喜欢他们的东西。
再后来1来2去竟然成了忘年的朋友,也知道了由于过分醉心于工笔艺术,1旦投入创作,就专著其中,经常连续画10数个小时而浑然不觉,长期的执著创作严重的损坏了孟先生的身体,孟先生12年前就换了肾!而我竟然让老爷子在外边陪我们聊天到夜里11点,真是罪过……感孟先生高义,此后我再不敢无事耽搁过4点,罪过罪过!通过这件事,我也深刻的体会了什么叫“夫唱妇随”,什么叫“大度从容”什么叫“不离不弃”,个人以为夫妻2人当属集传统美德于1身的典范。
两人正在潜心准备在近年办1次画展,以完成把自己的作品让更多的爱画者看到的夙愿,为使画展更为丰润,正在潜心创作新的作品。由于工笔作品耗费时日送往一幅严肃的传统工笔作品费时至少半年以上,两人数十年的积累也不过几十幅大画,不似写意画1蚴榉名家一生可以创作数以千计甚至上万件的作品。所以他们一直不舍得把作品拿到市场上拍卖,在他们眼中画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实在是舍不得轻易易手。两人近年的一次“卖画”行动是用一大一小两幅手卷给爱女换了一套跃层的房子。而我之前看到的群仙祝寿图则是碍着一个故交朋友的面子,让助手拿了去让大家看看而已的,我能看到,当属缘份,更是我的福份。能记述他们的点滴,作为将来的参考,则是我的荣幸?BR>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百花仙子局部
百子戏8仙局部
百子戏8仙局部4
群仙祝寿图局部
群仙祝寿图局部2
来源: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