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新世纪小说的城市异乡书写化毕业论文(3)

2013-05-22 01:29
导读:当看惯了不少作品以直白的粗口表明民工对城市的挑剔和不满,曹多勇的《城里的好光景》(《都市小说》2006年第1期)真是干净得云淡风轻,而看似轻描

  当看惯了不少作品以直白的粗口表明民工对城市的“挑剔”和“不满”,曹多勇的《城里的好光景》(《都市小说》2006年第1期)真是干净得云淡风轻,而看似轻描淡写,不经意间却透漏着对底层人精神维度的关切。民工“我”和憨子一起在城市打工,空闲时别人可能是去找女人“高消费”或睡大头觉,而“我”的爱好是仰着脸数楼层,因为这是在农村没有的“天旋地转的享受”,“数着数着心中能涌出一股自豪来,就像这座大楼是我以前参加建设的”,然而保安怕“我”存心不良出面干预了,那么“我”就转而看杂乱的十字路口,而且看出了很多故事,觉得日子“有那么一点意思了”。“我”在心满意足中去了一个打工者开的小店,结识了一个称“我”老板使“我”猛生尊严感的小女孩,于是“我”更加爱出去逛,并讨价还价从常与小偷合作的修车人那里买了辆破自行车,修车的恶狠狠地说“就怕你上路被车撞,不得好死”,被这么一刺激,“我”心理变形,猛然明白自己游逛的目标——“想亲眼看一桩交通事故”,或者说潜意识中需要一场报复,对城市的报复!结果无意间撞着了那个小姑娘,“‘哗啦’铺开一片红光”……不少小说是以务工者直白的言语抗议在城市受到的挤压,但《城市的好光景》在自娱自乐式的自言自语中表达着对城市的不合理因素的批判,而在艺术表现上,作者还未纯熟掌握铺展复杂的内心活动和驾御多线故事头绪的技巧。徯晗的《富人区的卖花女》(《都市小说》2006年第9期)写打工者辉在接妻子娟子时想搞个惊喜,在半道冷不丁搂住了妻子,妻子以为遇见坏人而大声呼救,正在蹲守杀人强奸案子的警察不容辩解就抓了人,在用了手段后,丈夫不得不“招供”且被判死刑。不明真相的娟子为了凑得高昂律师费到富人区卖花,失手打碎了业主价值50万的古瓷器,她无法赔偿,于是把一个肾脏出卖给富人的儿子,而最后案子不告而破,辉无罪释放。但此时娟子才知道,警方把几桩案子张冠李戴了!文本对生命的荒谬与无助的揭露触目惊心,而《富人区的卖花女》像《事实真相》一样,揭示了乡下人在城市的“失语”,由于“身份”被忽视和漠视,在公共场域乡下人的真话也变得暧昧不清。但《富人区的卖花女》在审美意蕴上却比较寡淡,悬念和巧合的设置痕迹太露。致力于述说“民工”故事的孙惠芬,以其丰富的感觉和强烈的情感冲击力打动了读者的心灵,《天河洗浴》依然富有拥抱生活一草一木的感动。孙惠芬习惯利用两个人的内心对峙来构筑文本,如《歇马山庄的两个女人》、《歇马山庄的两个男人》、《民工》、《三生万物》、《天河洗浴》等,这既是她的长处,也会成为她的局限。

大学排名


   乡下少女在城市“沦陷”是农民工小说的重要选题,雪漠的《美丽》(《上海文学》2005年第9期)、刘继明的《送你一束红花草》(《上海文学》2004 年第12期)、项小米的《二的》(《人民文学》2005年第3期)、阿宁的《米粒儿的城市》(《北京文学》2005年第8期)、吴玄的《发廊》等是其中比较出色的。《美丽》有其独特的魅力,它摈弃类似小说把故事放在城市肉欲中展开的思路,也不是轻巧地让主人公月儿回到家乡、在淹死人的唾沫飞溅下自暴自弃甚至悲愤凄凉的死去,更没有粗暴诅咒城市的恶,而是患了“杨梅大疮”的月儿以对灵官的爱反省自己怎么走到了这一步。相爱的人终于结婚了,她把爱情当作宗教来完成自我救赎,但病痛的恶化和隔离的夫妻生活最终让她决意将美丽定格,这个笑着选择死亡的姑娘在自焚时还为自己唱了一曲“花儿”。月儿精神世界的饱满和生命意志的强韧以及对爱情的渴望与坚守使文本充满了灵气和张力。这类题材也有很多写得过于轻巧,或者耽溺于色情的描述,放弃了对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的寻绎。
  20世纪末以来,随着“宏大叙事”得以存续的文化语境土崩瓦解,“小型叙事”扶摇直上,但描写生活的“原生态”绝对不应该就是一种立场。只有当作家对“原生态”经过深刻细致的反刍,达到一种理性认知和历史思辨的纯度,并能以人性和人道的立场注重农耕文明、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伦理冲突下悖论的复杂心理和各自在人类进程中的价值评判和哲学意义⑩,才能驾轻就熟地写出中国当前这次巨大的移民潮独特的“中国经验”,“城市异乡者”书写才能走出“问题小说”式的粗浅,真正负载起批判和审美的双重力量。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注释
  ①徐德明:《“乡下人进城”的文学叙述》,《文学评论》2005年第1期。
  ②张炜:《刺猬歌》,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96-397页。
  ③佚名:《榴梿飘飘——与怀念有关》
  ④孔范今:《中国现代新人文文学书系·总序》,山东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⑤王光东:《“乡土世界”文学表达的新因素》,《文学评论》2007年第4期。
  ⑥施战军:《“进城”:文学视角的挪移和城市主体的强化》,《扬子江评论》2007年第6期。
  ⑦李陀、阎连科:《〈受活〉:超现实写作的新尝试》,《读书》2004年第3期。
  ⑧周水涛:《90年代以来乡村小说创作的价值分化与价值调整》,《小说评论》2005年第2期。
  ⑨陈晓明:《乡土中国与后现代的鬼火》,《文艺报》2004年2月26日。
  ⑩丁帆:《“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同步渗透中的文学》,《文学评论》2001年第3期。

上一篇:关于企业文化在战略管理中的作用浅析化毕业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