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有一种观点,认为占筮源于龟卜(亦即八卦起源于龟卜),也颇为流行。如郑万耕先生说:“据近人研究,占筮原于龟卜。《周易》卦画自下而上与后来成为通例的甲骨刻辞的顺序相一致,而六段爻辞与卜句契辞六句之数尤合。《周易》中断定吉凶的辞句同甲骨卜辞相比,许多字也是相同的 ……这说明,《周易》六爻成卦和其中的占辞是脱胎于或模仿卜辞的”[20]。究竟八卦怎样从龟卜发展而来,这段话语焉不详。朱渊青先生认为龟卜序数与筮数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周易·系辞》占法说“挂一以象三”,《屯乙》三二八七、三四七五两甲所刻序数左右都是一至七,而“一”为左右两组共用,《老子》又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卜甲序数左右共用“一”有“一以统始”之意,故“挂一”不用,来自龟卜数。再如《周易·系辞》说“分而为二以象两”,合于龟甲卜辞左右对贞,数、兆、辞相随,数的刻记、贞辞语法均习惯左右相对、一正一反。又如易数以五为生数、十为成数,而龟甲序数由一至十而止,卜用多龟至“五”而止,“五”为本数加倍而为十,故序数至十止。又引孔颖达《左传正义·僖公四年》“龟以本象金木水火土之兆以示人,故为长;筮以末数七八九六之策以示人,故为短”,认为“龟卜兆象的序数由一至十,而卜用多龟则至五而止。一二三四五是为本数,易筮以七八九六为数,故称末数。末数引伸本数而来”[21]。这些联系即使成立,它也未能说明龟卜序数怎样变成了数字卦,而且为什么又不是龟卜序数、兆辞的刻记方法模拟和演绎了阴阳八卦的原理、观念呢?距今5500年前崧泽文化数字卦中已有一二三四五六等筮数,它们又怎么可能自商周龟卜序数一二三四五“引伸”而来呢?所以朱先生说“当记录兆象的序数的数理逻辑被应用起来时,符号化的筮数便逐渐替代了形象化的卜兆,于是商人便开始通过数去解释、预卜自然万象;当商人发明筮数时,他们就开始寻求各种演绎数的方法,最终八卦六十四卦出现了”[22]不仅与考古材料不合(崧泽文化中已有数字卦、筮数),而且也是用一种抽象的、含混的、含义不能确指的说法代替了论证。有些论著推测“最古老、最简单的数卜,应是用两个相同的能够标明正、反两面的物体,抛掷落下后看其正、反面的数目,抛掷的结果可能两正,或两反,或一正一反。如果把两正定为吉兆,那么两反就是凶兆,一正一反是中间状态”,而且“这个时期卜的最好用具是蛤壳”,但“随着人类社会活动范围的增大,这种简单的占卜,不能适应越来越复杂化了的社会生活的需要。特别是在决定重大问题时,人们不想草率从事,必然要进行多次‘卜’,卜具也自然会从只有表示两个数目的物体,发展成为数量较多的物体,把卜的结果用数字记录下来,就产生了‘数字卜 ’——筮。组成卦的数字,已经不再表示物体的数量,而是某种趋向的象征”[23]。这里仍然是用假设、含义不明确的说法在卜与筮(数字卦)之间建立了虚假的联系:用蛤壳或其他物体抛掷看其正、反面,实际得到的是“象”而不是“数”,如一反一正、两反两正、三反三正,只能各自规定为“阴”、“阳”,而不能都记数为一、二、三。商周数字卦中一至十这十个数都有,“卜具”应该有10个而且必须规定每卜只记正面或反面数,这样卜六次才能得到商周那种数字卦。但商周数字卦只有三位、六位卦而且存在按奇偶、阴阳对二、三、四进行归并,故此种“卜”法实即求卦法,是以八卦六十四卦的存在为前提,而不证明八卦六十四卦源于数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