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文学创作概述化毕业论文(2)
2013-07-03 01:06
导读:《淮河的警告》,是近些年来报告文学中勇于大胆接触尖锐社会生活矛盾的极少数作品之一。淮河是淮河沿岸人民的生命河。千百年来,它以自己的乳汁无
《淮河的警告》,是近些年来报告文学中勇于大胆接触尖锐社会生活矛盾的极少数作品之一。淮河是淮河沿岸人民的生命河。千百年来,它以自己的乳汁无私的滋养着两岸的人民。可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和两岸社会生产
方法方式的不断变化,大量的小工业项目无组织、无统一管理的盲目上马,结果对淮河的水质造成严重的污染。作者陈桂棣用大量触目惊心的污染状况的描写,让人们充分的感受到了污染的严重和治理污染的迫切性。他大声地疾呼,他以淮河的名义向人们发出大声的警告。在作品中,作者对于那些只顾自己本地区、本部门的一己私利而置淮河的污染而不顾的人和事进行了严厉的揭露和批判。作者痛惜的感情和愤怒的情绪溢于言表。淮河的污染,直接危害着淮河沿岸人民的生命
健康和农业生产的正常发展。作者是怀着极大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来写自己的报告的。所以,在这部作品中,我们是可以更多的感受到报告文学对社会生活现实的积极参与精神和不惧矛盾的勇气的。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勇气去涉及,去表现的。这些年来,文学明显的疏远了社会生活的现实,对于现实的生活表现不力。这常使人们感到不足。所以,《淮河的警告》可以给我们启发的决不仅是它本身。它对于我们的文学创作,特别是报告文学创作是应当有直接的启示作用的。
在1996年的报告文学创作中,张建伟和邓琮琮的《中国院士》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中国院士》是一部在全景视角和十分开阔的空间里对中国的“院士”的产生、沿革及许多“院士”的
人生经历和科学精神进行报告的大作品。《中国院士》题材重大,内容丰富,形象生动,品位高雅。两位作家在大量的深入采访和
资料收集的基础上,有繁有简的对许多“院士”的生活行为和科学成果的取得过程作了生动的报告。所以,这部书具有中国院士的群像素描和院士文学史编的特点。但是,这部作品的突出特点,还是对于“院士”们动人的科学精神的着力描写表现。作者以院士们的出色劳动和取得的成果使我们清楚的认识和感受到,中国的院士们是中国的脊梁,是中国经济建设和科学发展的最重要的力量。而这些丰富内容的存在,对于人们具体的认识和理解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是极有帮助的。作家十分重视科学家们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表现出的种种不同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科学的人格。在先后五代“院士”中,许多人都有着十分曲折和坎坷的经历。可是,从作家为我们所作的描述中,我们看到,许多人在遇到
人生的曲折和坎坷的时候,他们都是自觉的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放在了第一位,而把自己的私利毫不痛惜的放弃了。例如,著名的核
物理学家邓稼先,为了国家的国防事业,隐姓埋名几十年的从事核武器的研究;王淦昌索性就改了名,在艰苦的条件下默默的工作了许多年。科学家们的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和行为,是足以感动读者的心的,它使人们在崇尚科学家的同时,也更加崇尚他们的伟大人格。当然,作品也没有完全回避在非正常的年月和错误的思想统治时期,科学家们所遭受的不少打击和苦难。即使这些令人心酸的现象的存在,也是能够给人以不少思索和启发的。它使人们意识到,科学就是科学,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家和他们的科学活动,才能更加有利于科学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中国院士》把对人和事的描写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在事中写人,以人带事,虚实有度,张弛有致,在其表现的方法上也是有一些值得我们重视的地方的。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开埠——中国南京路150年),是一本有趣并有意思的书。这本书也许可以划入我分类的那种“史志性报告文学”中去。它以上海南京路150年的历史变迁为认识报告对象,有很明显的历史性和艺术性特点。围绕着南京路的发展变化,对上海开埠过程中的许多复杂的社会现象和历史人物进行了历史的和现实的分析认识,其中所表述的不少见解是耐人寻味的。我们有理由认定,这部书认识和表现上海南京路的历史的过程,是和今天上海的改革开放现实有着不少的联系的。在认识历史的过程中,人们一定是可以发现和找到上海进一步开放、开发的一些有益的东西的。这部书也许还不是太标准的报告文学,但是,它是有着分明的辨析报告的特点的,是一本有着丰富内容的好书。
解思忠的《国民素质忧思录》〔19〕,是一本在大量的真实生活现象的基础上对国民素质提出的认真思考。作者认为,国民的素质,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石。我们在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不能不认真的对待我们国民的素质问题。作品从人格、精神、道德、文化、科学、健康、职业、审美和
教育等方面进行考察之后,提出了我们的国民素质的忧虑问题。作者把严峻的现实状况和理性的分析研究结合在一起,既表现了在某些方面国民素质不高的实际现象,又较为具体地说明了这些现象之所以出现和存在的原因以及改变的途径。这是一本醒世之作。它表现了作家的忧患意识和对现实社会生活和现实的人的负责精神。作品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可以作为一本很好的素质
教育的书来读。
另外,钱宁的《留学美国——一个时代的故事》〔20〕,也是值得注意的书。在许多反映报告留
学生活的书出版之后,钱宁集中对近百年来几代中国人留学美国的历史和现实作了有益的考察。作者简洁的勾勒了留学历史现象的轮廓,还真实的记录下了一个个中国留
学生在美国的思想生活感受。因为作者自己就有不短的留学美国的生活经历,所以,不少的思索和观察是有一定的深刻性和启发作用的。云南作家汤世杰的《殉情之都》〔21〕,是一本奇特而又是重要的文化报告。作者在拥有大量的资料和实地采访的基础上,细致而充分的对云南丽江地区传统的“情死”现象作了分析和报告。它为人们打开了一个有趣的地域之门,为人们认识和理解一种特殊的,但又是让人有点惊心动魄的民族传统文化习俗提供了丰富的内容。黄传会的《忧患八千万》〕22〕选择的是一个大题材。全国现今仍然存在的八千万贫困人口使得黄传会不能安定。他在连续的报告了“希望工程”和山村
教师的状况之后,又多次的告别都市的舒适生活,深入到边远的山乡农村去采访,然后把山乡人们的贫困状态和他们为改变这种状态所作的努力真实的报告给读者,以期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和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作者的真诚和作品的具体形象力使得作家的呼喊和忧患有了更加沉重的分量,也有了新的希望。鲁丹的《70个日日夜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