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报告文学创作概述化毕业论文(4)

2013-07-03 01:06
导读:也许,有人会对以上的看法不予苟同,认为报告文学创作的情况不完全是这个状况,不是出现过许多描写先进人物和重大工程事件的报告文学作品吗?难道

    也许,有人会对以上的看法不予苟同,认为报告文学创作的情况不完全是这个状况,不是出现过许多描写先进人物和重大工程事件的报告文学作品吗?难道这不是对于现实社会生活的积极反映!我不否认这样的事实。近些年间确实出现过一大批描写不同战线上先进模范人物的报告文学作品,也有过一些以某一项重大建设工程为题材对象的报告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中许多人的先进事迹和自觉的牺牲精神确实是十分感人的。报告文学表现他们本身也是对社会生活的一种热情的回应。但是,我认为,这些作品大多是在新闻媒体对某一个对象进行了充分而又是全面广泛的报道之后,才由报告文学作家去进行文学报告的。所以,它在一开始时就已经表现滞后。更何况在现代化的新闻媒体的追踪覆盖下,报道的对象是否还有值得报告文学作家再度开发的内容,即报道的对象还有新闻没有关注到的地方,那么,报告文学作家是否就能够关注到、并报告给读者呢?不能比新闻报道为读者提供更新更多的内容,就难以因为改变了报道的方式而赢得读者的欢迎。许多这种以先进模范人物和某一项工程事件为题材的报告文学作品之所以显得一般化,未能在读者中造成大影响的原因就在这里。报告文学与新闻报道是有某些内在联系的。但是,报告文学创作不是新闻报道。它是一种作家在社会生活中自主选择和独立表现的一种文学创造活动。报告文学作家应当非常关注现实社会生活的动态发展,可是,他不能丧失自己的独立感受和自主表现。报告文学作家如果把自己的创作活动完全的等同于新闻报道,或是机械地追逐新闻的脚步,那就是等于放弃了自己的独立性,而使自己变成新闻的附庸了。严重的新闻表现正在有力地约束影响着报告文学创作的能动性表现。这也是报告文学创作走向平实,缺乏个性,少有创造的因素之一。

报告文学创作缺乏生机的原因还在于作家思维和行动存在着一定的单一和局限性。近几年来,报告文学的题材并不单一,甚至可以说是丰富多样的。可是,因为作家们都在用力地在自己熟悉的题材领域活动,思维和写作较少与社会生活的热点话题相沟通,作品的内容也与现实的生活矛盾有间距,在某些老的题材上由于缺乏更新的开掘,所以,创作既缺少对于现实社会生活的冲击力,也显示不出某种集团的优势来。例如,张建伟和李鸣生是近些年在报告文学创作中表现最为出色的两位作家。张建伟在历史题材的现实报告中很有特性和成绩,已经发表的《大清王朝的最后变革》和《温故戊戌年》,受到人们很好的评价;李鸣生创作的“航天四部曲”(《走出地球村》、《飞向太空港》、《澳星风险发射》和《远征三万六》),也是获得人们好评的作品。张建伟、李鸣生在他们自己选择的题材领域都有出色的表现,这是一个不能人为忽略的事实。然而,他们二人的作品在题材上都与现实社会生活有一定的间隔,尽管在较深的层面上对于现实有着用心的关照,但在一般的读者看来,他们作品所反映的内容,似乎属于历史和已经过去好久时间的事情了。他们二人在创作上似乎也没有多少相互的联系和呼应,自成格局,各自为战。还有,像徐刚。徐刚是比较早地参与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题材创作的报告文学作家,他的《伐木者,醒来!》当初发表出来时,曾经使许多人感到震动。这几年,徐刚没有放弃这方面的写作,先后又发表了《最后的疆界》〔28〕和《水啊,水》〔29〕等相近题材的作品。作家为写这些作品所花费的工夫,作家对于生态问题的关注和生态问题的严重性,使每一个读过他作品的人都会感到震惊。可是,这些作品,似乎已经没有了《伐木者,醒来!》发表时那样的震动了。也许,是因为人们对这样的问题已经熟视无睹,或许是作者的这些作品除在呼吁的内容上有所区别外表现出了认识和手法的单一所致。这样的现象还存在于黄传会、何建明、卢跃刚、邢军纪等人的创作活动之中。总之,报告文学作家们的创作单打一,缺少对某一个共同目标的追求,缺乏相互有力的创作竞争局面,也是报告文学创作成绩得不到整体显示,造成强烈影响的一个原因。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回顾1997年的报告文学创作,首先要提到陈祖芬的《世界上什么事情最开心》〔30〕。这是作家在偶然情况下选择的创作题材。然而因为题材和人物对象的生动性和诱惑力,作家的写作就显得十分的投入。陈祖芬在作品中把自己对大连城市面貌的巨大变化和薄熙来作为大连市市长所具有的人格魅力的发现,在一种似乎不经意的描写中进行了真实生动的报告,使人们对于大连的认识,对于薄熙来的认识一下子从传说转变为现实的感受,从感觉上升为理性的理解。报告一座城市的巨大变化和描写一个市长的政绩与性格,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是,陈祖芬因为有了多年写作经验,有了她锐敏的感觉和观察,所以,她的作品虽然描写的是薄熙来在大连市工作的一些片段,几个镜头,但却把大连的变化,把大连的面貌和状态,把薄熙来思维新奇,行动果敢,富于想象,勇于开拓,极具现实和浪漫的性格和做派表现得非常真实与充分。薄熙来说,多为老百姓做好事最开心。我们在陈祖芬的作品中看到了薄熙来不断做好事和不断开心的许许多多。尽管,他的每一次开心也许都伴随着艰难或苦涩,可现实就是这样个多矛盾的世界,谁又能够躲避得了呢!类似的作品,还有文乐然报告大庆新“铁人”王启民以科学的杠杆掀动大庆航船继续前进事迹的《宁静地带——走近王启民》〔31〕;秋叶报告长沙市市长袁汉坤事迹的《市民与公仆》;何建明报告常熟市蒋巷村党支部书记常德胜带领群众艰苦致富的《共产党员》〔32〕;罗盘报告河南卫辉市唐庄乡乡党委书记多年为农民干实事,解决实际困难事迹的《太行公仆吴金印》〔33〕;余炳年、陈淑敏报告河北井陉县人民为摆脱贫困所进行的艰苦努力和市县两级不少有关扶贫干部无私牺牲事迹的《让历史原谅我们》〔34〕等作品,都是各有动人之处和自己特色的作品。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咏慷的《执著人生》〔35〕描写许多部队各级审计干部的不平凡经历;王琰在《绿部落》〔36〕里对活动和奉献于川藏高原上的油料战线官兵行为与精神的描绘;徐剑在《鸟瞰地球》〔37〕中对多年来一直在偏僻山区为构筑导弹阵地而艰苦鏖战,奉献出许多血和汗的牺牲的军队建设者的报告;任真在《边关》〔38〕中对驻守在风雪边疆的解放军生活和工作状况的报告等,织成了现实军队生活的一幅严峻的图画,使人们对于我们的军队,我们的军队官兵产生更多的理解和崇敬。
上一篇:应当树立文化产业发展的生态文明观化毕业论 下一篇:乡村文化的产业化发展道路化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