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中国“诗性文化”的五大特征(3)

2013-08-30 01:02
导读:在“诗性”的土壤中生长起来的中国,很少陷入一种纯粹感性的欲望宣泄,也很少进入一种纯粹理性的思辨误区。这不仅是出于“发乎情,止乎礼义”的需
在“诗性”的土壤中生长起来的中国,很少陷入一种纯粹感性的欲望宣泄,也很少进入一种纯粹理性的思辨误区。这不仅是出于“发乎情,止乎礼义”的需要,而且是由于中国人的精神状态很容易将感性与理性的东西亲密无间地融合在一起。因此,无论是一篇短文,还是一首小诗,都可能给人以咀嚼不完、回味无尽的余地。因此,在阅读中国古代的作品时,除了文字上的障碍之外,人们很少会遇到费解或难懂的现象,有的只是能否体验或产生共鸣的问题。因为说到底,“懂”与“不懂”的问题,是一种知识问题、哲理问题,而体验和共鸣的问题,才真正属于艺术和的问题。从这一意义上讲,我们不能说中国艺术比西方艺术更为深刻,但却比其更加符合规律。     不幸的是,近代以来,由于理论和实践上的双重原因,这种“更加符合美学规律”的“诗性文化”却中断或扭曲了。在理论上,我们常常有一种误解,认为一种文化较之另一种文化或者具有全面的优势,或者具有全面的劣势。按照这一思路,不少人以为,既然船坚炮利的西方科学比中国发达,西方的艺术也毫无疑问地应当成为我们效法的对象。于是,从“以旧风格含新意境”(梁启超《饮冰室诗话》)并“竭力输入欧洲之精神思想,以供来者诗料”(梁启超《夏威夷游记》)的“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到具有“全盘西化”色彩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及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我们从前苏联引进的那一套以“反映论”为基础的“文艺理论”体系,我们便一步一步地引进和确立了西方的艺术观念,并用它来评价和批判我们的传统艺术,用它来和规范我们的现实创作。在实践上,由于近现代以来,中国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过于沉重,致使文学艺术不得不承担起其美学使命之外的思想启蒙任务,因而上述理论的转向也恰恰符合了实践的需要。于是,从“谴责小说”到“普罗文学”,从“白话新诗”到“抗战戏剧”,艺术的理性内容日渐突出了,艺术的政治观念愈发明确了,艺术越来越变得更像匕首、更像投枪了;与此同时,艺术的美学价值也就越来越淡薄了。 由于政治和的诸多原因,我们当然不能脱离这一阶段的背景来简单地否定“诗性文化”的上述转型。但是,当我们从启蒙主义的政治立场上充分肯定近代以来上述“革命”之重大成就的同时,我们是不是也应考虑一下它在文化和美学上的缺失呢?当然,我们没有权力简单地责备前人,如果我们处在他们的历史背景下,我们也会义无反顾地将文学艺术投身于更为重要的社会变革;然而处在今天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是否有权力沿袭并发展前人所无法克服的历史局限,并将其导向更为极端的误区呢? 反思是必要的,反思又是艰难的。在思想原则上,我们必须勇敢地打破那套习以为常的整体文化观念;在理论操作上,我们必须谨慎地把握好以下尺度:第一,人类的共同性是绝对的,而文化的差异性则是相对的。无论是“古典的古代”,还是“亚细亚的古代”,都是人类的古代。因此,我们切不可将中国与结构上的差异绝对化。正如感性与理性分裂得不够彻底的中国人也有自己的体育与科学一样,感性与理性彻底分裂的西方人在艺术和工艺方面依然留下了杰出的成果。第二,文化结构的差异导致了艺术观念的差异,但艺术观念的差异并不简单地等同于艺术成就的高低。必须看到,在对具体艺术作品的评价中,我们不仅要考虑其审美价值,还必须考虑其再现社会生活、表达人生理想等政治、历史影响,以及、工艺、技法等多重因素。所有这一切,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艺术观念所能决定的。但是,正如康德在承认“依存美”比“纯粹美”更为普遍前提下还要探讨“单纯美”一样,我们也必须充分地意识到,探讨文学艺术的文化本质是何等的重要。其重要性并不要论证中国古代的艺术成就高于西方,而在于论证我们传统的艺术观念更具有美学价值,因此可以沿着这条道路为人类文化做出新的贡献,而没有必要舍本逐末地效法西方。第三,由于审美活动与意识形态以及整个社会生活之间的复杂关系,我们很难用“革命”与“保守”等标准来简单地评价一个、一个时期的艺术实践和文化转型,我们也很难用“进步”与“落后”等尺度来简单地判断一股思潮、一部作品的文化价值和美学意义。 在澄清上述界限之后,我们便可以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诸多问题进行重新的思考。如,我们是否应该重新审视中西文化中已被公认的艺术经典?我们应该如何评估中国近代以来为启蒙事业所付出的美学代价?白话文运动在何种意义上是成功的,在何种意义上又是失败的?自由体新诗在什么地方突破了格律体旧诗的束缚,又是什么原因而未能留下唐诗、宋词式的经典作品?以及我们是否应该以争取诺贝尔奖作为严肃文学发展的方向?我们是否应该以美国“大片”作为通俗艺术学习的楷模?如何评价艺术作品中的科技含量?怎样看待艺术作品中的理性内容?最重要的是:在世界一体化的今天,中国的文学艺术究竟应该如何保持自己的民族个性并为人类做出独特的贡献?
上一篇:试论中国古籍数字化与人文学术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