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内蒙古赤峰宝山辽壁画墓“寄锦图”略考

2013-09-23 01:10
导读:文化论文论文,内蒙古赤峰宝山辽壁画墓“寄锦图”略考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文章是很好的参考:

 1993年和1996年,考古工作者对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沁旗宝山辽代早期契丹贵族墓地进行了发掘,最重要的收获之一,是发现了大量壁画。分布在2号墓墓室和墓室内石房的壁画约有60平方米,现存近30平方米,其中尤以石房的壁画最为精美。石房紧贴墓室后壁起建,由整块石材构建而成,东西长3.2(内壁2.7)、南北宽2.97(内壁2.45)、高2.18(内壁1.96)米,内外及顶部磨光作画。石房外壁正面(即东壁)正中是对开的两扇红彩石门,石门两侧各绘一名男侍者,南北外壁为影作与壁画。石房内紧贴西壁砌尸床,上方为牡丹图;内东壁石门两侧各绘两名女仆,与外东壁男侍相对应;石房内顶部则绘以云鹤图案。发掘报告着重介绍了石房内南北壁带有榜题的两幅壁画,分别定名为颂经图寄锦图,并正确指出这两幅壁画是以传说故事为题材的绘画,但对传说故事的内容则未及详究[1]。笔者曾对石房北壁颂经图的有关内容进行了探讨,认为这幅壁画的粉本,应该就是唐代流行的杨贵妃教鹦鹉图[2]。现对南壁寄锦图进行一些粗浅的讨论,请有关专家和读者指正。

    据报告描述,南壁壁画画面清晰,色泽如新。画面中央位置为一荣华贵的妇人,梳蝶形双髻,满插金钗,柳眉凤目,樱桃小嘴,脸庞丰盈。穿红花蓝地交领窄袖衣,红色地长裙外套蓝腰裙,垂蝶结丝带,肩披淡黄色回纹。双臂微屈,右手前指,左手持披。在贵妇前侧有男、女侍各。男身前置挑担,两端分挂包裹、盝盒。面对贵妇,躬身拱手,神态恭谨,似在辞行。侍女在男右侧,红衣蓝裙,右手前伸握一卷锦帛,侧身顾盼主人,似要将其交与男(封三;图四四)。贵妇身后另有4名侍女,前两人手捧笔、砚及包裹,侧身对视,相互交谈。后两人各端椅、盒侍立于旁(彩色插页伍:2;图四七)。侍女发型、装束与贵妇相似,但服装的花纹、色彩各不相同。画面内容大全如上。

  与北壁的杨贵妃教鹦鹉图一样,南壁的榜题诗也是了解壁画内容的关键。据报告称,壁画:左上角黄地框内有墨书诗词一首:□□征辽岁月深,苏娘憔[悴]□难任,丁宁织寄迴[文][锦],表妾平生缱绻心。’”虽然略有阙文,但全诗文意比较清楚。即苏娘夫婿远行征辽,年深不归。苏娘思念无已,精心织成迴文锦,寄与远方的征人,表达眷恋之情。报告应该是根据文意将壁画定名为寄锦图

  榜题诗提供了探究壁画内容的两个重要线索,一是苏娘其人,一是织寄迴文锦其事。

  在晋唐时代的诗文及口语中,多以为妇女的通称。如晋人王凝之妻谢道才情出众[3],在当时和后世,人们都将她称作谢娘。唐诗人韩翃诗称二十青宫吏,成名似者稀。承颜陆郎去,携手谢娘归。[4]李贺诗春迟王子态,莺啭谢娘慵。[5]都是以谢娘指谢道。又,梁元帝妃徐昭佩与暨季江私通,季江称徐昭佩徐娘虽老犹尚多情,也以徐娘代指徐昭佩[6]。更具典型意义的是,梁临川郡王萧宏性情畏,而恣容端美,北人将他讥称为萧娘[7]。此类例证甚夥,不赘举[8]。可知榜题诗中的苏娘指某苏姓的女子,而不是画面的主人公名为苏娘。

  所谓迴文,是古代诗词的一种体裁,回旋往复,都可诵读成文。据说这种文体是道原所创[9]。顾名思义,迴文锦就是带有迴文图案的织锦。晋唐时期著名的苏若兰的故事,恰好与榜题诗提供的两个线索契合。据唐初修撰的《晋书》记载:窦滔妻苏氏,始平人也,名,字若兰。善属文。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迴文旋图诗以赠。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惋,凡八百四十字,文多不录。[10]一望可知,二者反映的应是同传统故事题材,苏娘就是苏若兰。唯一不同的是,榜题诗称苏娘夫婿征辽远行,而在《晋书》中窦滔是被徙流沙。这是我们应该着重加以解释的问题。

  苏若兰织寄迴文锦的传说,在晋唐时代曾广为流传。东晋王隐撰著的《晋书》中,就已出现了这个故事,称:窦滔妻苏氏,善属文。符[]时为秦州刺史,被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迴文诗以寄,循环宛转以读之,词甚凄切。[11]主要情节与上文所引唐朝官修《晋书》大体相同,但细节较疏略。

  唐人李善(630689年)在注释江淹《别赋》时,也曾引用《织锦迴文诗序》称:窦韬()秦州被流沙,其妻苏氏,秦州临去别苏,誓不更娶,至沙漠,便娶妇,苏氏织锦,端中作此迴文诗以赠之。符[]国时人也。[12]《织锦迴文诗序》作者不详,与上引两种《晋书》的记载相比,《诗序》中演绎出了窦滔临别发誓不娶,旋又背誓娶新妇的情节。

  窦滔的家世之外,武则天记述的故事情节更加曲折完整,人物形象也更为生动丰满,特别是增加了许多细节描写。尤可注意的一点是,在武则天笔下,苏若兰织寄迴文锦与窦滔谪戍流沙并无关联。据称,苏若兰仪容妙丽,知识精明,16岁嫁与窦滔。窦滔该通经史,允文允武,迁秦州刺史,因旨谪戍敦煌。在苻坚攻克襄阳后,拜为安南将军,镇守襄阳。苏若兰性近于急,颇伤嫉妒,窦滔在别宅置宠姬赵阳台,妙善歌舞。苏若兰得知后,对赵阳台痛加捶辱,引起窦滔不满,而阳台又专形苏氏之短,毁交至,使窦滔与苏若兰的关系更为紧张。窦滔前往襄阳赴任时,曾邀苏若兰同往,苏氏忿之,不与偕行。遂携阳台之任,断其音问。苏氏悔恨自伤,因织锦迴文。窦滔见到迴文锦后,感其妙绝,于是将赵阳台遣返关中,以车骑礼迎若兰,两人和好如初。从流传过程来看,这个故事始终没有定型,而且时代愈晚,附益的细节越多,情节越复杂,不仅增添了赵阳台这个人物,寄迴文锦的地点也由流沙移到了襄阳。

  武则天在文中特别指出:苏氏著文词五千余言,属隋季丧乱,文字散落,追求不获,而锦字迴文,盛见传写,是近代闺怨之宗。也就是说,苏若兰的故事广为流传,已经成为闺怨的表徵。上引江淹《别赋》织锦曲兮已尽,迴文诗兮影独伤,就是用这个典故来描写闺怨别情[14]。梁元《荡妇秋思赋》:妾怨迴文之锦,君思出塞之歌,相思相望,路远如何?他在《寒闺诗》中也有愿织迴文锦,因君寄武威的描写[15]。入唐以后,类似的描写更为常见。诗人窦巩《从军别家》:自笑儒生著战袍,书斋壁上挂弓刀。如今便是征人妇,好织迴文寄窦滔。[16]施肩吾《望夫词》:手爇寒灯向影频,迴文机上暗生尘。自家夫婿无消息,却恨桥头卖卜人。[17]李频《古意》:白马游何处,青楼日正长。凤箫抛旧曲,鸾镜懒新妆。玄鸟深巢静,飞花入户香。虽非窦滔妇,锦字已成章。[18]都是以苏若兰织寄迴文锦的典故来表现闺怨的佳制。元《春别》幽芳本未阑,君去花残。河汉秋期远,关山世路难。云屏留粉絮,风幌引香兰。肠断迴文锦,春深独自看。[19]更是巧妙地以蕙花残暗喻苏蕙肠断回文锦的凄苦境状。其他如李白织锦作短书,肠随回文结。相思欲有寄,恐君不见察。[20]李绅东家少妇机中语,剪断迴文机杼。[21]徐飞书一幅锦文迴,恨写深情寄雁来。[22]也都是运用这个典故表述闺怨的显例。

  与苏若兰织寄迴文锦的故事一样,征辽也是唐代描写闺怨的重要意象。如所周知,隋唐时代屡次征发民力,在东北地区大规模用兵,战争给广大民众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而征辽也就成了闺怨别情的象征。于《辽阳行》:辽阳在何处,妾欲随君去。义合齐死生,本不夸机杼。谁能守空闺,虚问辽阳路。[23]沈妾家临渭北,春梦著辽西。何苦朝鲜郡,年年事鼓[24]郑遂初荡子辽东,连年信不通。[25]权德《秋闺月》此夜不堪肠断绝,愿随流影到辽东。[26]令狐楚《闺人赠远》朦胧残梦里,犹自在辽西。[27]白居易《闺妇》辽阳春尽无消息,夜合花前日又西。[28]在这些诗文中,征辽只是表述闺怨别情的象征之物,与真正参加征辽与否,并无直接关系。最有趣味的是,诗人崔道融在《春闺》诗中曾有佳人持锦字,无雁寄辽西的描写[29],在这首诗中,也是将苏若兰织寄迴文锦的故事与征辽放在一起来描写闺怨。可见榜题诗记叙的这种类型并非是孤例。

上一篇:中国文化自觉之路的回省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