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文字的起源、媒介与我思的困境(7)

2013-10-01 01:13
导读:icago:UniversityPress,1981,P93。 18、Ibid,P93。 19、参《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68页。 20、“康德所涉及的问题,是主体与客体之
icago : University Press,1981,P93。
18、Ibid,P93。
19、参《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68页。
20、“康德所涉及的问题,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问题,而苏格拉底则涉及的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交往关系问题。”参叶秀山:《苏格拉底及其》,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第135页。
21、[加]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何道宽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34页。
22、同上,第42页。
23、同上,第56页。
24、同上,第27页。
25、哈佛洛克(Erick Havelock)在其宏著《柏拉图导论》中,就希腊人的口头和书面文化进行了对比研究。到柏拉图时代,文字已经创造出一种新的,新环境开始了使人脱离部落式习惯的过程。在此之前,希腊人的成长受益于部落式的百科全书这样一种过程。他们将诗人吟诵的诗歌铭记在心。诗人们为一切生活事件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性智慧。非部落化的、富有个性的人出现之后,人们需要一种新的。柏拉图为读书识字的人制定了这样一种新型计划。该计划的最高理想就体现在他的《篇》中。借助拼音字母表,分类智慧接过了荷马和赫西俄德的操作性和部落式百科全书。See: Erick Havelock ,Preface to Plato,Oxford: Basil Blackwell,1963,P115—133。
26、参叶秀山:《苏格拉底及其哲学思想》,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55页。
27、柏拉图著《文艺对话集》,朱光潜译,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150页。
28、同上,第152页。
29、同上,第153页。
30、同上,第153页。
31、叶秀山:《苏格拉底及其哲学思想》,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62-170页。
32、这就是《卡尔米德篇》、《拉凯斯篇》和《吕西斯篇》三篇对话的主题。参柏拉图《柏拉图全集》(第一卷),王晓朝译,人民出版社,2002年1月版,第134—230页。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33、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第124—125页。
34、同上,第126页。
35、同上,第273页。
36、同上,第167页。
37、柏拉图:《巴曼尼得斯篇》,陈康译注,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46—50页。
38、[加]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何道宽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91页。
39、麦克卢汉认为,由于传媒的兴起改变了人们卷入世界、卷入他人和卷入信息的方式,并产生了“新文化”,这在事实上就会产生新的“人”。这一“新人”和印刷时代的“旧人”对比,将具有如下特征:游牧民∕市民、游徙∕定居、无阅历∕有阅历、权力∕权威、快乐∕幸福、∕文学、野蛮∕文明、真理式激情∕激情式真理、名望∕成就、巫术∕科学、确信∕怀疑、色情∕戏剧、传说∕、梦想∕、娼妓∕妻子、预言∕,等等。参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何道宽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6—11页。
40、麦克卢汉正确指出了媒介的杂交能量对人的感知所产生的危险关系和魔幻效应,但仍未充分注意到现实的“跨媒介”和“跨文化”的关山千万重的复杂性,并保留了不少“行动”分析的残余。为此,他遭到了马克·波斯特的批评。马克·波斯特致力与把解构理论与批判结合在一起,认为那种从“行动”的角度来考察“人”的理论范式已经失去了其有效性。在学转向之后,社会理论如要继续保持其批判力,就必须从“信息方式”的角度来考察“人”。也就是说,在电子文化时代,人们将不能继续从“人与人的相互行动”的角度来观察自己,而应从“信息的交互运动”的角度来观察自己。参[美]马克·波斯特:《信息方式》,范静哗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25页。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41、J.Derrida,Dissemination,translated by Barbara Johnson, Chicago : University Press,1981,P63。
42、柏拉图:《柏拉图全集》(第一卷),王晓朝译,人民出版社,2002年1月版,第83页。
43、同上,第84页。
44、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第119页。
45、同上,第272—273页。
46、参埃利亚斯:《文明的进程》(全两卷)导言,王佩莉、袁志英译,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版,1999年6月版。
47、培根语。转引自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何道宽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96页。
上一篇:汉末吴初长沙郡纪年网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