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水浒传》当然不是一部小说。宋江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却称不上历史人物。有关他的史料,如前辈学者余嘉锡先生的《宋江三十六人考实》、张政烺先生的《宋江考》等早已作了整理。梁山泊是在五代後晋到北宋,因黄河屡次决口泛滥而形成的湖泊,据《金史》卷129《李通传》载,到金海陵王攻宋时(公元1161),已是“梁山泊水涸”,其水量远非昔比,所以金军制造的战船无法通过,而运到大江北岸。梁山泊与宋江的活动并无多少关系。《水浒传》所述的虚构故事,自南宋到明朝流行了二、三百年,经过说书人的不断加工,内容愈来愈丰富,由最初的三十六人发展到一百零八将。
《水浒传》主要是反映中下层的社会生活,如此广泛的、跨越几个朝代的生活面,在古典小说中是独一无二的。但对于此书究竟反映的是哪朝哪代的社会生活,史家们是不可能解决的。历史学家对此也有分岐。例如吴晗先生生前认为主要是反映元代的社会生活,前辈学者李埏先生特别在《〈水浒传〉中所反映的庄园和矛盾》一文中指出,在全传第82回以上和第111回以下两部分成书较早,可以反映宋代社会。他特别将书中的庄园与宋代的庄园作了对比和考察。上世纪五十年代,何心先生著有《水浒研究》,对于此书中的地名、官名、阶层、风俗等分别作了归纳和分析,给人们以相当大的启发,可惜编剧者没有参考此书,造成不少本可避免的错误。当然,何心先生不是专门研究历史的,我们还可在他的研究基础上再作一些发挥。
依笔者个人之见,《水浒传》反映的社会生活是驳杂的,宋、元、明代都有,正好遗留下各代说书人对《水浒传》故事进行增补和加工的蛛丝马迹。本文所使用的是较早的百回本,一般研究认为,征田虎和王庆的内容是后来添加的,便成一百二十回本。今分述于下:
一、 官制:小说第三回有“老种经略相公”和“小种经略相公”,按种氏是北宋三代将门,如依小说所述的宋徽宗时推算,有种师道和种师中兄弟。据《宋史》卷335《种师道传》和《种师中传》,北宋季年,种师道“天下称为‘老种’”,他曾任知渭州,按照宋制,必兼泾原路经略安抚使。种师中曾任知庆阳府和秦州,按官制必兼环庆路和秦凤路经略安抚使。“经略相公”确是保留宋人的称谓习惯。如岳飞当低级武将时,给大将刘光世的公文中称对方为“安抚相公”。他任高官後,百姓或可称他“宣相”,即“宣抚(使)相公”。小说第七十六回称童贯为“枢密相公”或“枢相”,这也是宋人的习惯官称。相公一词,宋时是对高官的尊称,后代却愈来愈贬值。如元杂剧关汉卿《钱大尹智宠谢天香》中,称钱大尹为“相公”,就不算高官了。小说第十八回称郓城县的“知县相公”,第二十八回称施恩之父为“管营相公”,又是宋代社会不可能有的称呼。
二、 吏制:小说中反映了不少基层和地方衙门的吏胥情况。例如保正,小说第十四回说“原来那东溪村保正,姓晁名盖”。第十八回宋江应对何涛说:“晁盖这厮奸顽役户。”保正是宋朝王安石变法后所设的基层政权头目。第三十一回武松在飞云浦杀人後,“飞云浦地里保正人等”向官府报告发现尸体。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小说涉及里正的记录最多,第二回说“史太公自去华阴县中承当里正”,後史进对陈达说:“俺家见当里正,正要来拿你这伙贼。”第十八回对里正的职能介绍更为具体,乡村中“但凡开客店的,须要置立文簿,一面上用勘合印信。每夜有客商来歇宿,须要问他,那里来,何处去,姓甚名谁,做甚买卖?都要抄写在簿子上。官司查照时,每月一次去里正处”。第二十三回景阳岗打虎,阳榖县榜文说:“见今杖限各乡里正并猎户人等,打捕未获。”武松打虎後,众人“报知本县里正”,“那上户里正都在庄前迎接”。看来里正一般都由上户充任。第二十七回武松杀西门庆结案後,“西门庆妻子羁管在里正人家”。第四十三回李逵刺虎,李鬼妻说破他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