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 要]文章认为《增订注释全宋词》收录的21位状元词人中,有12位的小传都多少有点不够准确或不够完整,并提出了订正与补充意见。
[关键词]《增订注释全宋词》;状元;词人;小传;订正;补充
《增订注释全宋词》[1](下称《增注》)集中了130多位学人的智慧,堪称巨著,笔者对词学研究甚少,没有资格论其短长。不过,由于自己十余年来一直在研究历代状元,对宋代状元词人的生平资料也就较为熟悉①。近期,打算通过《增注》研究一下宋代状元对宋词发展的贡献。《增注》中收录的词人中有状元21人(《全宋词》[2]收22人,《增注》去掉了王曾,不知何故),在反复研读他们相关资料的过程中,发现其中12位的小传都多少有点不够准确或不够完整。因此,拟就搜寻所得,依科第先后对这些状元小传做点订正与补充,意在使它更为完善,并藉此讨教于编者及天下方家。
苏易简
《增注》第一卷第3页《苏易简小传》云:“苏易简(958——996),字太简……历官知制诰、给事中、参知政事,后出知陈州。身后赠礼部尚书。”据《宋史·苏易简传》,他并不是直接由参知政事出知陈州的,而是于至道元年(995年)因嗜酒,被劾,罢为礼部侍郎,出知邓州,又移知陈州的。《续资治通鉴》卷一九载,太宗至道二年(996年)“十二月,乙巳,礼部侍郎、知陈州苏易简卒。”既是“十二月”,那么应是公元997年元月,则《小传》的卒年有误。
王拱辰
第一卷第159页《王拱辰小传》结尾云:王拱辰“……神宗元丰初,累官武池军节度使、彰德军节度使。”其中“武池军”不确。虽然《中国人物辞典》[3](P286)亦作“武池军”,但《中大辞典》(P593)则作“武汝军”,而《宋诗记事》(P296)、《中国人名大辞典》(P107)、《宋史·王拱辰传》均作“武安军”。查《宋史·志》及《中国历史地名辞典》,均无“武池军”,亦无“武汝军”,《中国历史地名辞典》有“武安军”,但解释文字为“唐、五代方镇名。唐光启元年(885年)以钦化军改名,治所在潭州(今湖南长沙市)。北宋初废。”可见宋代并无“武安军”。《宋史·地理志》无“武安军”,却有“安武军”(《中国历史地名辞典》未录),其地在冀州。其《王拱辰传》云:“元丰初……再判大名,改武安军节度使。”同书两处地名不一,我们且说“安武军”。《续资治通鉴》卷七五载:元丰三年九月乙酉,“诏拱辰判大名府,拱辰辞曰:‘臣老矣,不足以任事。’帝曰:‘北门重地,卿旧治也,勉为朕行!’”王拱辰于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曾出知大名府兼北京留守,所以《传》中说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注释:
①笔者曾写过《宋代状元奇谈·宋代状元谱》一书(紫禁城出版社,1999年版),为写此书,跑了十几家,手抄或复印了所有能找到的宋代状元的生平资料。
“再判”,此处言“旧治”。就北宋而言,“冀州”、“大名府”、“北京”其模糊含义是相通的,就是“安武军”所辖之地。可见,“武池军”、“武汝军”、“武安军”均为“安武军”之误。
此《小传》中“天圣八年(1030)进士第一,通判怀州。后拜御史中丞。因逐王益柔、苏舜钦,以倾范仲淹,为公议所薄。神宗元丰初,累官武池军节度使……”等文字与《中国历史人物辞典》完全一致,此似即致误之源。该辞典还误称王拱辰为“开原咸平(今辽宁开原东北)人”;“彰德军”误为“新德军”,短短一段文字讹误多处,殊不足为据。
许将
第一卷第308页《许将小传》结尾说:许将“……徽宗时,以资政殿学士知河南府。卒谥文定。”叙述有错误,且这样介绍不完整,给人以许将卒于知河南府的错觉。据《宋史·许将传》、《宋大臣年表》[4]及《北宋经抚年表》[5]等,许将于徽宗崇宁三年(1104年)是因被御史弹劾,才以资政殿大学士出知河南府的。御史继续攻击,又降为资政殿学士,知颖昌府,改调大名府。6年后,稍升奉国军节度使。政和元年(1111年)卒,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文定。可见他“知河南府”时职衔并非“资政殿学士”,而是“资政殿大学士”;带“资政殿学士”衔时是“知颍昌府”;知河南府”后,还任过多种职务,最后是死在“奉国军节度使”任上的。
时彦
第一册第393页《时彦小传》:时彦“……累迁至集贤校理,左司员郎,提点河东刑狱。”
首先“左司员郎”应为“左司员外郎”,脱“外”字。再者,据《宋史·时彦传》及《续长编》卷二八四、二九七,时彦于哲宗元祐八年(1093年)五月,由著作郎升为兵部员外郎兼集贤校理。绍圣(1094——1097年)间升左司员外郎,因出使辽国失职,被罢免。不久,仅恢复其先前的集贤校理衔,让他提点河东刑狱,左司员外郎的资格已被罢掉。《小传》的叙述含混不清。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