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论马克思对粗俗文化的批判及其当代价值

2014-03-27 01:04
导读:文化论文论文,试论马克思对粗俗文化的批判及其当代价值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不错:   关键词 马克思 粗俗 先进文化 人性论   

  关键词 马克思 粗俗 先进文化 人性论
  论文内容提要
在现代,粗俗文化常常以精致的形式呈现,所以它有欺骗性;粗俗文化常常打着大众化的招牌,所以它又具有伪群众性。粗俗文化的泛滥是文化的重要特征,它以抽象人性论为基础,诉诸感官主义;它放弃文化的精神提升功能,教诱人们放弃社会理想。马克思对粗俗文化的批判在今天看来,仍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超越粗俗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现实路径在于将改造社会与改造文化有机统一起来。
  
  在《剩余价值理论》中,马克思指出,“生产就同某些精神生产部门如和诗歌相敌对。”①马克思对文化产生的这一深刻判断表明,在现代社会,文化产品可能具有反的性质,这是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发展的不平衡性在现代社会中的反映。如果马克思有机会看到现当代颓废文化的丑陋表演,他对自己关于文化产生的这一判断一定会更加坚定不移。粗俗文化的泛滥是现当代文化市场的重要特征,它以抽象人性论为哲学基础,诉诸感官主义;它放弃文化的精神提升功能,教诱人们放弃社会理想。马克思对粗俗文化的批判在今天看来,仍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只要我们看看周围文化市场的喧闹景象及其粗俗化特征,就会惊讶于马克思文化批判思想的深刻性。
  
  一、感官主义:粗俗文化的表象特征
  
  《化的批评和批评化的道德——论德意志文化的,驳卡尔•海因岑》是马克思在1847年10月底完成的一篇论战性论文。论文开始就指出,在宗教改革以前不久和宗教改革期间,德国人创立了一种独特的、单是一个名称就够骇人的——粗俗文学,“目前我们正处在类似16世纪的革命时代的前夜。粗俗文学重新出现在德国人面前是并不奇怪的。对历史发展发生的兴趣不难克服这类作品所引起的上的反感;这类作品早在15、16世纪就在那些甚至鉴赏力不高的人们中间引起过这种反感了。”②从这里可以看出,作为粗俗文化的重要形式,粗俗文学在历史上是反复出现的,但是,这种粗俗文学往往引起“美学上的反感”。在这里,最值得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会“引起美学上的反感”的包括粗俗文学在内的粗俗文化在历史上会反复出现、甚至在当代文化市场上,粗俗文化俨然成了主角?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1册,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96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322页。
  
  在《道德化的批评和批评化的道德》一文中,马克思列举了粗俗文学的诸多特征,这其中有两个特征值得我们重视,一是“反对文学的,给语言赋予纯粹肉体的性质”;二是 “为狭隘而僵化的概念所束缚,并在同样的程度上诉诸极微末的实践以对抗一切理论”。这两个特征不仅仅是粗俗文学的特征,而且现当代一切粗俗文化都离不开这两个特征。第一个特征是强调粗俗文化的感官主义特征,第二个特征实际上是感官主义文化生产的必然后果——“对抗一切理论”。粗俗文化在其历史发展中可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而且其内容也有特定的时代特征,但其共同之处在于粗俗文化总是醉心于文化形式的反复翻新,在这不断的翻新过程中,总离不开一个永恒的形式——肉体。列夫•托尔斯泰在批判波德莱尔和魏尔伦时指出,“波德莱尔和魏尔伦想出一种新的形式,他们用迄今为止不曾使用的淫秽细节加以翻新。于是,上层阶级的批评家和公众认同他们是伟大的作家。仅仅这一点不仅可以解释波德莱尔和魏尔伦的成功,而且可以解释所有颓废派诗人成功的原因。”(注:〔俄〕列夫•托尔斯泰:《艺术论》,张昕畅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80页。)
  在市场上,粗俗文化已呈泛滥之势,这种粗俗文化的最大卖点就是“色”,似乎只有“色”才能引起人们的阅读和观看欲望。从上个世纪90年代至今,不论是小说《废都》、《上海宝贝》,还是《色•戒》,无不是在“性”上做文章。如果这些作品也可以称作艺术,那么这样的艺术除了诲淫的功能,还能有什么意义呢?有学者指出:“竟有那么多自以为是的家伙把《色•戒》这部极戆的片子捧得天花乱坠,我真觉得奇怪。有什么好?无非让一个名叫梁朝伟的香港酷星又扮了一把酷,顺便带红了一个名叫汤唯的内地青涩妹。非要说大有深意,也不过以华丽媚俗的电影画面迎合了日益骨头轻的新世纪文化而已。具体地说就是为女性盲目献身提供合法性依据,让已经失贞的感到值得并引以为自豪,同时为跃跃欲试的后继者提供‘我傻所以我可爱’的哲学。”(注: 郜元宝:《都是辩解——〈色•戒〉和〈我在霞村的时候〉》,《文艺争鸣》2008年第5期。)有的人说,它们都是历史的真实、时代的景象,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然而,这些文艺作品所反映的现实是极其片面的现实,它们都宣扬本能至上,人成了本能的奴隶,人的本能,特别是人的生理本能成了文艺表现的核心内容。有的人会给这些文艺作品戴上后现代主义的桂冠,似乎有了这顶桂冠这些作品就披上了合理的外衣。因为,在我们这个时代,后现代主义思潮是一种时髦,只要冠以后现代主义,一切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就可能被看作是合乎时代的东西。时髦的实质是什么呢?列宁说,“时髦就是毫无办法地跟在实际生活后面做尾巴。”(注:《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75页。)丹尼尔•贝尔在分析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时指出,“后现代主义反对美学对生活的证明,结果便是它对本能的完全依赖。对它来说,只有冲动和乐趣才是真实的和肯定的生活,其余无非是精神病和死亡”。⑤(注:〔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赵一凡等译,三联书店出版社1989年版,第98、99页。)贝尔还指出,看上去教义松散的后现代主义潮流在哲学方面是一种消极的黑格尔主义,“米歇尔•福科认为人是短命的历史化身,有如‘沙滩上的足迹’,浪涛打来便荡然无存。被称作‘万物之灵’的人类的那些‘荒芜而又瘟疫横行的城市行将崩溃’。这已不是西方的衰落,而是一切文明的终结。上述观点看来挺时髦,其实不过是把思维推向荒唐的文学游戏。如同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赌气的胡闹,人们即使能记住其中一小部分,也不过是用它来作文化史的注脚而已。”⑤如果人只是被动地等待浪涛来消灭的“沙滩上的足迹”,那么人对社会理想和大义的追求就是毫无价值的荒谬行为;人作为“短命的历史化身”,个体的感官刺激与冲动就成了最真实、最值得珍视的价值。这便是披上了后现代主义外衣的当代感官主义的动机模式和武器,有了这个武器,它便可以打碎一切个体之外的社会价值。然而,近代以来的感官主义文化的倡导者从来都不曾脱离过特定的社会价值,他们至少摆脱不了资本价值的逻辑,他们只是“毫无办法地跟在实际生活后面做尾巴”,感官主义文化的颓废特征暴露了它的狭隘性。在当代社会,感官主义文化的狭隘性正是资本的矛盾性在文化上的反映,一些所谓的艺术家之所以看中“色”,不是因为他们对“色”有什么历史哲学和文化哲学上的深刻感悟,而是因为“色”是一个好的卖点,它必然会成为资本欲求的对象。所以,只要存在资本统治,以“色”为主要佐料的感官主义文化就会泛滥下去。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二、抽象人性论:粗俗文化的哲学基础
上一篇:论跨文化语用失误的原因再分析 下一篇:论词义反映的三条线路和四种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