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谈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回顾

2014-03-31 01:37
导读:文化论文论文,浅谈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回顾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关键词】:中西;背景;特征;重大事件

  【关键词】:中西;背景;特征;重大事件

  【论文摘要】:
文章对近代中西文化交流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对我们认识中西文化交流有所帮助。
  
    
  一、背景
  
  近代中西文化的接触和交流不是以正常的文化交流的形态出现的,而是在西方资本帝国主义入侵和中国人民反侵略的特殊背景下展开的。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交织成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大背景。
  从近代历史看,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西方诸国陆续进行了一系列的资产阶级改革,在上冲破了封建主义的樊篱,完成了向的转变。同时,上实现了从经济向经济的转变,资本主义生产力得到较快发展。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与扩张的强烈需求,西方列强凭借其武力继续着在世界范围内攫取资源、占领市场、分割殖民地的行动。而当时处于封建末期、积贫积弱的中国,正是其侵略与瓜分的对象。
  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近代中国的情况完全不同。鸦片战争前,中国作为东方的大国已经经历了两千年的封建文明史,它的文化曾经一度辉煌,对周边邻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中国人对自己的文化具有不言而喻的优越感。鸦片战争中,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关闭的大门,使中国看到了自己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差距,开始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学习西方的行动。
  可见,鸦片战争不仅是西方国家对古老中国的军事入侵,从文化的角度说,也是西方异质文化对中国东方文化的入侵与征服,引发了之后半个世纪中西文化的激烈冲突。勿庸置疑,这一时期,处于优势和主动地位,中国文化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已经难以适应和支持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事实上,这个时期的中西文化少有真正平等的交流,更多的是伴随征服与抗争的激烈冲突。正如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指出的,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是扩张的、进行和战争的西方同坚持农业经济和官僚政治的中国文明之间的文化对抗","从根本上讲,是一场广义的文化冲突"。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二、当时中国与西方文化的特征
  
  1. 中国文化特征
  在近代中西文化的交流与冲突中,中国文化指的是维护封建统治几千年的中国传统农耕文化和封建文化,这种文化以农业经济为基础,以宗法家庭为背景,以为核心,是一种道德伦理型政治文化,它在维护中国封建社会超稳定延续的同时,也抑制甚至窒息了中华的天性发展和文化创造力。尽管在针对西方文化的冲突中,中国文化表现出了比较强劲的力量,但是无论如何,在与以民主、科学和制度建设为核心内容,在当时代表着世界发展潮流和方向的西方文化相比之下,中国文化表现出无可置疑的封闭性、落后性和对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阻碍性。一句话,近代中国社会要发展,文化必须变革。但是,由于中国当时开放不久,而且是被迫开放,因此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仅仅局限于有较多知识和见识的部分官僚层和知识层,在广大民众中没有广泛的基础。同时,当时的国人对现代化的文化观念,以及如何实现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一类问题,在理论上还是相当模糊的。他们没有看到历史发展的复杂性,没有看到实现中国文化现代化价值体系转换道路的独特性。
上一篇:《荀子》和西方“人性”思想比较浅析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