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庞德与辜鸿铭的《论语》翻译对比研究(3)

2014-04-02 01:00
导读:trustworthiness ; Thirdly ,whether I have not failed to practice what I profess in my teaching.” 从两篇译文的结构上来看,辜鸿铭完全采用的是英文中“概括———具体型”的
trustworthiness ; Thirdly ,whether I have not failed to practice what I profess in my teaching.”
  从两篇译文的结构上来看,辜鸿铭完全采用的是英文中“概括———具体型”的语篇结构形式。是一个化整为零的,而恰恰相反,讲究化零为整,即以一个语言成分为主干,带有若干个附属成分,主干与附属成分之间由一定的关系相连。这样能使英语本族人的思维在读译文时沿着段落模式体会其内在的层次关系。辜鸿铭的由于符合西方的语言特色而倍受西方读者的欢迎。
  作为诗人的庞德通过翻译《论语》,将思想运用到《诗章》创作中,给西方读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欣赏儒家思想的空间,这是迄今为止其他《论语》译文所没有的,是该译本的巨大特色。因此,庞德翻译的《论语》应该在《论语》翻译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而辜氏的儒经翻译,犹如旷野中的几声呼喊,并不能遏制西方殖义的狂潮,扭转传统的厄运。但它们打破了传教士、汉学家垄断中学西渐,制造中国形象的局面,夺回了代表中国发言的话语权,为中国文明树立了正面的形象,赢得了广泛的理解与同情,却又是功莫大焉。庞德和辜鸿铭的翻译虽然各有特色,但都具有很强的学术研究价值,但我们研究译者译本,也应采取知人论世的态度,追寻译本产生的文化,探求译者的用心与决策,以期对复杂的翻译现象做出尽可能合理的解释。相信对二人进行深入地研究无疑会对儒家经典的翻译研究大有帮助。
  
  参考文献

  [1] Arthur Waley. The Analects[M]. 北京: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8.
  [2] Cheadle M P. Ezra Pound's Confucian Translations[M]. Michigan: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97: 145,30.
  [3] Eliot, T. S.( ed.). Literary Essays of Ezra Pound[Z]. London & Boston: Faber and Faber. 74.200. 200.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4] Gentzler, E. 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 [M]. London & New York:Routledge,1993. 19. 28 - 29. 37. 19. 34. 193. 19.
  [5] Pound, E. The Chinese Written Character as Medium for Poetry [Z]. California: City Light Bookstore, 1936.
  [6] 车欢欢. 从辜鸿铭《论语》的英译看翻译规范的运作方式[J]. 西华大学学报,2006,(8).
  [7] 辜鸿铭. 辜鸿铭文集(上下册) [M]. 海口:海南出版社, 1996.
  [8] 刘永利, 舒奇志. 从《论语》两个英译本比较看翻译的文化转向[J].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2).
  [9] 倪蓓锋. 论庞德翻译的《论语》[J]. 西南大学学报,2007,(2).
  [10] 谭载喜. 西方翻译简史[M].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1.
  [11] 王辉. 理雅各与《中国经典》[J]. 中国翻译, 2003,(2).
  [12] 张小波. 关于理雅各和辜鸿铭《论语》翻译的对比研究. 株洲院学报, 2000,(7).
上一篇:论从日语谚语看日本女性形象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