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关联理论与翻译网(2)

2014-04-25 01:27
导读:由上述人士对翻译的定义我们可以发现现代翻译界认为翻译是一种是以推理性的交际过程和交际行为,其具有跨跨的特点,主要任务是保证和促进原文作者
由上述人士对翻译的定义我们可以发现现代翻译界认为翻译是一种是以推理性的交际过程和交际行为,其具有跨跨的特点,主要任务是保证和促进原文作者和译文作者交际的成功。相对于传统翻译理论更强调文化层面的翻译而不再过分拘泥于句法和行文格式,它强调翻译在文化层面的等值等效性,所以由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在语用方面的关联理论就可以在现代翻译中起到重要作用。
  
  二、关联理论的定义
  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是D. Sperber和D.Wilson在Grice的语用相关准则(Relevance Maxim)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们在1986年出版的《关联性:交际与认知》(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专著中首次提出交际和认知有关的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认为话语的理解是一种包含有“明示(ostentation)和推理(inference)”连个方面的“认知过程”(cognitive process)。关联是一种涉及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的明示和推理过程(ostensive-inferential process)。他们把关联定义为:假设同一系列语境之间的关系,即会话过程中的后一话语与前一话语以及会话赖以存在的语境在语义和语用方面的关系(卜杰民, 2004)。即语言交际看作是一个明示推理过程(ostensive-inferential process),并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提出语言交际是按一定的推理思维规律进行的认知活动。所谓明示,是指说话人明白的表达信息意图,而推理则只听话人根据说话人的明示行为(contextual assumption),理解说话人的交际意图。除此之外关联的定义也被认为是:命题和一系列语境之间的关系.命题即新信息,语境是一种构建体,不仅包括交流中作为语言的话语的上下文,即物质语境,也包括听话者通过经验或思维已经内在化和认知化的其它具体语境。并且关联理论认为交际者对听话人的认知和交际情景加以评估,并据此通过话语向听话人示意/传达自己的交际意图;听话人则结合该话语提供的信息和相关的语境信息,在关联原则的指导下进行解码和推理最终实现对交际者交际意图的知识(何自然, 2003)。

大学排名


  
  
  三、关联理论对当代翻译的指导作用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关联理论可以指导交际者如何进行解码和推理并最终实现交际意图,而在现代翻译界看来翻译活动也是一种交际活动,而译者要保证作者和读者交际的成功就必须能明白作者的示意以及作者所处语境,并将自己理解信息明白的传达给读者。关联理论认为人们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包含明说(explicature)和暗示(implicature)两种意义,语言交际双方不仅要了解对方的明说,还要理解对方的暗示,这样才能了解交际意图。关联理论将翻译看成是认知推理的交际过程,是一种三元关系之间的双重明示——推理过程。这一过程既包括译者对原文明示信息后的暗含意义的推理,又涉及到译者对译文读者进行的明说及暗含意义的表达,还涉及到译文读者对译者隐含于明说之后的暗含意义的推理。Ernst-August Gutt率先将关联理论应用于翻译研究,指出翻译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使大脑机制密切联系的推理过程,它不仅涉及语码,更重要的是根据动态的语境进行动态的推理,而推理所依据的就是关联性。Gutt在《翻译与关联》(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的论述中指出翻译中译文是否能踢过最佳语境效果、寻求译文的最佳关联是翻译成功的决定因素(Gutt, 2004)。
  
  四、小结
  综上所述当代翻译理论家认为翻译是一种交际活动,而关联理论对交际有着指导作用,所以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利用中明说和推理做到使“译文读者产生充分的关联”,“让读者无需付出任何不必要的努力”即可成功完成与原文作者之间的交际。在这一原则下,译者应以寻求最佳关联作为翻译的指南。以关联理论“最大最小”原理对翻译阐释。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参考文献:
  Gutt, E.-A. (2004). 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 Press.
  卜杰民. (2004). 关联—顺应语用模式的研究 西北科技大学学报(科学版).
  何自然. (2003). 语用学与学. 上海: 上海出版社.
  束学军. (1999). 浅议翻译中的语用学原则. 淮南公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汪精玲. (2001). 对比语用与翻译等效.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周雷云. (1996).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应重视英汉翻译手段. 上海海运学院学报.
  孟祥春, 潘军, & 沈文洁. (2002). 翻译及标准纵横谈. 广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上一篇:比喻的“隔”与“不隔”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