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校园文化构建与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

2014-04-24 01:09
导读:文化论文论文,论校园文化构建与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应该怎么写,有什么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关键词】校园;校园文化构建;健康人格

  【关键词】校园;校园文化构建;健康人格

  【论文摘要】
健康的人格,不仅是大学生应该追求的价值目标,也是大学生充分发展所能达到的一种精神境界。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完善需要依靠文化的沉淀和的熏陶,而大学校园文化是青年的亚文化,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大学校园是他们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校园文化直接影响着大学生人格的完善。因而,从校园文化的建设出发,构建有利于大学生健康发展的文化环境正是题中之意。

  大学校园文化是青年的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学校在时代精神感召下,以文化为主导,以师生文化活动为主体,以校园精神为底蕴,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学校师生共同创造的、具有显著校园特色的、以培养学生和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目的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它是外在与内在、有形与无形、物质与精神、环境与氛围、传统与现实的有机统一。健康人格是人格学、健康心、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等多学科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人格教育,是一种发展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健康的和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格为目的的教育,也是我们教育的基本出发点。良好的校园文化能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着催人奋进的激励作用和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它通过一定的物质环境和精神氛围,使大学生在思想观念、心理素质、行为方式、价值趋向等诸方面,对积极、健康的文化产生认同,从而实现对大学生人格的塑造。

  一、大学校园文化在大学生人格完善中的作用
  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完善依靠文化的沉淀和环境的熏陶,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由于大学校园是他们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因此,校园文化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人格完善,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1、引导作用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是被人们喻为“天之骄子”的社会精英,是未来建设祖国、推动社会进步的栋梁。在一般人眼里,大学生有着相对稳定和优越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他们的人格健康与否似乎不存在什么问题。但实际上,正值青春年华的大学生,其心理和人格尚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和可塑性,他们可能由于受到及时、良好的教育感染,而逐渐形成健康和较为完善的人格,也有可能由于某些不良影响或某些心理渠道得不到及时的疏通而形成有障碍的人格,甚至是变态的人格,对以后的人生道路埋下危机。而良好的校园文化,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为理论基础,以求知型、型为其价值特质,它的主流体现时代精神,反映当代社会发展的最新精神境界,即社会主义精神风貌。它催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对大学生的人格发展和完善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2、同化作用
  在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处于其中的社会成员都会感觉到其带来的紧迫压力,大学生也不例外。比如,他们很可能由于学习的紧张、竞争的激烈、就业的压力、的拮据等原因而过度紧张、焦虑,由于缺乏积极的认识动机和活动意向,而显得感情冷淡、情绪低落,甚至误入歧途,一撅不振;他们也可能由于缺乏经验和帮助而难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可能因为恋爱等原因产生一些心理障碍,并导致人格扭曲。在这种情况下,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群体文化,由于它是整个群体在共同的社会环境和共同的活动中形成的群体成员所共认的文化,所以它势必对群体成员产生影响。在日常生活的潜移默化中,大学生们的心理和信念都会受到同化,并产生与之对等的行为回应。所以,可以说,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社会文化,不同的校园也有不同的校园文化,它们作为一种文化氛围,就像一个大染缸,染出不同的颜色,好的校园文化当然利于熏陶同化出完善的大学生人格。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3、调适作用
  在大学生人格完善过程中,校园文化就像一把尺,调适着大学生的行事分寸,恰到好处。它使得大学生们在说话做事提要求时都会考虑到一个“度”字,并自觉地对自己或他人可能发生的一些不适当行为加以规范。它以一种无意识的习惯或有意识的方式向大学生灌输,从而促成他们的人格完善。校园文化从工作、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影响着大学生的人格完善。故高校师生员工应当共同努力,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并力争使大学生形成崇高的人生理想、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贵在奉献的人生价值、坚韧健康的人生精神,努力完善自身的人格。

  二、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模式的构建
  健康的人格,不仅是大学生应该追求的价值目标,也是大学生充分发展所能达到的一种精神境界。具有健康人格模式的大学生是心理健康者,他们有着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以及相对稳定的人格品质。具体表现为他们能够有意识地调控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掌握自己的命运;他们能意识到自己的优点和弱点、善与恶,并且能正视自己,面对现实,注重未来,渴望迎接新生活的挑战,在实践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与追求。当代大学生在人格模式的构建过程中,应坚持以下原则:
  1、坚持个性独立发展的原则
  人格的发展,重要的是体现在每个个体身上,具有独特性。大学生自我的人格塑造,要与自己的个性心理特征相适应,反映出真实的自我形象,而不是虚假人格形象。
  2、坚持现实性的原则
  立足现实性的人格模式是大学生追求的理想人格目标,从健康人格模式的角度而言,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该能够充分解并坚定地立足于自己的现实情境。而那些仍然生活在过去的人,或者在今天而生活在未来的人,都有着不平衡的人格。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3、坚持科学性的原则
  古今中外,关于人格模式的研究,有许许多多的理论学派,从不同的侧面进行了多维度的探讨,其中比较典型的有皮尔斯的“立足现实者”模式、奥尔波特的“成熟者”模式、弗洛姆的“创新者”模式以及罗杰斯“冒尖者”模式。面对丰富多彩的人格模式,大学生在选择过程中应采取冷静的、批判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构建一种健康的人格模式进行科学和理性的思考。
  4、坚持社会文化性的原则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的文明古国,我们的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现代的人格模式是历史性人格模式的继续和发展,因此,弘扬中华的传统美德,是大学生人格模式构建的文化历史环境。
上一篇:论城市边缘的“异托邦”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