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谈文化自觉与文化建设

2014-05-19 02:51
导读:文化论文论文,浅谈文化自觉与文化建设应该怎么写,有什么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关键词:自觉 现代性 制度建设

  关键词:自觉 现代性 制度建设

  论文摘要:文化自觉是文化建设的基础,也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到中国目前的文化处境,文化自觉要求一个文化群体首先要认识自己的文化,并有能力理解所接触到的多种文化,努力在这个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并从这种多元化的文化格局中审慎地选择适用的文化资源,利用这些资源对自己的文化进行创造性的发展。所以,中华文化的现代性建构必须参与到所谓的“现代性”建设中,参与到当代重大现象的分析中去。而文化建设的完善需要以制度的支持为前提。

  海派,一方面在于“海派”,另一方面,也是更基础的,在于“文化”,从这个角度讲,这里单纯地对文化的探讨,也并非离题太远。

  当今对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或者奢谈文化,文化成为一种“热”,其极端则是“文化至上”,但同时,没文化甚至反文化、逆文化的现象也普遍存在,文化其实处在一个很尴尬的境地。

  文化研究的先驱雷蒙·威廉斯曾在《文化分析》中概括了文化的三种界定方式:首先是“理想”的文化定义,这种定义预设了某些绝对的或普遍的价值,以这种准则为标尺,文化可视为人类趋向完善的一种状态或过程。其次是“文献式”的文化定义,根据这个定义,文化是知性和想象作品的整体,这些作品以不同的方式详细地记录了人类的思想和经验。最后,是文化的“”定义,根据这个定义,文化是对特定的生活方式的描述,这种描述不仅表现和学问中的某些价值和意义,而且也表现制度和日常行为中的某些价值和意义。“经典”文化或者“文献”文化的追随者们,也许会认为如下因素根本不是文化:生产组织,家庭结构,社会制度的构成方式,社会成员借以交流的独特形式等。因此传统学术研究系统,并没有向作为社会整体生活方式的文化投入更多的关注。但是在全球化浪潮日益汹涌的今天,异质文明之间的冲突和整合不断通过各种介质凸现而出,成了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在全球化前提下讨论文化问题,就不能仅仅局限于“经典”或“文献”的框架内,而应涉及到人类特有的整体性的社会行为模式。本文也正是立足于文化的“社会性”定义对文化自觉问题展开,涉及对文化的基本定位,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作用等的讨论。

  一、文化自觉——文化以人为本

  所谓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的特色和它的发展趋向,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新时代时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

  要达到文化自觉,首先应该明白文化的根本之所在。文化并不像古典家们所认为的那样,是一种先验的、独立于人类世界之外的自足的存在,是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的“道”,或是不增不减,不生不灭的“理式”。相反,文化是现实的、的和具体的,文化以人为本,文化核心的问题是人类如何和应该以何种方式生存。而我们所期望达到的一种文化自觉状态,也需要在以人为本的立场上寻求立足点。

  具体到中国目前的文化处境,对文化自觉的认识可以具体到这样一个问题上:面对百多年来西方强势文明的冲击,中华文化应该怎样应对挑战并从中寻找新的发展契机——究竟是要“全盘西化”呢,还是进行“文化复旧”或“文化回归”?这是一个令人感到左右为难的选择,但实际上,文化自觉有超越“全盘西化”或“文化回归”的内涵。文化自觉要求一个文化群体首先要认识自己的文化,并有能力理解所接触到的多种文化,努力在这个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并从这种多元化的文化格局中审慎地选择适用的文化资源,利用这些资源对自己的文化进行创造性的发展。而面对庞杂的文化世界里多元文化体系,选择可资利用的文化资源的时候,需要依据的标准不应该是什么先验的普遍法则,而是人的切实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上一篇:浅析传承与延展:乡村社会变迁下的文化自觉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