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论村镇规划建设中历史文化遗产的认知与保护(5)

2014-06-03 01:02
导读:2.自然生态区的保护 自然生态区的保护,以不改变自然山水、空闻格局为原则。 ①山体实行封山育林,加强自然植物多样性和动物多样性保护,防止泥土

  2.自然生态区的保护

  自然生态区的保护,以不改变自然山水、空闻格局为原则。

  ①山体实行封山育林,加强自然植物多样性和动物多样性保护,防止泥土流失;尤其对古树名木要进行登记造册、动态跟踪。对因遭矿石挖掘或因自然崩塌而造成破坏的山体要实行人工保护和培育措施,使之恢复自然生态的生命力。

  ②加强自然灾害的监测,如泥石流、崩塌、滑坡等。对自然地质灾害要进行全面,一旦发现,必须采取地质保护措施、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

  ③加强水体的疏浚、加固、拓宽、改造。对于流经保护区的溪流,原则上不改变其河床的位置。但对易造成山洪隐患的地段,要实行拓宽改造,采取加高、加固措施。在改造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古桥的保护,加强古石坎的保护,加强具有造景功能的堤坝保护,加强两岸古树名木的保护。

  (五)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

  1.风俗习惯的继承和发扬

  风俗习惯主要包括“吃、穿、住、行”等习惯,它是文化在礼俗层次的主要表现形式,主要以“礼、乐”为核心内容。叭‘吃”主要反映地方的饮食习惯和文化;“穿”主要反映地方的服饰特色和衣料的特殊制作工艺;“住”主要反映地方的房屋风格。包括建筑形制、建筑装饰、建筑结构、建筑色彩、建筑立面、建筑等,是地方特色最具形象化的表现;“行”则主要表现在村落的各种节日活动,中国民间有“七时八节”的节日活动之说,其中尤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为重。现在又增加国庆节、元旦等重大节日,各种节日里的不同纪念活动构成了礼俗文化的核心内容。这些活动雅俗共赏,内容健康,营造出“诗、乐、礼、孝、义、忠、信”的氛围和文化精神,是构成现代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

  2.传统手工艺的继承和发扬,开发产品

  中国自有文明史,便有手工艺的痕迹。据《礼记-曲礼下》所载,在商朝,王室中已有“六工”,即“天子之六工,日: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至周代已由原先之“六工”发展到“八材“、“八艺”,实现了从“工”到“艺”的升华。随着时代发展技术进步,工种越分越细,水平越做越高,到宋代,官府手工场文思院所辖工种已有四十二作之多。

  这些工艺技术从宫廷走向民闯,并在不同地域成流成派,自成一体。共同构成了记录中华文明史的手工艺艺术宝库。而这些手工艺一般世代相传,在某些地域成为了一大产业,零散的手工艺家也多以手艺为生。因此,手工艺不但是中华文明的象征,更是中国产业构成不可或缺的重要技艺,是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手段之一,应不断地继承和发扬,并作为重要的文化遗产世代传存下去。

  3.宗教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中国的宗教文化,在村落中遗存的主要以儒、释、道三教为主。而反映在古建筑文化中的则是以儒家为主,释、道结合的建筑文化。中国作为东方文化的主脉,对人和宇宙环境的理解有别于西方,形成中国古代天、地、人有机联系道、儒、释统一整体的建筑文化系统。虽然三教都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其鼓励人们弃恶从善、加强修养的宗旨是和现代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旨一致的。因此,对宗教文化应历史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上一篇: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开发的人文价值理念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