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关于近代苏商文化特征分析(4)

2014-06-12 01:03
导读:三、近代苏商的成因 近代苏商创办的实业无论数量和规模都让其他商帮望尘莫及。及至 20世纪 30年代,苏商空前壮大,成为当时上海滩最重要的一股势力

  三、近代苏商的成因

  近代苏商创办的实业无论数量和规模都让其他商帮望尘莫及。及至 20世纪 30年代,苏商空前壮大,成为当时上海滩最重要的一股势力。他们作为一个区域性业群体,形成独具特色的特征,这也离不开当时特殊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下面简要分析形成这些特征的原因 :

  第一,有利的基础设施。苏中南通和苏南有着发达的工商业传统,为现代的发展准备比较充足的资金、熟练的工人和广阔的。通州盛产棉花,该地的手工棉纺织业较为发达。苏南历来人多地少,劳动力资源丰富,传统的手工业发达,使其拥有创办现代企业的资金、劳动力和市场。

  第二,上海的辐射作用。首先,上海为江苏的近代化输送了大量的人才。江苏工厂的高级和技术人员,多数曾在上海工厂工作过,甚至,起初江苏工厂还大力从上海招来工人。管理和技术人才的扩散,使得上海工厂的管理和生产经验被江苏工厂所仿行。其次,江苏还大量从上海引进科学技术设备。江苏工厂购置的机器设备起初都是通过上海洋行向外国订购进 口转运而来 ,或是把上海厂家的旧设备买来加以重新利用。其后才采取直接派人去国外订购机器或 自己仿造的办法。技术设备的扩散实际上就是生产能力的扩散。再次,上海的资金往往扩散到江苏投办近代企业。以无锡为例,为无锡近代工业奠基的几大资本集团如荣氏、周氏、薛氏、杨氏、祝氏,其资本都是先在上海积聚,然后扩散到无锡的。在此情况下,苏商创办的现代企业从数量到规模迅速壮大,苏商成为中国资产阶级的代表。

  第三,优越的人文。苏南地区自隋唐全国经济中心南移后,就成了 “灵秀钟毓 ,人文荟萃”之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吴文化:水乡、重农、崇文、重教、坚韧、柔美、秀丽、重商、开放、兼容。在此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苏商在从事工商业活动中,必然表现此种文化特征。张謇非常重视的作用,认为 “夫立国由于人才,人才出于立学,此古今中外不易之理。”张謇和荣氏兄弟都创办 了职业学校,为他们的企业培养技术人才。特别到近代,留洋者也乏其人,如刘鸿生、陈光莆。有了对知识的重视才会有对新知识、新技术的追求。随着 中国市场的打开,苏商活动于上海一江苏之间,在与洋商的接触过程中,接受新知识、新观念,并形成新的价值观。

  “中国传统商人总是教育他们的子孙通过科举来使他们的家庭脱离商人阶层”。近代苏商一反过去做官为商的做法,以兴办实业作为衡量 自身价值的指标。荣德生的儿子荣鸿任及孙子荣智明去美国留学时,荣德生再三叮嘱,要以学习真才实学为 目标,学成归国致力于实业远比步人仕途更有利于国家。在这种人文背景下,苏商在兴办实业时,在言利的同时,追求实业救国、敢与外商竞争的价值取向。

  第四,特殊的社会背景。甲午战后,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企业形式成为人们猛烈抨击的对象。民间资本在外来侵略的刺激下,迫切要求独立发展。清政府由于枯竭,无力包揽过多的企业创办,再加上民众对屈辱求和的愤怒抗议,都迫使它在经济政策上做出让步,鼓励商办企业。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工业、商业等奖励工商实业的章程和法令,如 《公司律》规定了公司的组建、公司的性质以及公司的破产。到清末,由于政府的鼓励和促进 ,全国已形成了一个兴办工商实业的浪潮。在这滚滚的浪潮中,苏商认准了形势,抓住机遇,积极投身于这一浪潮中。

上一篇:关于淮阳“泥泥狗”的民俗文化特征探析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