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论东城年俗的现代意义(1)

2014-09-14 01:44
导读:文化论文论文,浅论东城年俗的现代意义(1)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新年是中国人最隆重的节日,长久以来一直备受国人的关注

新年是中国人最隆重的节日,长久以来一直备受国人的关注,各地皆有独特的新年习俗。坐落于东莞市核心地带的东城区,其新年习俗是广东新年风俗习惯的一部分。东城年俗在迎春花市、登黄旗山、卖赖、开年、人日和元宵等方面秉承了广府年俗传统的同时又充斥着浓厚的地域特色。这些年俗,不但继承了传统的形式,随着时代的变迁,其更在经济、文化、民间关系等方面演绎着积极的现代意义。

关键词:和谐;文化繁荣;融合;契机 

 前言

新年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备受全体国民、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的重视。传承已久的新年习俗,如守岁、贴春联门神、扫尘、放爆竹、拜年等,在新年期间于全国各地以及外海华人聚居地铺天盖地开展起来。纵观这些习俗,全国既有千篇一律的内容,而各地又有独树一帜的形式。实际上,年俗在不同地区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生活习惯乃至观念传统,衍生出层出不穷的地方年俗。这些彰显着浓厚地域色彩的年俗,正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终极体现,也是中国新年这个世界上最多人庆祝的节日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这些别开生面的年俗,不但有利于继承传统,更能从点滴细节中发现出一些具有现代意义的规律,有助于古老的习俗在新时代发扬光大。

坐落于东莞市核心地带的东城区,其新年习俗是广东风俗习惯的一部分。年俗继承了广府的传统,但在某些方面又呈现出与其略为不同的地域特点。这些习俗主要包括年前的买年桔年花、逛花市、年三十的“卖懒”、大年初二的“开年”、年初七的“人日”以及元宵节等,除夕夜登黄旗山的习俗更是东城以及周边,乃至粤港澳人们的主要活动。这些习俗的主要意旨是期盼吉祥、美好、勤奋向上、年年有余、平安顺利以及合家团圆等等。有些是从中国古代习俗传承而来,如元宵节,有的则是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逐渐形成。这些习俗大都带有浓郁的莞邑特色。

一,新年花市:和睦家庭与和谐社会的交集

   自古以来,广府人皆有春节买花回家摆放的习俗。东莞自隋代至民国,一千多年来皆属广州府管辖。广州被誉为“花城”,据明人屈大均的《广东新语》载:“粤东有四市,一日花市,在广州七门,所卖只素馨,而无别花。”[1]由此可见,广州花市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不过其时花的种类相对单一而已。至于东莞的花市始于何时,史书并无记载。但清末莞城有一街道因花市命名花粉街,至今沿用如故。由此可见东莞花市的起源也不晚于清末。

据民国《东莞县志》载:“县邑附郭,物博地广,东自棠梨,西及榕木,居民鳞贯十余里,以所家近市,故商贾百工豪右轻侠,杂厝不纯,然其君子各以文雅相矜尚,自胜国以来所称科目渊薮,实在于是。循金牛而东出温塘,至鹧鸪坑又东北自章村历下,南合上峒周环五十里,邑之所谓衣冠地也。其土沃,其俗文,石冈以上习顿刚劲。”[2]棠梨即今东城梨川社区,温塘、樟村皆在东城境内。由此可见,东城人居衣冠之地,读书人多,文雅持家的风气盛行。而这样的风气实则为花市的盛行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自古以来,知识分子与花结下了不解之缘,赏花可以达到陶冶性情的目的,故此一直为知识分子所喜爱。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花市的规模在不断扩大。东莞市每年都有固定的迎春花市,一般时间在农历新年前一个月开始至大年三十结束,市民都要到花市采购鲜花,既装扮居室,也盼来年有个好兆头。花市上品种繁多,已超出原有年花的范畴,但传统的年花年桔仍最受欢迎。其中主要有红灿灿、金闪闪的年桔,家家都喜欢摆上一两盆,寓意来年大吉大利,红红火火。此外,娇艳的蝴蝶兰、飘着清香的水仙、长满鲜花的桃树都是人们竞相选择的对象,走进花市,浓浓的新年气氛扑面而来。东莞人逛花市,买的就是好意头。银柳、年桔、桃花、百合、水仙、蝴蝶兰等是每年花市的“主打品种”,银柳象征留住财富、桃花则表示来年好运。

年花年桔不仅符合家庭新年装饰摆设的需要,更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每年各处的年花年桔市场,带旺了周边的经济。而且各家各户争相购买的胜景,不但促进了家庭的和睦,更为和谐社会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春节登黄旗山:文化繁荣和区域经济发展

黄旗山是东莞八景之首,东莞八景有首歌谣云:“黄旗岭顶挂灯笼”,即此。黄旗山是东莞最重要的名山,据康熙《东莞县志》载:“黄岭在城南十里,峰峦秀拔。迤如展旗,草多黄色,俗呼黄旗岭治之朝山,亦祖山也。”[3]崇祯《东莞县志》引《唐书·十道地理志》云:“以为岭南第一名山。”[4]由此可见,黄旗山在东莞乃至广东的地位。

据《唐书·十道地理图志》载:“邑人九日登高于此。”[5]可见东莞人登黄旗山览胜,已经有超过1000年的历史。后来,由重阳登山逐渐演变为春节登山。春节登黄旗山习俗是存在于东莞市中心城区的一个有近900年历史的民间习俗。主要内容为从每年农历腊月三十的晚上开始到春节期间,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攀登黄旗山的民俗活动。其中包括拜观音古寺、拜游蛇墓、拜义冢和在廉泉汲水等多个程序。始于北宋徽宗年间,从清末民初以来兴盛,至今已发展到每年春节期间上百万人次的登山奇观。

春节登黄旗如今已成为东莞人新年习俗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以及文化意义衍生而来的巨大经济价值。

围绕黄旗山麓,自宋代以来有不少民间传说和故事,如黄旗岭顶挂灯笼、厉布衣传说、廉泉故事、游蛇地求子掌故、青紫亭陈进士故事等,这些典故因黄旗山的知名度提升而被广泛宣传,变得家喻户晓。此外,鉴于黄旗山作为东莞地标的特殊地位,近年来围绕黄旗山进行的文艺创作也逐步繁盛。大量的涉及黄旗山的文艺作品在各大媒体频繁出现。去年,由东城本土文艺工作者创作拍摄的歌曲《黄旗山放歌》MTV于国庆前夕发行。东城的音乐工作者亲眼目睹了东城经济社会文化的快速发展,他们满怀激情地创作了赞美自己家园的歌曲《黄旗山放歌》。歌曲一经演唱便很快在东城传唱。由此可见,登黄旗山的习俗不但传承了古典文化,更促进了现代文化的繁荣。

同样围绕着黄旗山麓,随着黄旗知名度的不断提高,一个新兴的商圈正在冉冉崛起。在房地产市场,从90年代初的东城中心、新世界花园、东泰花园,到2000年以后的景湖花园、新世纪豪园、峰景高尔夫,再到近几年陆续兴起的星河传说、天骄峰景、黄旗印象等骨干项目相继立户,东城的高端住宅市场持续红火。而他们的宣传广告,无一例外地以靠近黄旗山作为主要卖点。伴随着高尚住宅的蓬勃发展,高尚消费群体日益壮大,人数与日俱增。以世博广场为中心的高档商业圈,也在不断扩大他的版图。由此可见,登黄旗山习俗衍生出来的人们对于黄旗山的信仰,使黄旗山声名大噪,并由此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三,卖赖:催人奋进的传统习俗

“卖懒”是在广东地区流传已久的一种农历新年风俗习惯。据民国《东莞县志》载:除夕祀先祠,食蚬。小儿持熟鸭卵行,且呼曰:“卖冷”。 [6]其实“卖懒”原作“卖冷”,但于广东方言“冷”“懒”同音,又是通借字,故莞俗曰:“卖懒”,取卖去懒惰之意。据《广东新语》和雍正《东莞县志》对此习俗的记载,可知此习俗在珠江三角洲出现当在清代初期,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事实上,卖懒的习俗也源于相关的传说。相传在王母娘娘的蟠桃园里面,有一条大懒虫,它经常蜷缩在蟠桃园里面,春天吸蟠桃蜜,夏天吃果实,有年,蟠桃大丰收,它又去偷吃,王母娘娘知道后,大为震怒,把大懒虫打下了凡间。据说这条懒虫下到凡间后,就钻进了小孩的鼻子里面,变成鼻涕虫。在小孩晚上睡着的时候,它就爬到被子上,变成一条大懒虫。此后小孩子早上不愿起来赖床时,人们就说是懒虫。

在东城,每当年三十的时候,小孩子就要出去买懒,把懒虫丢掉,祈望在新的一年里面勤勤奋奋,不断进取。东城的卖懒与此又有点不同。

到年三十晚,小孩子就要换上新衣服、新鞋子,穿上新袜子。母亲奉神明,先煮好鸡蛋(家中有几个孩子就煮几个鸡蛋),在鸡蛋上插上一炷香,奉神以后,母亲将鸡蛋分给每个孩子,她们拿着鸡蛋走出门口,将香插到地上,轻声唱着:卖懒,卖懒,卖到年三十晚,人懒我唔懒。然后把鸡蛋吃了,这就是卖懒,希望孩子以后勤奋向上,前途无量。

卖懒作为一种启蒙教育的形式,有着催人奋进的特点。特别是物质丰富的今天,保留这个传统习俗,教育新一辈要秉承勤奋的作风,具有十分积极的现代意义。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太虚山人
上一篇:浅论餐厅主题文化的建立(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