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七月半鬼节(1)网

2014-09-28 01:09
导读:文化论文论文,七月半鬼节(1)网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老家有一句话“七月半的鬼,六月二十四的水”,意思是

 老家有一句话“七月半的鬼,六月二十四的水”,意思是到那一天,这两样东西是一定会日期而至的。农历七月半,叫鬼节,接祖,送祖,就是接鬼,送鬼;农历六月二十四,是老家楚雄彝族传统盛大节日“火把节”,此时已是夏末,无论之前如何干旱,这一天,或者火把节期间,一定会下大雨。

  明天又是七月半鬼节了。我不相信有鬼。但是老人们,是相信或者说惟愿鬼是会来的,回来享受给他们的祭品,烧给他们的纸钱。当然,老人们只迎送自己家祖先的鬼魂。

  七月半,或者提前一天,黄昏,很多人家就会在院外、路边、河边送鬼。一些老奶奶,蹒跚着缠过或者没缠过的小脚,提着或大或小一提箩东西,酒肉、水果、麦芽等祭品,领着个半大孙儿,或者小媳妇,到路边去送鬼。

  忽明忽暗的火,照得他们的表情十分可怕。其实,跟在老奶奶身后的半大孩子,或者年轻小媳妇,往往也现出害怕的样子。

  一袋袋大大的包封里,包满金银定,金黄金黄的金银定,纸折的金子样子,现出一锭锭银子的模样,十分好看。不过活人千万不能喜爱和眼红。

  我高中政治老师的老伴,一位迷信的老奶奶,常年四季就是折这种金银定卖。平时,买的人不多,清明节和七月半鬼节前买的人很多。她家住在古老的街道米市街,折好了金银定,和打好花印的纸钱,新式的冥币一起,一摞摞,一筛筛,摆在街边,和其他古老小店的锄头犁钯、炉子木桶、铲子火钳、锅碗瓢盆、草烟烟筒、篾帽草帽、竹箩筛子一起,作为商品卖。

  其实送鬼,是要先迎鬼的。

  小时候,常住外婆家,我记得每年七月初,就要把祖宗的鬼魂接回家来,叫做接祖。外婆做得很认真。六月底,就买好各种纸,折金银定的金黄纸,打印冥币的土黄草纸,包封金银定的包封袋。接祖时只摆酒饭水果等祭品,在门外插上香,在祭祀的供桌前,也要插上几把或者几柱香。贫穷农家,没有香炉,外婆一般都是把香插进一个矮点的酒瓶口,或者在一个大碗里盛满灶坑里的火灰,把香插在碗里,有时也把香插在一个大萝卜上。

  外婆对祖宗很虔诚,怎样贫穷,七月接祖回来,都要给祖宗鬼魂吃肉喝酒,准备丰盛的饭菜。每天吃饭前,必定要恭恭敬敬地站在供桌前,擎着点燃的香,虔诚祭拜,有时她会让我跟她一起上香,祭拜。我听见她很虔诚地呼唤着一个个我根本不认识的祖先的名字,叫他们回家来,来享用祭品。她还向有的祖先鬼魂道歉,表达感情,说是常去看他们的住房坟墓的,不过由于贫穷和忙碌,没有经常维修他们的住房坟墓,可能致使他们的坟墓阴宅漏雨漏风,并且给他们许愿说,一定会在什么时候帮他们培土、修缮一下。然后外婆还会趁机委婉地埋怨他们,已经烧给他们足够的纸钱了,每个节气都祭拜他们,为什么还要来纠缠家里的活人,为什么不保佑家人无病无灾。我在一旁或者后面,听着外婆跟我根本看不见的鬼魂说话,她含糊阴森的声音,叫我心惊胆战,我以为她看见了一个个作古已久的鬼魂飘飘而来。看着缭绕飘渺的青烟,乌黑低矮、阴暗阴森的农家瓦房,我经常全身毛骨悚然,甚至心惊胆战。

  祖先鬼魂,当然不会真的来把祭品吃掉。我观察过无数次,不敢问外婆。有一次,终于憋不住了,问外婆,祖先为什么没有把祭品吃掉。外婆说不清楚。不过,祭祀完之后,她就会很快把水果拿一个给我。外婆疼我,知道我想什么。那时贫穷得很,乡村里很少能吃到水果,祭祀的水果,一般是很好的红梨,有时还会有苹果和香蕉,乡村里更难见。

  接祖前,要焐麦芽,我不明白是什么意思。麦芽长在一个个大碗里,或者小盆子里,长得很高,撑住了碗边,甚至可以提着高高的嫩绿麦芽,把碗也提起来。麦芽放在供桌上,不知道是不是象征子孙兴旺,酝酿一种生机勃勃的气息,还是因为知道祖宗都是农民,忘记不了庄稼,因此摆几碗旺盛的麦芽在供桌上,让祖先鬼魂看了欢喜。

  送祖,就是送自己家祖宗的鬼魂。一般就叫送鬼,说自己家祖宗,当然不能这么说,得叫送祖。

  不会填包封袋,外婆就请前面邻居家的一个老人填,他有文化,旧知识分子,熟悉民间文化习俗,毛笔字也写得很好。他们家也是外婆的本家,我也叫他外公。

  我曾经几次在他们家,看老人戴着黑黑的老花镜,为村里许多人家填包封袋。外婆和我请请他填,他很高兴。他曾经教过我填包封,给这些作古的人写这种特殊的信封,当然得讲究古礼,得竖着写,由右向左,由上到下地写,还得讲究“先妣”“先考”等独特称谓。

  这位很独特的,会给先人、已故祖先写信封的外公,死于我远在省城昆明上大学期间,我来不及在他面前改正自己犯下的一个知识错误,至今很遗憾。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居士佛教与居士词论略(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