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中日饮酒习俗与健康(1)网

2014-12-23 01:46
导读:文化论文论文,中日饮酒习俗与健康(1)网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不错: 酒在民俗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可以说酒与习俗共生存。甚至中
酒在民俗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可以说酒与习俗共生存。甚至中国人将能否饮酒当做是否有“门面”的标准。饮酒的说法也是世界上最多的,如:薄酌、萌酌、樽酌、小酌、革酌、菲酌、粗觞、豆觞等。祭祀是人类久远的习俗,而酒是祭祀不可或缺的祭品,如若无酒,要把水称为玄酒,也得供上祭坛。历史学家吴其昌对甲骨文、钟鼎文及古文献都有很深的造诣,1937年他对酒提出一个新颖见解。他认为在远古时代,人类的主食原本是肉类,他们开发农业乃是为了酿酒。他认为中国人的祖先种稻黍的目的是酿酒而不是作主食米饭,农耕是从酿酒业中带出来的。这一观点可能不被多数人接受,但它可说明酒在中国人生活习俗中的作用(引自《中华食苑》一书)。

日本作为中国东方的一个近邻,对酒有很高的评价,酒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当然日常习俗中更是不可短缺之物,例如把祭祀用酒称为神酒。由于中日是两个国度,习俗中对酒的应用也有很多不同,加以比较,会加深对异域文化的理解。

一、酒的主要成分与功效

酒的主要成分是水和酒精,酒精的化学名称叫乙醇。酒精的语源来自阿拉伯语的“aikunui”,原本是妇女化妆用的一种粉末,后转化为“酒之精华”,谓酒精。一般的酒,除含乙醇外,尚含酯类、酸类、酚类及氨基酸等物质。加之多是由五谷杂粮、果实制成,酒有水谷之气,味辛甘、性热,易入心肝二经,所以有通畅血脉、行气活血、祛风散寒、清除冷积、医治胃寒、强健脾胃以及行药势的功效。适量饮酒,可使人思维活跃,激发人的智慧,尚可强心提神、消除疲劳、促进睡眠。酒进入体内,可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酒对味觉、嗅觉是一种刺激,可反射性地增加呼吸量、增进食欲。经测试得知,人体内少量酒精,可以提高血液中的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和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为此少量饮酒可减少因脂肪沉积引起的血管硬化、阻塞的机会。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酒的功效异常广泛,酒既是一种独特的物质文化,也是一种形态丰富的精神文化。酒的主要功效有解乏、提神、助兴、调味、待客、引发诗情画意等,在此将主要的加以说明。

1、酒可载情

酒使人精神镇静、畅快,即饮用时有快感,这是酒自古以来能流传至今的一种精神力量。纵观中华古今饮品,酒所起的文化功效甚为显著:高兴时“葡萄美酒夜光杯”;颓废时“今朝有酒今朝醉”;怀念亲友时“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与友人会聚一堂时“酒逢知己千杯少”;孤独时“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惜别时“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可说助兴者酒、浇愁者亦酒,酒渗透中国人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成为一种文化的载体,被人们誉为“酒文化”,为人类文化生活增加众多色彩光辉。

俗语说:“无酒不成席”,酒给席间增添很多话题,边饮边侃,融融浓情和酒一起暖遍全身,酒兴所致,心扉敞开,欢声笑语,笼罩席间。故此,中日两国的人们认为酒使喜庆添异彩,酒使亲朋增友情。

然而人生并不是时时事事都顺遂,烦恼时,如有朋友解颐释道使人豁然开通,是最理想不过的,但一般不易遇到及时雨,很多人则借助于酒,所以有“一酌千忧散,三杯万事空”等诗句。人们认为酒是急救良方,可淡漠苦恼。当然如沉湎滥饮不仅不解忧,反而影响健康。

2、酒可入药

酒不仅可载情,尚可治病、滋补。酒是“救人的良药”,但有时也是“杀人之利器”,鸠酒一类的毒酒便可治人于死地。酒可入药是因为酒精是一种很好的溶剂,它可溶解许多难溶甚至不溶于水的物质,用它来泡制药酒,有的比水煎中药疗效好。而且药酒进入体内被吸收后立即进入血液,能更好发挥药性,从而起到治疗滋补之功效。为此,中医常有处方让患者用酒冲服,或煎药时使用药引。酒不仅可内服,而且能用于外科。最常见的除酒精消毒外,酒可以涂于患处,治疗跌打扭伤、关节炎、神经麻木等,如虎骨酒、史国公酒等。东汉名医华佗,曾用酒冲叫作“麻沸散”的药,作为麻醉剂完成外科手术,并获得成功。此为公元2世纪的事情,系世界首创,当今科学发达了,虽不再使用,但在未发明麻醉剂的时代,酒可起到了救助外科病患者的作用。不同的酒有不同医疗作用,最新的研究成果说,每天饮一两烈性酒,可减少冠心病发作,从而减少冠心病引起死亡的危险性。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近年来红葡萄酒在中国很畅销,备受青睐。因为适量饮用葡萄酒不仅可防衰老,而且尚可预防因机体老化引发的有关疾病。红葡萄酒中有一种属于多酚的化学物质叫花色素(anhocyanidin),是红色的来源,它有很强的抗氧化的功能。若能抗氧化,便能抗衰老。花色素主要存在于红葡萄的皮和籽中,在酿制过程时,转变为抗氧化作用的物质。

3、酒与健美

酒有健美之功效早在唐代苏敬等人所著的《新修本草》一书中已有记述:“暖腰肾、驻颜色、耐寒”。这里是指葡萄酒,在7世纪中叶,葡萄酒传入中国并在中国得到发展。还有桃花酒,是将三月新采的桃花阴干后浸泡在上等酒中,贮15日便为桃花酒,饮用该酒,有润肤、活血的功效,使人青春美容长驻。白鸽煮酒、龙眼和气酒也有美容作用。为使毛发肌肤健美,中国古代就有用酒洗浴的做法。例如古人颂扬始于唐宋的荔枝酒时,日本盛行一种酒浴。入浴前,将075公斤的“玉之肤”饮浴两用酒加入浴池水中,洗浴后皮肤洁白如玉,周身暖和。“玉之肤”浴酒是把发酵酒糟和米酒混和,再经蒸制而成,是清酒的一种。

日本酒浴是一个日本人在一次偶然机会中有所感悟而发明的。一天,斋藤外出回来准备洗澡,他妻子不慎打翻置于浴室的一瓶酒,洒在注满浴水的浴槽内。其妻要换水,斋藤说无妨,入浴槽浸泡20分钟,这次有酒的沐浴觉得比平常洗浴后更舒适、温暖,以后每次加入一些酒,洗好了关节炎,而且皮肤变得光滑柔软。后经医学专家研究,酒对皮肤有良性刺激,能加速血液循环,对身体大有裨益。为此,此后日本流行酒浴。

4、酒与烹饪

在烹饪美味菜肴时,适量用酒,能去腥起香,使菜肴香甜可口。因为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沸点较低,一经加热,很易挥发,便把鱼、肉等动物的腥膻怪味带走。鱼、肉腥味多是因为三甲基胺、六氢化吡啶、氨基戊醛等化学成分作怪,而乙醇能溶解这些物质,在加热的同时将其形成腥膻的物质一起挥发掉。同样,使用动物脂肪烹调菜肴时加点酒,也会取得美味功效。一分子的甘油和三分子的脂肪酸构成动物脂肪,又称甘油三脂,如遇热,甘油与脂肪酸开始松散,此时加酒,脂肪酸便与乙醇化合成酯类,漂出芳香气味,并因乙醇挥发而香气四溢。在烹饪过程中,何时加酒是一门学问,通常以锅内温度最高时加酒为宜,而且酒要先于其他佐料下锅。总之,绝大多数菜肴在烹制过程中,当酒一喷入,能立即爆出响声,并有一股水气冒出,便足以证明放酒的时机适宜。当然用酒过多会破坏蛋白质的胶体结构,使它脱水分解。若是鱼虾作馅,酒多则会NFDF73鎏览矗皮不易包紧。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烹饪用酒最理想的是黄酒,因为它含乙醇量适中,介于啤酒和白酒之间,而且黄酒中富含氨基酸,在烹饪中与盐生成氨基酸纳盐,即味精,能增加菜肴的鲜味。加之黄酒的酒药中配有芳香的中药材,用它作料酒,菜肴会有一种特殊的香味。当然,在无黄酒的情况下,其他酒也可以用。不过中国菜用黄酒为最好,西菜则多用葡萄酒、啤酒。即不同菜肴使用的酒不同,用酒时间也不尽相同。即使是中式菜肴,也有不同技艺。在蒸炸鱼肉鸡鸭之前,用啤酒浸腌10分钟,做出的菜肴嫩滑爽口,没有腥膻味。

日本人烹饪也使用酒,一般为“味NFDF8!(MIRIN)。它是一种与烧酒混合而成的料酒,在烧酒中放入半曲和蒸过的糯米,使其糖化,置放一两个月,过滤而成。味黄色、

透明、味甘,可作烹饪用,也可当饮料。味NFDF8F鹪从诤问焙蔚兀尚未弄清楚。据推断为庆长德川幕府时代,即17世纪初酿造成功。用味NFDF8E胫频娜毡静顺实甜味,比用砂糖味道好,而且使鱼、肉有光泽。

二、中日健康饮酒法

1、中国的健康饮酒法

(1)适量和适度。首先言明,这里所说的量是指酒量而不是含酒精的量,这里说的度是酒的适宜温度。有些饮法,如适量有节,还要在后文的酒德中提到,此不赘述。

那么喝多少为适量呢?据金盾出版社《饮酒知识》一书得知,白酒每次不超过20毫升左右,葡萄酒每次不超过60毫升左右。当然即使这个量也要根据自己当时健康情况、心情而酌定。总之身心健康时方可饮酒。

关于饮用酒的适宜温度,酒不同要求温度不一。白酒最好的温度是70℃左右。因白酒中,除乙醇外,也含少量甲醇和其他物质,对人体有害,甲醇侵害视神经,而甲醇的沸点是64℃,当然甲醇蒸发后饮用最好,但也不能太热,以免伤害消化系统。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葡萄酒种类多,就一般而言,甜红葡萄酒12~14℃,甜白葡萄酒13~15℃,干红葡萄酒16~18℃,干白葡萄酒为10~11℃为最佳。

其他酒如香槟酒类9~10℃。甜黄酒、半甜黄酒及干黄酒20℃左右为好。啤酒是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酒,若温度在10℃左右,二氧化碳不易损耗,口感也好,会给人以爽快感。 (2)好酒配好菜。首先切忌空腹饮酒,哪怕饮用少量酒对身体也是有害无益。因为饮酒后,20%由胃吸收,80%由十二指肠和空肠吸收。腹中无食容易酒精中毒。而且空腹饮酒,酒精直接刺激胃壁,易引发胃炎、溃疡、胃出血,所以最好是边吃边喝。喝酒时吃什么菜肴最好呢?因饮酒促进新陈代谢,损耗体内蛋白质,因而食用含蛋白质多的下酒菜为宜。如松花蛋、花生米、鸡鸭鱼及瘦肉等,再配以碱性菜肴如蔬菜、水果。另外,饮酒刺激肝脏,要食用些保护肝脏的菜肴,豆制品内因含维生素B,能保护肝脏。含糖的一些甜食,如拔丝山药、糖醋鱼等。

饮酒时忌吃凉粉,因凉粉中有白矾,它会减慢胃肠蠕动。如果酒精积存消化系统,容易中毒。

(3)老年人饮酒有讲究。老年人饮用些黄酒、果酒等低度酒,有利于健康。因为适量的低度酒可以活血行气、壮神、御寒。细品小酌,使老年人神怡气舒,还能增进胃液分泌,促进食物消化吸收。冬季饮用适量补酒、蜂蜜酒,可减延老年人体肤衰老。老人不宜饮用啤酒,因啤酒中含有一定量的铝元素,老人新陈代谢慢,如积存于体内,会导致老年性痴呆。

(4)饮酒禁忌。掌握饮酒禁忌,也就等于懂得健康的饮酒方法,是很必要的。烟酒不可同用。因为酒精是烟草中致癌毒物的溶剂。如烟酒同用,烟草中毒物很快溶于酒精进入体内,输送到人体各部位。而且边吸烟边喝酒还使得人体血液对烟草毒物溶量增大,这是因为酒精具有扩张血管和加速血液循环的作用。烟草中有毒物质溶于酒精后会很快进入血液,使人兴奋,所以边吸烟边饮酒,误导人感觉更有味道,殊不知这使肝脏承受双重毒物侵害,实在是应该去掉的不良饮酒习惯。边吸烟边饮酒不仅仅侵害肝脏,医学专家已告诫世人,吸烟者患喉癌比例比不吸烟者高出10倍,而吸烟又同时饮酒者,患喉癌率再高出8倍。

中国大学排名



孕妇和儿童不宜饮酒。孕妇饮酒,即使少量,也会延缓胎儿的发育,甚至使胎儿异常,如胎儿智力低下、丑陋、损害视力。也可说会出现“胎儿酒精综合症”,而且容易出现自然流产。

嗜酒成性,或长期大量饮酒的男女,会导致性机能障碍。男子阳萎,女子月经紊乱,甚至患不孕症。长期酗酒还容易得肺炎、哮喘和皮肤瘙痒症等。有些疾病患者不能饮酒,如肝炎病人。因酒精进入病体肝脏后,会使肝细胞坏死和肝炎病情恶化。为此肝病发作期不宜饮酒,即使肝病治愈以后,也应注意不饮酒,以免引起复发。糖尿病人也不宜饮酒,因患者本来解毒功能较差,饮酒会使胰腺分泌的消化酶和胰腺液发生变化,导致胰腺内蛋白质过分浓缩,堵塞胰腺导管,易患胰腺结石。同样,高血压病人如饮酒,会使血浆及尿中儿茶酚胺增高,因儿茶酚胺是血压的元凶。如过多饮酒,高血压患者难免发生脑溢血及猝死。

在服用某些药物前后,也不宜饮酒,如安眠药类由于酒精对人的大脑各部位抑制先后不同,初期有兴奋作用,使人不易入睡,而安眠药对大脑起抑制作用,如酒后服药,会出现呼吸变慢、血压下降、休克甚至呼吸停止而有死亡危险。

饮酒后不宜洗澡。饮酒抑制肝脏的正常生理活动,妨碍体内葡萄糖的储存,使人机体疲劳,会出现低血糖,如果立即洗澡,加速血液循环,大量消耗葡萄糖,等于火上加油。酒后忌饮浓茶。一是浓茶含很多鞣酸,影响对蛋白质和脂肪的吸收。二是浓茶含过多单宁,影响对铁的吸收,会造成贫血。三是浓茶与乙醇均使大脑兴奋,大脑功能容易失调。但淡茶可饮,不仅生津止渴,清心怡神,还可解毒。

2、日本的健康饮酒法

可以说因为酒的成分是大体相同的,所以中日健康饮酒方法也基本相同,不过日本对酒的科学分析较细,有些独特说法、饮法,在此加以阐述。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日本人认为酒只有热量而缺少营养,所以如过多饮酒,会减少食欲,加之酒精对胃粘膜产生刺激,使胃不能充分吸收营养,还会使营养失调。同时大量饮酒会增加经济压力,引起家庭纠纷等。为此,日本专家劝人们少饮或不饮酒。为使饮酒者不影响健康,庆应大学上屋雅春教授提出酒肴三原则:①食用不直接刺激胃肠道的食物,如毛豆、纳豆、蔬菜、水果等;②通过肝脏加工,易使酒精氧化的酒肴为好,如富含维生素C及含糖食品,它们可帮助酒精氧化。③不食用动物内脏,少吃兽肉、鹌鹑肉、蛋等胆固醇多的食物,特别是有痛风、高血压、糖尿病的人忌食。日本人因为醉汉多,对醒酒饮食有较深入的研究。例如,若遇酩酊大醉,最好去医院点滴果糖类注射液,或饮用较淡的日本茶或红茶,茶中单宁可使胃粘膜收缩,保护胃肠。饮用冷开水,减缓胃肠酌热。也可喝醋解酒毒,食醋中的有机酸可醋化乙醇。喝豆浆、吃豆腐也可,其中的氨基酸能解酒中的乙醛毒。此外尚有吃白萝卜、蜂蜜、半熟鸡蛋、生梨,喝鲜牛奶、芹菜汁、绿豆汤、果汁等,均有解酒作用。

3、中国的酒德与酒

中国人常说:“物无美善,过则为灾”。中国人的酒德简言之就是:“量力而饮,节制有度。”如果不讲酒德,每饮必酩酊大醉,失掉自我控制,胡言乱语,行为颠狂,那就和酒德大相径庭。量力而饮就是正确估计自己的饮酒能力,不勉强饮酒。一不伤身,二不伤雅。考虑自己酒量有三个要素:合理酒量,经验酒量和实际感受。所谓合理酒量,经过科学试验,一个正常人每公斤体重,如果每天一次饮用纯酒精0、6-0、8毫升有益无害。如每公斤体重增加到1—2毫升会微醉;到4-6毫升会昏迷;超过6毫升会酒精中毒。如用公式表示:

合理酒量(毫升)=体重×07÷酒度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如果你的体重为60公斤,酒度为50度的大曲,则饮用84毫升以内是安全的,如超出其一倍,可能会醉。当然,饮酒时本人的精神状态、疲劳程度不同,对酒量有一定影响,这时可根据以往的经验、体会将酒量加以调剂。节制有度是一种自我克制,有十分酒量喝六七分,最多不超过八分为好。为提倡酒德,周代曾专设“萍氏”官职,督察人们饮酒要节制。前秦赵整曾见大臣们终日饮酒不务正业而写了一首《酒德歌》:“地列九泉,天垂酒池,杜康妙识,仪狄先知。纣丧殷邦,桀倾夏国。由此言之,前危后倾。”他以前人酗酒亡国之例警告后人。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陈敬仲奉召赴宫中陪齐桓公喝酒,君臣喝得很高兴。但时至傍晚,桓公令侍从点灯,欲继续下去,而陈敬仲谢辞说:“臣卜其昼,未卜其夜。”意思是说陈只计划白天喝酒,没计划晚上喝。说明他喝酒有节制。倘若陈继续喝下去,饮酒过量,若失礼犯上,不定砍头罪,也有可能造成君臣不欢,扫兴而归。明人陆容在《菽园杂记》中云:“古人饮酒有节,多不至夜。”因夜幕饮酒易越酒德之规,性不自禁会犯“酒后不可色”的行为规范。

中国医术高明的大师们,也极力提倡酒德:战国时的名医扁鹊说:“久饮酒者溃髓、蒸筋伤神、损寿。”元代忽思慧《饮膳正要》云:“饮酒过多,丧身之源。”李时珍也说:“过饮栉,杀人顷刻。”他们多从保健看待酒德。

中国古诗说得好:“好花乘着半开时,好酒宜在半醉中。”明代的莫云卿在其《酗酒戒》中说:“唇齿间觉酒然以甘,肠胃间觉欣然以悦”为限,过限前应立即“覆觞止酒”,即把杯倒置,表示不再喝酒。总之饮酒要有度,饮时讲文明,互不强求。饮酒不仅要有酒德,还应讲究饮酒的基本方法。小酌慢饮,才能领略酒的美妙。先看其色,闻其香,再品其味。呷上一小口,用舌尖沾酒,品尝其甘美,再用舌的两侧和后根部体会酒的酸甜苦辣。最后咽下,然后再从口腔鼻腔返回酒那悠悠余长的醇厚、浓郁香味,这样才能享受酒的美妙和乐趣。当然不要忘饮酒前配以佳肴,最好是清淡、芳香的大豆制品、蔬菜及水果。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寻找新的市民生存形态--论池莉作品的转向(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