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在血缘关系的构成中,儒家的“五伦十义”演绎了一个小国寡民的情形。“五伦”指夫妇、父子、兄弟、君臣、朋友。“十义”指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若将“十义”再浓缩,则为“三纲”: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三纲,将构成家庭及国家的主要人际关系都包括进去了。从家庭的角度看国家,家庭就像一小国,它的国民就是夫妇与子女。如按《三字经》所讲九族来分,这个小国的成员将包括高祖、曾祖、祖父、父亲、自己、儿子、孙子、曾孙、玄孙等九族。若再按三十年为一代来计,能五代同堂已经了不起了。但就是这一群同在一个屋檐底下生活的亲人,存在的问题也是最多的,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即是。
夫妇的结合,实际上是道德至善与饮食男女的合谋,夫妇顺讲的是身心和谐。但问题也就出现在合谋当初的选择,所谓的悔不当初其实是迎合了饮食男女的需要,而将道德至善的人性催眠不醒了。所以有位老前辈说“婚”字就是男的昏了头以后需要一位女的来管。在我看来,“家”字的象形则体现了人的双重性,即人性被催眠之后的动物性,所以说结婚成家之后还能够头脑清醒的并不多见。譬如《诗经·卫风·氓》所描写的一段爱情故事,说的是恋爱双方在“抱布贸丝”的交易中倾心对方,进则“匪来贸丝,来即我谋。”但婚后的妇人又被薄倖的丈夫遗弃,于是对自己当初错误的恋爱表现了无限的悔。我想,若不是因为《诗经》的写法“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而留给人对那淡淡的哀愁的欣赏的话,在现实生活中遭遇如此不幸的人则不免要呜呼哀哉了,所以对这造端乎夫妇的君子之道不可不察。《大学》言:“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夫妇和顺为兄友弟恭树立了榜样,也为长幼有序奠定了基石,如此家庭,孩子没有机会不孝顺,这乃人性使然。
当今社会,家庭危机不容乐观。离婚与婚外恋者不在少数。应该说,离婚与婚外恋者都不是普通人,这是生命力比较旺盛的人。但生命力旺盛是在面对一个独立世界的生命时所表现出来的担当,而不是逃离问题以后的私生活。正因为身在天地之间逃不了五伦关系,所以个人的一举一动总关系到他人的安危。在血缘关系的生命中,《大学》得出了如下结论: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
以上透过“家”这样的小国寡民来讲述“治国在齐其家”,接下来,我们即将面对公共空间的生命。
三、公共空间的生命
当生命进入公共空间的时候,其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两个:生命和谐与财富流通。和谐与流通,需要把握其共性,同时要兼具平衡全局的“絜矩之道”。生命的共性,上文已稍作交待,此不赘述。“絜矩之道”的方法,无非就是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忠恕之道”落到实处。至于财富方面“利”的问题,并不能以财富的占有量来衡量其多寡,财富顶多是用作不时之需,家资具万而不知道流通者与身无分文并无两样,但如果身无分文之人具有运用具万之资的才能,则是那家资具万者所不能望其项背的。
追求财富往往会导致战乱。如孟子见梁惠王的时候,就告诉他这个道理。(见《孟子·梁惠王上》)在富贵的现实追求与独立世界的生命场域中,孔子认为“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第四》)正因为进入公共空间的人必具生命的担当,否则将被天命遗弃,所以《大学》一再论述了“德本财末”与“以义为利”的观点。如果不是担当的人,抓到什么都不放,则人皆恶之。最后这些用背逆的手段得到的财富,亦将被人以同样的手段夺去。如此,财富必须反原到它的本位,就像一滴水必须回归大海才不会干涸一样,帮人致富与藏富于民将是最大的富有。其实,反原到本位的还不仅仅是财富,它包括了公共空间的一切事物。如果我们能够将孟子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的理念真正落实下来,环境污染与动植物世界生物链的破坏也就不至于如此严峻了。对于这“润身”与“润屋”的德与财,在君子大道的实践中,将表现为财散民聚的财富流通与生命和谐的平天下远景。
共4页: 3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