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谁“放倒”了体育报(1)网(2)

2015-02-12 01:18
导读:下篇:在大环境中被扼杀 体育报刊一个接一个地倒下,探究其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体育报刊生存环境趋于恶劣。 审视疲劳 近年来,观众对竞技体育产生

        下篇:在大环境中被扼杀

    体育报刊一个接一个地倒下,探究其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体育报刊生存环境趋于恶劣。
    审视疲劳 近年来,观众对竞技体育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审视疲劳。
    像足球这样最受欢迎的项目越踢越糟,连有铿锵玫瑰之称的中国女子足球队也惨不忍睹到在亚洲3场比赛中一球不进的地步,而中国一些优势项目迟迟难与市场全面接轨,观众对他们接二连三的金牌也从兴奋新奇到某种程度的审视疲劳。这种竞技体育“一头儿沉”的局面一旦弱化,以报道竞技体育为首任的体育报刊将要受到釜底抽薪的影响。1995年北京球迷曾在先农坛体育场通宵排队买票,成都球迷甚至雇佣民工连夜排队购买球票,体育报刊业也随之水涨船高。可是今天,成都球迷说:“当年看球是时髦,今天看球是傻冒。”体育报纸也随之失去了活力。2001年米卢率领中国足球队冲击世界杯时,《体坛周报》曾经取得两期发行500万份的惊人业绩。随着人们对“轰动效应”的逐渐漠然,依附其上的体育报刊也就江河日下,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而且,随着民众锻炼意识的增强,更多的人把关注点转移到健身上来。有数据表明,社会现代化程度越高,百姓投向健身的资金就更多,更多的投资人也会把资金投向全民健身而不是足球俱乐部或体育报刊,这个变化也在近几年凸现出来。越来越多的投资人从足球俱乐部撤资,越来越多的俱乐部找不到赞助商。一份2004年对各省市体育服务业的调查结果显示,各地健身娱乐业的各项经济统计指标均超过体育服务业总体的50%以上,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实施“全民健身计划”这一跨世纪宏伟事业的成果。以北京市为例,2002年以健身娱乐业为主体的体育服务业共创收41.15亿元,这对几十年来热衷于观看而不热衷于锻炼的体育市场是一个极大的冲击。人们也自然地发现,以竞技体育报道为主的体育报刊没有原来好卖了。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全面夹击之中 随着我国媒体的发展,体育报刊已处在电视、网络、都市报刊体育版的全面夹击之中。
    尽管央视体育中心多次表明其态度:视频体育媒体和平面体育媒体有共通也有差异,但不存在完全挤压对方市场的关系,但其实电视本身就有报纸无法取代的优势,竞技体育最吸引人的是直播,每场重要比赛,中国会有上亿人观看,而其中最多仅有百分之几的人会阅读专业类体育报纸。并且,平面媒体的优势正在被电视吸取,电视在某些栏目中增加了深度,不少专题片和谈话栏目有深度又有可视性,配以明星和事件的画面,其冲击力要胜过报纸。以央视体育频道为例,他们有很好的上游资源、有无可比拟的覆盖面和吸引人才的机制。自从央视有了体育频道,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的大都市也先后有了体育频道,对平面媒体的冲击可谓是巨大的。
还有一个近年来涌现的平面体育媒体杀手——互联网。新浪、搜狐等体育栏目的出现,使很多习惯于购买体育报刊的读者无需再买报。这些网站集中了体育报刊的精华,而对重大比赛的反应比体育报刊快得多,赛场比赛与网上报道完全同步,一个小时以后评论便见诸网上。互联网的另一个优势是与读者的互动,体育迷乃至“愤青”都可以在此发表自己的意见。最近有个权威统计数字也令报刊进一步感到威胁:2005年7月21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十六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止到6月30日,我国上网用户总数突破1亿,达到1.03亿人。而且宽带用户首次超过了拨号上网用户人数。而作为最讲究时效的体育新闻载体,体育类报纸受到的威胁是最大的。
    另一个体育报刊的强大对手是都市报刊的体育版。近年来都市报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现。以北京为例,《北京晚报》的发行量已经很大,近年来《京华时报》、《北京晨报》、《北京娱乐信报》、《新京报》、《法制晚报》、《竞报》也都来势汹汹,而在成都也有《成都晚报》、《华西都市报》、《天府早报》、《成都商报》吸引着市民的眼球。这些都市报价格便宜,买3份报的价格相当于一份体育报,而且内容包罗万象,三四个体育版的体育新闻都经过筛选。由于是日报,信息反映速度也大大快于一周两到三刊的体育报。所以很多体育报的读者被都市报抢走了。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体育界自身的不良形象 体育界自身的形象也使一些读者远离。
    假球、黑哨、赌球是世界性的现象,但是像中国这样波及面广、治理难度大的情况还很少见。体育报刊的支撑点无疑是足球,但是越来越多的人认定关注这个行业无疑是在受着欺骗。2003年有那么多“黑哨”交出了数目惊人的受贿款,之后不少球员甚至同教练参与赌球,更让这个行业遭到毁灭性打击。再加上打架斗殴、嫖娼赌博等不检点行为,让球员的形象在球迷心中一再跌落。中国足球超级联赛的冠名权,也从往年天文数字的赞助费沦落到2005年的无人理睬。再看球市,同样也在经历着“危险进程”,从上座率来说,1995年平均每场23790人;1996年3208500人,平均每场24300人;到了2003年平均每场已不足1万人;2004年平均每场1.1万人。球市这样萎缩,依附于比赛的体育报刊又岂能幸免?
    同行业无休止的恶性竞争 体育报刊之间的恶性竞争也使其生存环境更加恶劣。
    报刊的竞争是市场的必然规律,但是像体育报刊这样竞争到你死我活地步的却还很少见。一些体育报刊违背市场规律挖名记,虽造成了一时的轰动效应,但是却为日后的衰败埋下祸根。几年前一位与米卢零距离接触的女记者号称以200万元的价格从一家报社“转会”到另一家报社,给整个新闻界带来振动。虽然“零距离”对于报刊有一时的轰动效应,但是随着中国队在世界杯上惨不忍睹的表现以及之后米卢拍屁股走人,“零距离”也就变得“人老珠黄”。而这一切就像给球员高薪,绝不是只给一个人就能了断的。比“零距离”资格老的和写得好的都会与之进行比较,而报社也不能指望“零距离”一个人“全包”。于是,一股涨薪大潮在几家体育报刊间此起彼伏,甚至一名普通记者的转会费也要几十万元,这让其他行业的媒体都感到好笑,因为这样的身价完全是“大跃进”式的虚幻产物,这也给即便财大气粗的体育报刊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在报刊如日中天的时候可以挺住,可如今熊市迅速降临,其发展前景,不是降薪减员就是报刊关张,而这个行业的人气也难以聚拢了。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体育报刊恶性竞争的另一个负面效应就是假新闻的应运而生。为了压倒别的报刊,某些一心想垄断市场的报刊买断新闻采访源,用人民币让球员对其他报刊闭嘴。以2002年世界杯为例,某报用大价格让国脚接受独家专访,其实谁都知道,国家队当时处于封闭状态,中国足协也有纪律不允许球员随便接受采访,所谓买断“独家采访权”实际上就是买断“独家胡编权”。其他报刊也没有束手就擒,干脆也一起“胡编”。有家新闻类的权威刊物在2002年世界杯期间短短的几天内,就统计出若干轰动性假新闻,比如国家队发生内斗,央视禁播米卢广告,范志毅与郝海东打架,哥斯达黎加国脚万乔普服用兴奋剂,执法意大利与韩国比赛的厄瓜多尔主裁判被枪杀,米卢选定接班人……还有一家报纸的记者发表了采访某世界级球星的对话,并有二人亲切握手的照片,后来球员的经纪人发表声明照片是伪造,才揭开了很多世界级球星与记者对话的“奥秘”。行内人都说,这位记者在这方面绝对不是“老手”,他的人品是比较好的,只是在这种恶性竞争的环境下不得已而为之,否则拿不到奖金还要受到批评,用一些体育报刊记者的话来总结,就是“逼良为娼”。而越来越多的读者对这类报纸造假感到厌恶,使体育报刊失去越来越多的“衣食父母”。
    当前,遍观国内体育类报刊,具有一定实力的只有《体坛周报》和《足球》。它们对中国体育媒体的改革可谓居功至伟,正是它们的出现,才有了中国专业体育平面媒体的繁荣。但是,其他体育平面媒体的倒台并没有换来它们的更加辉煌,因为这是整个行业的衰落。想起《体坛周报》在2001年在每个报摊都有厚厚的一摞,想起它们曾经骄傲地把每个分印点的印数公布在报眼位置,再看看今日报摊寥寥几份和羞于公布数字的反差,熟悉体育报刊的人们也许会百感交集。但从某种程度上说,《体坛周报》和《足球》就是我国平面体育媒体的门面,我们期望它们能够力挽狂澜,也希望惟一的一家体育日报《东方体育日报》和新生的《扬子体育报》能够在危局中脱颖而出!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数字时代情报学发展展望(笔谈)-字时代情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