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信息化建设是推动出版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甚至制度创新的重要力量。出版产业属于技术密集、知识密集、人才密集的新型文化产业,而信息化建设在技术运用、知识储备、人才培养等方面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中西部出版业来说,信息化建设不仅在于内部的管理系统化、科学化,它还可以彻底打破中西部特别是西部出版业受地域局限的桎梏。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新的信息,使中西部出版业耳聪目明,了解出版业发展的前沿动态。
出版业信息化建设的状况决定着信息化在出版社经营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最终决定信息化的效益是否能够发挥[4]。出版业的信息化建设虽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有相当差距,中西部出版业的信息化建设与东部相比,差距更大一些。为此,应从如下方面开展工作。
1.完善出版社信息系统的建设。对于在编辑、出版、发行、管理等工作中所用软件如编务管理系统、发行管理系统、印制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等等,都要配置齐全,实行无纸化办公,并通过这些信息系统促进图书发行、促进信息共享,扩大信息来源,提高工作效率。
2.注重网络建设。通过设立自己的局域网与专门网站,打造自己的信息发布平台;通过与外界互联网的对接,开拓广阔的信息空间。对于中西部出版业来说,网络建设的一个重要意义在于,可以在网上接触全国一流的专家学者群,可以将书稿从网上发排到图书发行的地区印刷,以减少成本。网络建设的另一重要意义还在于一些有实力的出版社找准市场空隙积极行动,建立网上书店,搭建自己新的销售平台。网上书店在我国图书经营中虽然已有近千个,但都还未做大做强。据全球电子商务的成功代表,亚马逊网上书店2003年的财务报告表明,当年其销售收入为60亿美元。而国内最大的网络书店当当网,加上卓越网,再加上德国贝塔斯曼读者俱乐部网络书店,同年度的销售总额仅在3亿元人民币左右。就经营规模看亚马逊书店是这三家书店的160多倍[5]。这些悬殊很大的数据说明,这种具有跨地区经营、没有地域界限、不受贸易壁垒影响等多种优势的网络书店,在我国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而对处于区域相对封闭的中西部一些有实力的出版社来讲,通过建立网上书店拓展销售区域,确有弥补自身先天不足之意义。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3.信息化建设不仅需要相关的基础设备,而且更需要理论上的提升和创新。科研机构的建立是出版业内部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它是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者,是关键产品、关键技术的开发者,是制定决策可资信赖的思想库。我国出版业大都没有设立这一重要职能部门,建议中西部各出版社在关于出版产业的信息化建设中,充分关注这一重要问题。
四 实施走出去战略,开拓中西部出版业发展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走出去战略,对于中西部出版业来说,具有三重含义:一是指各出版单位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以达到协同发展;二是指与出版业发展较快的东部地区的有关出版社及相关单位的合作,实现行业互动;三是指参与国际出版业的相关活动,壮大自身实力。
1.成立中西部出版论坛,是出版业面对日新月异的发展环境而采取的积极应对之策,也是各出版单位打破地区壁垒、互相开放市场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出版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西部出版业不仅具有地域上的毗邻性,而且,其面对的许多问题也具有相似性与同构性。成立出版论坛,能够解决发展中所面临的共同性难题,能够壮大中西部出版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能够开拓发展空间,实现同强共赢的发展目标。
2004年12月9-10日,首届“泛珠三角出版论坛”在广州举行,来自福建、江西、广东等9省区的新闻出版局共同签署了《泛珠三角出版论坛合作框架协议》,并列出了内容生产、印刷复制、出版物市场、人才交流、信息共享等9大合作领域。“泛珠三角出版论坛”的举办,开创了出版业交流与合作的又一新模式,对于中西部出版论坛的成立,同样具有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中西部出版业应积极行动起来,联合各地出版单位,共同协商,尽早成立出版论坛。深入探讨切合自身发展实际的合作方式,取长补短,实现双赢。并把论坛作为一种常设机构,纳入出版业的日常工作中,发挥其互通信息、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联合效果。
五 加大期刊建设力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教材、一般图书、杂志等纸质出版物中,期刊以其连续性出版、具有稳定的细分的读者群、没有库存压力、可以开发多重效益等优点,成为盈利最为看好的出版物。在中西部地区,期刊品牌是出版业的一个亮点。2003年,全国共有期刊种数为9074种,中西部为3319种,占全国期刊总数的36.577%,[1](P816)印数上亿册的有8个省市,分别是广东、湖北、上海、辽宁、山东、湖南、河南、甘肃;[6]在中西部地区形成了几个特色鲜明的期刊方阵,如湖北期刊方阵、河南期刊方阵、《读者》期刊方阵等等,期刊方阵在中西部出版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但是,应该看到中西部期刊发展同样面临严峻挑战。在我国的期刊业中,具有10种平均期印数超过25万册以上杂志的省份只有广东和辽宁,而中西部期刊业发展较好的湖北、甘肃两省,前者有七种、后者只有两种期印数超过25万册以上的图书。其发展实力明显弱于东部地区。从期刊的内容来看,东部的一些期刊大省出版内容丰富,涉及不同领域,如广东的一些主要期刊就有《家庭》《广东支部生活》《人之初》《家庭医生》《广东第二课堂》《党风》《佛山文艺》《少先队员》《少男少女》等等,涉及社会生活的许多层面。而作为中西部期刊强省的甘肃省,其主要期刊却只有《读者》一个刊群,内容生产相对单薄。更有专家预言,随着期刊竞争加剧,将有越来越多的期刊选择在省会城市或者其他资源丰富的大中型城市中安家落户,期刊的不平衡态势将愈演愈烈。[6]这种期刊发展的新局面要求中西部出版业保持高度的行业自觉,制定切实可行的期刊发展计划。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1.围绕特定的读者对象,打造自身的期刊个性。在传媒业内容生产异常活跃的今天,一刊统领天下的阅读局面几无生存的可能。所以,应该采取个性化的信息服务策略,方能赢得读者的阅读兴趣。如湖北日报报业集团的《特别关注》,就以“做成功男士的时政秘书”而成为我国第一本以中年男性为主要读者的文摘类期刊。其创刊不到5年的时间,平均期印数就达到26.7万册。在中西部领域,像陕西的《女友》、河南的《中学生阅读》已具有相当高的知名度,应该在期刊特色化、个性化、读者细分化、小众化方面再下工夫,力争将这些期刊推上一个新的发展平台。中西部三千余种期刊都应该通过细分读者市场,塑造期刊个性来赢得更好的生存空间。
2.坚持多元化、规模化发展,构建期刊方阵。期刊的多元化、规模化发展,是丰富期刊内涵、提高抗风险能力与竞争实力的重要举措。创办于1985年1月的知音杂志社,堪称这方面的典范。其产业格局包括以《知音》杂志为核心的期刊出版、网络媒体、广告经营、书刊发行、印刷制版、物业开发、高等职业教育等。除拥有品牌杂志《知音》外,下属7种子刊、4个子公司、1个网站、1所学校,形成了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与核心竞争力的期刊方阵。知音杂志社的发展模式为中西部各类期刊社的发展提供了富有启发性的经验支持:即用品牌期刊奠定发展基础,形成核心竞争力;通过品牌延伸拓展系列期刊;创办与期刊经营密切相关的其他公司;实现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的经营,吸纳社会资金,联合办刊等等,通过这些做法,逐步形成发展基础厚实、发展实力强大的期刊方阵。
对于中西部出版业来说,集团化建设是突破传统出版业局限,开创发展新局面的当务之急;品牌化经营,意味着图书真正进入市场化的供需运营渠道;信息化建设,提高了出版业的科技含量,加快了出版各个环节的工作进程;加强期刊建设,必将有利于出版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与众不同的行业特色,而实施走出去战略,则使中西部地区区域内的行业联系以及与东部地区的行业互动成为可能,也为出版业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必要条件。凡此种种,其最终的目标在于中西部出版业能够在发展中造就市场竞争中的国家主力队,能够赢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值。
【参考文献】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1]潘国彦.中国出版年鉴[M].北京:中国出版年鉴社.2004.
[2]余敏.2003-2004中国出版业状况及预测[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4.109.
[3]韩光军.品牌策划[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10.
[4]李治堂.从战略到行动——关于出版社信息化的调查报告[N].2005-03-09.
[5]甄西.与亚马逊共舞——中国网络书店及出版物发行业的应对之策[J].中国编辑.2005(3):34.
[6]刘晖.我国期刊出版区域分布现状及发展趋势[N].2005-05-11.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