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如何评价新理学?(1)网(3)

2015-03-31 01:22
导读:从所可指涉的经验内容来看,人生境界说的重点似主要在于整理传统儒家的经验。不过,对于其时代的新内容,它仍然有所注意,那就是对抗战时期国人的
从所可指涉的经验内容来看,人生境界说的重点似主要在于整理传统儒家的经验。不过,对于其时代的新内容,它仍然有所注意,那就是对抗战时期国人的爱国热情、牺牲精神的涵融。但从整体上说,人生境界说对于新时代的新经验关注不够,这也是它受到当时一些学者(尤其是一些马克思主义者)批评的原因之一。从新形式工具方面来看,人生境界说取得可观的成就,最为典型的体现便是觉解和境界等概念的引入。从我们所见到的材料来看,《新原人》之前的中国现代哲学中尚未见到这样一套系统的人生哲学范畴。那么,提出这样一套既具古典色彩又结合了一些现代哲学内容(结合得如何是另一问题)的范畴便是二十世纪人生哲学领域中一件不小的成就。因此,从总的方面来看,人生境界说取得的成就还是值得称道的。 
从对于他人的意义和可能来看,人生境界说在提出之后对于当时的青年思想也有一些积极影响,那就是为他们提供了某些人生原则和生活信念[14]。不过从总体上看,人生境界说的实际影响并不是很大,这是社会形势和时代变迁造成的。在本文看来,人生境界说的主要意义在于它为未来的人生哲学奠定了某些基础。从人生哲学发展的角度来看,作为融汇中西的一次尝试,人生境界说在正反两方面都留下了大量有价值的内容。第一,它指示出新的人生哲学必须会通中西的方向。第二,它留下了一个非常整齐的人生哲学框架,在我们看来,这是目前所见的较为适宜的人生哲学框架。第三,它留下了一套范畴体系,经过改造后仍有其新的用途。第四,它留下了许多问题,对于它们的解决自然指向新的人生哲学。从今天来看,人生境界说的意义主要集中在对于未来学术的影响上。 
  
四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通过上文对新理学本体论和人生境界说在文本真实和意义可能两个层面的探讨,可以看出冯友兰的哲学成就和不足。从新理学体系的整体着眼,我们认为可以做出下面的把握:新理学体系的逻辑使用、思辩水平和经验基础都有一定局限,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在诸多细部问题上的错失。从《新理学》到《新知言》的撰述过程中,这些细部问题的确是在逐渐减少,但未能从根本消除。应该说,这和冯先生个人素质和所受哲学训练的特点有关。这是新理学体系不足的一方面。从它成就的一方面看,主要展现在它的宏观方向或框架上,那就是中西折中、中西会通的思路掌握。在这两方面中,如果就一个哲学体系的自身完善度来说,前者占主导地位。也可以说,这些细部问题造成的裂缝足以危及整个体系的成立。其中,新理学本体论中的问题相当明显,人生境界说中的问题明显要小得多,但问题仍然存在。如果就一个哲学体系的意义可能性来说,后者占主导地位。这是因为无论对于思想的接受者还是对于思想的继承改造者,他们都是有选择有创造地接受其中的思想,只会接受正确的部分,错误的部分只会作为反面的教训来看待。从这两个方面着眼,我们既不同意将新理学拔到极高地位、认为无人可及的观点,也不同意将新理学贬得极低、说成一无是处的观点,而是认为应该以辩证分析的态度来评估和认识。 
  
  
  
注释: 
1、如所周知,非体系化是二十世纪世界哲学的一股重要潮流。本文无力对此潮流进行评估,只是认为:对于二十世纪上半期中国哲学的评价应以体系化为标准,这是因为这一时期中国哲学家都自觉不自觉地接受这一标准。这既和非体系化思潮这时的影响尚不甚大(至少对于中国哲学是如此)有关,也和中国哲学对西方哲学的学习和引进基本上还处于较低水平有关。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2、陈来教授曾指出:“新理学体系中最重要的是两个部分,一是形上学,一是境界说。”见陈来:《冯友兰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学术贡献》,载《冯友兰研究》第一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7年。 
3、冯友兰:《贞元六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33页。 
4、《贞元六书》34页。 
5、《贞元六书》第47页。 
6、《贞元六书》第48页。 
7、《贞元六书》第48页。 
8、《贞元六书》第59页。 
9、郑家栋指出:“《新理学》一书体现的是一种知性的(亦即与辩证思维相对而言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见郑家栋:《当代新儒学史论》,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180页。虽然这种知性思维方式对中国传统哲学的改进有一定意义,但在黑格尔辩证思维以来的世界哲学背景衬托下,还是显得深度不够。 
10、《贞元六书》第850页。 
11、《贞元六书》第914页。 
12、在本文看来,胡军教授的《冯友兰〈新理学〉方法论批判》(香港,《二十一世纪》1996年12期)一文将新理学本体论分析得比较清楚而透彻,可参阅。 
13、《贞元六书》554页。 
14、兹举一例。在西南联大上过冯先生人生哲学课的诗人郑敏曾言:“冯先生关于人生境界的学说启发了我对此生生存目的的认识和追求。”可参阅郑敏:《忆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哲学课”》,载单纯、旷昕主编《解读冯友兰·学人纪念卷》,深圳,海天出版社1998年。 
  
 

共3页: 3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周礼》的内容分析及其成书时代(二)(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