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但就是在这种日渐疏离的亲情中,知寿还是找到了一种亲近他人的方式———爱情。她不仅自己爱着,也见证了吟子的恋情。但在知寿这里,两度爱情所留给她的,几乎就只剩下了挫败感。她尽管也曾小心呵护这种爱的感情,但最终阳平和藤田的相继离去,还是让知寿非常难过,甚至觉得活着都失去了意义。较之知寿不稳定的青涩之恋,吟子和芳介之间的黄昏恋情却显得温婉而恒定。他们在知寿的眼皮下就那么不温不火不离不弃地交往着,以老年人所特有的方式。他们不仅相互吸引,含情脉脉,还有着许多可以共同参与的活动。他们跳舞,去优雅的餐馆,旅游观光,编织刺绣,为孩子们做好吃的点心……总之既丰富又饶有兴味,不像知寿和恋人在一起时那样,除了做爱,就是玩游戏机。于是知寿愈加惶惑,她甚至无望地问着吟子,为什么我的恋爱长不了,而您就不是呢?是年岁大的关系吧,这是吟子的回答。吟子又说,趁年轻多谈谈恋爱多好啊。于是在最后的篇章,最后的一句:电车载着我,飞速朝有个人等着我的车站驶去。
小说中最庄严的部分是死去的猫们和篱笆墙外的那个地铁站。两个充满了象征意义的意象都感人至深,并意味深长。悬挂在墙壁上方的那些猫的照片都是已经死去的猫。只是吟子不再记得它们的名字。这个意象反复出现,暗示着生命的流转,世事的无常。以至于知寿很怕有一天吟子也会像那些猫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连名字也不再被人记忆。
篱笆外那个开往新宿的地铁站寓意了更多的东西。它既是吟子家窗外的一道令人期待的风景(尽管来来往往的火车把玻璃窗震得哗啦啦响,但吟子和知寿还是喜欢这种喧闹的感觉),又仿佛寄托了她们的很多梦想。她们一老一小在檐廊里不知道看过多少次停靠又离去的列车。而从她们这个房子里离去的、或知寿或吟子的恋人,也都要从她们的窗前走过,去追赶晚间的夜车。所以读罢这部小说,你一定会记住这个由作者构筑的具有象征意味的地铁站。
青山的小说不乏他们一代特有的幽默,就是想方设法地揶揄和亵渎大人对他们的指手画脚。譬如母亲嘱咐知寿要注意身体,她会故意挠着屁股哼哈敷衍。而当吟子恋恋不舍地送别芳介,知寿又会恶作剧地品评:两个人还在没完没了地挥手告别,看着不禁让人担忧,以为他俩得了老年痴呆了呢。这些读来都让人忍俊不禁。
青山的小说所以与众不同,在于她所特有的那种叙述的态度。字面上的满不在乎,却也还是真诚地表现了年轻一代涉世的迷茫,以及他们玩世不恭的人生态度。小说中最令人琢磨的部分是那些对话。很短的句子。跳荡的,甚至上下不搭界的,却每一句都蕴含着情感和深意。
知寿在吟子身边一点一滴地改变。从漠不关心到开始惦念。电话中找不到吟子,心里就紧张不安。在即将独立生活的时候,只要一想到和吟子告别,就会悲从中来。而寂寞时想做的唯一的事情,就是给吟子写信。这些有着无尽情感的细节,读来让人有一种莫名的感动。
在和吟子共同的生活中,知寿对自己有了新的疑惑:年轻真有那么好吗?每件事都要难过,悲观,太累了,我厌倦了。这或许也是知寿的另一种认知,我以后能像吟子那样吗?到了70岁还爱打扮?住在属于自己的房子里,情人节去买巧克力,我能过上这样浪漫的生活吗?
是的,要成为吟子或者还有长长的路。还要有属于知寿自己的人生和历练。那淡淡的迷惘的青涩忧伤,或许是所有年轻人成长中必不可少的。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