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领悟悲剧(1)网

2015-05-18 02:07
导读:文化论文论文,领悟悲剧(1)网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一    《红楼梦评论》借用了叔本华的
   一
    《红楼梦评论》借用了叔本华的理论这一事实本身并不十分重要,重要的是王国维为什么要借用叔本华来解释《红楼梦》。要了解这一点,或许首先应当了解叔本华的人生哲学对于写作《红楼梦评论》时的王国维所具有的意义。他正是要用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世界观来重新解释世界。他从《红楼梦》一书中找到了这种解释世界的中国式方式。《红楼梦》是一部“彻头彻尾之悲剧”。他显然是想通过对《红楼梦》的评论来反对传统的乐天精神和趣味,建设一种新的美学精神,一种悲观主义的、悲剧的美学精神。
                                               二
    王国维对《红楼梦》意义的阐释究竟具有多少反传统的、标新立异的成分?这要从一代代对《红楼梦》的阐释中意义的生成过程进行观察。
    《红楼梦》第一回讲到《红楼梦》的主旨可以用“色”与“空”这一对源自佛教的概念来解释:故事的兴趣首先在“色”,即五光十色的、感性的大千世界;而后“由色生情”,生出无穷烦恼;最后则是“自色悟空”,证悟了万法皆空的哲理。事实上从脂砚斋以来的红学研究中,除了索隐派或历史一社会学批评等从外部进行实证研究的红学流派之外,大多数研究者从作品本文中所认识到的主旨大体不出“色”、“空”两端——一方面是对现实生活情趣的精细描绘,另一方面则是对世界本质的悲观认识。从这个角度看,诸种评论都与《红楼梦》第一回所阐释的作品主旨相去不远,同时似乎也与王国维的观点大同小异。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然而,脂砚斋、戚蓼生乃至后来的许许多多评论家毕竟与王国维不同,其中最突出的一点是前者对故事中所描绘的“色”,即感性的现实生活更感兴趣。至于“自色悟空”而及的哲理层,则大半是被当作前面繁花似锦的生活的一个令人沮丧的结局、一种反转和映照。“色”与“空”的对立性质使得这种批评在趣味上产生了分裂:批评家们尽管在道理上承认万法皆空的哲理,而真正的兴趣却是在那应当被放弃的感性现实当中。
    王国维对《红楼梦》的见解却与上述观点不同。他的美学观念受到康德的影响,认为艺术美本质上是超功利的,他按照传统的二分方式把艺术美分为“优美”与“壮美”两种。在他看来,无论优美还是壮美,都会使人脱离物欲。而《红楼梦》则更是壮美多于优美。王国维所说的壮美实际上是各种悲剧美感的总称。他认为《红楼梦》中壮美多于优美,是因为这部作品整体上所具有的悲剧氛围。不同于大多数评论者,他没有兴趣对故事中描绘的花团锦簇的生活和诗情画意的氛围给予过多的注意和欣赏。因为在他看来,《红楼梦》故事的主旨不是表现这种生活的感性意味,恰恰相反,表现的是生活的感性意味背后的痛苦本质。
    显然,王国维所体验到的悲剧性不同于一般评论者所说的那种所谓盛衰无常、乐极生悲的感伤,而是贯穿在《红楼梦》故事过程中的对于人生痛苦本质的体验。王国维看到的《红楼梦》不是花团锦簇的生活场景描写,而是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而且在他看来,这些冲突的实质不是善与恶、好人与坏人的矛盾,也不是意外遭遇非常变故的问题,而是“通常之道德,通常之人情,通常之境遇为之而已”。这种观点不是王国维自己的创造,是他借用叔本华的悲剧理论。王国维之所以要借用叔本华的悲剧理论,也正是在于他对人生的认识具有与中国传统人生观很不相同的悲观主义色彩。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他虽没有正面对传统的乐天的人生观予以批判,但通过对《红楼梦》的悲剧精神的肯定而否定了那种传统的乐天精神的价值。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楚地帛书敦煌残卷与佛教伪经中的伏羲女娲故事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