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地方文化研究与旅游文化资源开发(1)(2)

2015-07-18 01:13
导读:二、开发的地方文化旅游资源的策略 建设旅游大省是1997年广西区党委、政府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而且十多年来,从政策到财政的投入,都体现了区

  
  二、开发的地方文化旅游资源的策略
  
  建设旅游大省是1997年广西区党委、政府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而且十多年来,从政策到财政的投入,都体现了区政府的决心。所以,如何开发地方文化,加快文化旅游发展的步伐,是目前桂东南地区旅游业的首要工作,根据桂东南地区的实际,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第一,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营造文化氛围。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营造景点文化氛围,是提高旅游品位的保证。
  挖掘地方文化,首先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文化形态彰显出来。从以上的分类我们可以看到,桂东南地方文化丰富多彩,宗教、历史、民俗等等,都是很好的卖点,可以说这些旅游资源的开发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里的许多景点存在着明显的文化底蕴不厚的情况。如容县都峤山的佛教景观,只有赵朴初手写的“佛”大金字,具体的景点较少体现;陆川的龙珠湖,如果恰当地挖掘出一些历史传说、民间故事,会让那优美的环境令人流连忘返。
  挖掘不是造文化,文化是活态的,是一种氛围、一种空间。活化的文化不是放几个雕塑、摆几个玻璃柜子和凳子椅子,牵强附会地加入一些民间故事、民间传说就能显示出来的,博物馆之类的景点难以受游客青睐,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活化文化。
  在挖掘的基础上还应注意开发。对于那些已有知名度但尚未开发的景点,应加大力度。如太平天国起义的发起地金田起义遗址,只有一间简单的纪念馆,其中的展品多是赝品,价值不大,难以吸引游客。此外,民俗文化和工艺品的开发在桂东南地区是薄弱环节,应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突出地方特色,使其系列化、文史化、艺术化、通俗化、功能化,只要特色鲜明、脉络清晰、生动形象,就可以提高地方文化的感染力、影响力和辐射力,使其成为旅游发展推动力。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营造景点文化氛围,基本设施的建设是关键。景点的基本设施包括景点的布局策划、景点的命名、周围环境,甚至景点简介牌等等,都应该协调一致。
  第二,突出特点,打造精品。所谓特色,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桂东南地区的旅游文化资源的特色优势主要表现在宗教文化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上。日益紧张的现代社会生活,对物质的过分追求所产生的焦虑,使人们渴望从梵天清音的社会中寻求一种补偿和解脱。尽管许多游客对宗教的理解分明是囫囵吞枣式、实用主义的,但宗教文化以其不可挡之势介入旅游,足以引起人们的注意。桂东南地区拥有丰富的宗教旅游文化资源是有她的竞争能力的。现存有宋代的桂平西山龙华寺、清代的洗石庵、观音岩等宗教遗迹的桂平西山;道教“二十洞天”、“二十二洞天”、“二十七洞天”的容县都峤山、北流市勾漏洞、桂平市白石山;还有全国七十二福地之一的“天南福地”桂平市的罗丛岩,都拥有其盛誉,浓郁的宗教氛围,优美的环境,使人们能暂时摆脱繁忙的工作、焦虑的生活,享受清静的忘我境界,获得对生命和世界的诠释。而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起义的发起地金田起义遗址、唐代练兵台经略台、古代江南四大名楼真武阁,还有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一席之地的鬼门关(天门关),岭南重要文化发祥地之一的铜石岭,这些历史文化遗迹会使游客睹今思古,增长知识。所以,我们努力打造精品路线游,利用特色鲜明、底蕴深厚的旅游资源优势,大力提升旅游开发层次与水平。
  所谓精品,是指精良、上乘的作品。旅游文化精品不仅能提升旅游城市和企业的品质,其本身也构成新的旅游吸引力。旅游文化精品就是制作精良、演艺精湛、能够代表当地文化艺术水平、深受广大旅游者欢迎的优秀文化产品。打造精品,应该对地方文化作进一步挖掘、提炼、升华,使形式上更具美感,程序上更紧凑,场面更贴近游客心理。把景点的景观与文学、历史结合起来,寓文化于山水之问,让文化融入旅游之中。特点不突出,应该利用其多元性的特点,综合分析,制定好旅游主题,策划好旅游线路;另外,通过举办各种大型节庆活动和以文体竞赛作为载体,既更新文化活动内容,又丰富文化内涵,扩大影响力,使活动本身也成为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第三,加大宣传力度。桂东南的旅游资源由于历史的原因,许多景点尚处于“藏在深闺人未识”的情态,对广西的旅游资源,省外的游客只识桂林、北海,对桂东南的旅游资源,连真武阁,许多人都未曾听说,这既有未能打造精品的原因,也与我们的宣传不足有关。
  现代宣传的手段很多,召开各类旅游招商会、旅游交易会和风景名胜区博览会,邀请旅行社、有关旅游经销的单位人员前来旅游考察,借外力扩大宣传等。
  导游员是地方文化的无形载体,更是地方文化的代言人。优秀的导游员,能抓着地方文脉、理解其精髓,道出地方文化的神韵。具有特色的地方文化大多是传统的、历史的、静态的物象,只有通过讲解,才能显示出文化意味,由静变动,才有鼓动性。由于体制的原因,桂东南的许多旅游景点尚未安排有专业的导游员,而旅行社的导游员文化素质偏低,多是停留在组织照顾游客的工作上,以至于许多前来旅游的游客到来以后不知看什么、怎么看。就连桂平西山风景区也没有专业的导游员。所以培训导游员,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对宣传地方旅游文化举足轻重。
  同时,编写出版精美的景点导游词等有关资料和录制DVD光碟,让地方旅游文化得到广泛传播也是有效的宣传途径。
  第四,联动策略。联动即在一定的区域范围联合行动。玉林市和贵港市,20世纪90年代以前属于同一个地区,有相通的人文环境,属于同一个文化圈,资源类似,但竞争优势不突出。长期以来,出于行政体制、经济利益的考虑,各县市之间,甚至在一个县市的局级单位,出现“各布各的阵,各下各的棋”的现象,没有形成统一规划、统一营销的区域布局。以桂平市为例,西山和大藤峡由旅游局管理,金田起义遗址又由文化局管理,而西山上的寺庙又由佛教协会管理;容县亦然,都峤山和真武阁由旅游局文化局分别管理。另外,桂东南的旅游文化资源较分散,往往有必要各县市之间、各经营单位之间整合资源,突出优势,联合开发旅游产品,共同塑造和提升旅游整体形象,促进旅游经济发展。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根据桂东南地区的实际情况,可以进行以下的联动工作:
  (1)行政联动。各县市、局处构建联合机构,统筹安排,共同营销,建立分工合作的营销模式,做好协调指导管理工作。
  (2)景点联动。妥善处理各景点之间的关系,把周围相关景点连接起来,形成旅游系列,推出主题旅游,提供一条龙服务。这样,可以让游客游览得到较大满足,提高旅游兴趣。
  (3)项目联动,即在一个景区内,多种旅游文化项目同时进行。景点是静态的,适当举行一些民俗活动,游客进行互动,让声音、影像等让人感受文化的氛围,借以增强景色的观赏性、娱乐性和参与性。
  (4)企业与研究机构联动。对地方文化的挖掘、宣传、研究,对有关从业人员的培训,光靠行政和企业还不够,应加强和研究机构尤其是地方高校的联盟。地方高校既有一定的研究理论,又熟悉当地情况,具有较大的能力优势。
  通过联动,可扩大整体区域和旅游线路的知名度,打造出如宗教文化、历史文化、客家文化等,古民居文化等品牌。
  (5)科学利用,合理保护。旅游文化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一旦过度开发,不注意保护就会枯竭乃至消失。科学合理的利用,才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开发文化旅游资源应掌握“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保护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推出以历史文化、生态环保、休闲娱乐为主导的旅游产品,将地方文化有效地融入生态旅游中,丰富旅游内涵。所以一方面及时组织有关的专家对民俗文化资源环境进行研究评估,科学地规划旅游的接待量,制定文化环境保护规划,把文化环境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协调起来。
  在挖掘文化资源中,一定要坚持少克隆、多个性,少浮华、多人文,少随意、多思考。只有那些真正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东西才会产生效益。所以,开发旅游文化资源要杜绝文化庸俗化的倾向,如桂平西山的寺庙随意加大建设,北流勾漏洞的外围增设的娱乐设施,容县贵妃园的蜡像展览,均呈现人造景观的庸俗化倾向。华东师大陈勤建教授就针对人造景点中那些瞎编乱造的民俗物及硬贴上去的各式解说、民俗传说、故事等现象大声呼吁:“倡导‘真民俗’而拒绝‘伪民俗’。”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地方文化对旅游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个旅游地是否能在旅游市场多变的今天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地方文化利用与否以及利用程度如何已成为关键。充分发挥旅游地方文化特点,才能使旅游的经济属性与文化属性找到最佳的结合点,使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大力挖掘地方文化,变静为动,变古为今,物体人化,营造浓郁的地方文化氛围,使地方文化发挥教化、激励、导向功能,满足游客的心理需求,以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徐秋明
上一篇:新课改条件下的班级文化建设(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