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地方文化研究与旅游文化资源开发(1)

2015-07-18 01:13
导读:文化论文论文,地方文化研究与旅游文化资源开发(1)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不错:  [摘要]文化是旅游资源的灵魂。地方文化以其个性鲜明、底蕴
 [摘要]文化是旅游资源的灵魂。地方文化以其个性鲜明、底蕴丰厚成为旅游文化资源的一个重要部分。整理研究地方文化,开发地方旅游文化资源,是发展地方旅游的必要手段。广西东南地区拥有丰富而且有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为地方发展旅游奠定基础,但由于主观及客观原因,桂东南地区的旅游尚未形成热潮。文章意在对桂东南的旅游文化资源进行梳理,分析其文化旅游发展的现状,对开发的地方文化旅游资源提出发展策略。
  [关键词]地方文化;旅游文化;桂东南;开发
  近十多年来,全球旅游业开拓发展的趋势,已从强调传统的“3S”(Sunlight,阳光;Sandy beach沙滩;Seawater,海水)向强调更为广袤而深邃的“3N”(Natural,自然;Nostalgia,怀旧;Return N—ative,回归乡土)转变。美国联邦政府旅游顾问、夏威夷大学旅游学院院长朱卓仁先生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提出了当前全球普及的四种新兴的旅游形式是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参号性旅游、休闲保健旅游。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已从过去对经济属性的关注,过渡到对文化属性的关注,旅游的发展与文化的结合成为必然趋势,这种趋势,为世界各国旅游业开发新的旅游资源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考角度。
  1991年欧洲旅游与休闲教育协会(ATLAS)为文化旅游下的概念性和技术性相结合的定义:人们离开他们的日常居住地,为获得新的信息与体验来满足他们文化需求而趋向文化景观的移动;包括到文化吸引物所在地,如遗产遗迹,艺术与文化表演,艺术与歌剧等的一切移动。也就是旅游者感受、了解、鉴赏和探索无形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活动。自然风景虽美,但要蕴涵文化的内涵才会更加引人回味。文化是旅游资源的灵魂,每到一个地方,某个区域的文化必然引起人们的关注。在旅游过程中,尤其是文化旅游过程中,地方文化自然就成为旅游文化资源的一个重要部分。因此,整理研究地方文化,开发地方旅游文化资源,是发展地方旅游的必要手段。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常言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形成一方文化。地方文化是一方居民为适应自然环境、满足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需要而长期形成的文化积淀,它包括社会风气、自然环境、物质生活、文化传统和民俗风情等多种因素;是某一地方历史发展的文明载体,蕴涵着丰厚的文化知识。如一段古长城记录着古战场金戈铁马的喧嚣,一座寺庙、一个道观再现出人们的宗教信仰,一条河流、一座山峰深深地刻着某一地方历史时期的风云变幻。作为旅游文化资源的地方文化,主要有:(1)旅游与文化构成联系的历史遗存,它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层面,即以文物、史记、遗址、古建筑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层;(2)以现代文化、艺术、技术成果为代表的现代文化层;(3)以居民日常生活习俗、节日庆典、祭祀、婚丧、体育活动和衣着服饰等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层;(4)以人际交流为表象的道德伦理宗教文化层。富有个性的地方风物、人文景观或是自然景观都是历史的沉积,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以“文化的形态和艺术结构的形式表现自身的追求和思考”。她既是独特的地理环境所致,也是地方先人的审美情趣的蕴藏。地方文化独有个性美、奇异美,既可满足旅游者的猎奇心理,又可以满足旅游者的审美需要。“人类审美活动与审美需要的产生,符合人类生活本质的某种必要性,它与其他的行为方式一样,也是人的一种生存本能和适应性行为。”旅游者观光、欣赏,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知识积淀,去品评、审美某一地方文化,从中得到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悦。
  
  马林诺夫斯基认为,文化实际上是满足人类需要的手段。人们之所以旅游,是想走出长久生活的圈子,放松自我,猎新猎奇,获得新知识,地方文化具有的深邃的知性美就可以满足旅游者求知心理。地方文化是旅游文化开发的基础,使旅游更有意味,而旅游可以使地方文化得到承载和传播,让文化与旅游发展共赢。因此,作为旅游文化资源的地方文化的开发越来越显示了它的必要性。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一、桂东南地区的旅游文化及其特征
  
  桂东南,指地处北回归线上的广西东南部,(主要指玉林市和贵港市)属山林地势,融丹霞地貌、喀斯特岩溶地貌、花岗岩地貌于一体,自古有控扼南海、海南、越南的通衢要道的特定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特色明显的旅游文化。这些旅游文化资源中,既有“林秀、石奇、泉甘、茶香”的桂平市西山,天降瑶池的山水盆景陆川县龙珠湖,被誉为“小三峡”的桂平市大藤峡,丹霞地貌的代表博白县宴石山等优美的自然资源,更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因此玉林市、桂平市在2001年和2002年分别被评为国家级优秀旅游城市。据了解,桂东南地区富有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并在国内旅游市场上有竞争力的旅游景点至少在十个以上,具体分类见表1。
  桂东南旅游文化资源,以开发的程度来分,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已经开发,有一定的建设规模的,如桂平西山、容县都峤山、北流市勾漏洞、容县真武阁、经略台、谢鲁山庄,这些景点已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其中以桂平西山、容县都峤山的宗教旅游发展表现较为成功;另一类是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建设尚未有规模的,如金田起义遗址、鬼门关(天门关)、铜石岭、桂平麻垌镇白石洞天仙宫牌楼,历代文人留下了石刻碑文、楹联诗词,这些作为历史文化遗迹,已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景点残缺,不成规模;还有一类是知名度不高,亟待开发的,如桂平市白石山、罗丛岩、美女绿珠、杨贵妃的故里、语言大师王力的家乡。尤其是桂东南的民俗文化,可以说,在桂东南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中几乎是空白的。
  诚然,桂东南的文化旅游资源与全国的其他文化旅游资源相比,它没有长城的厚重,没有江南园林的精致,也没有云南丽江的奇异。与区内的其他地区相比,它缺少以桂林历史名城为底蕴的桂北山水文化,也没有桂西的壮瑶少数民族风情为依托,比起桂南的海上丝绸文化还要弱势,似乎没有鲜明的主题。但是,特有的“鬼门关”意象的桂东南文化,正是以其兼容、鬼灵而显示了她的特征。桂东南文化的多元化色彩是吸引游客眼球的元素。在各个景点里,都体现了一种兼容的品格。桂平西山从南梁王朝起就设郡治理,以其“林秀、石奇、泉甘、茶香”而闻名于世,历代文人如苏轼、徐霞客等慕名而来,留下了大量的石刻碑文、楹联诗词,融宗教、历史遗迹、自然风景于一体,成为国家级4A游览胜地,自有“桂林山水甲天下,更有浔城半边山”之称。容县都峤山,佛道合一为一大奇观,并以多姿的丹霞地貌为依托;北流的勾漏洞道教与喀斯特地貌兼之的景观,宗教圣地与优美的环境相互融为一体。应该说,桂东南的旅游文化资源特色是她那丰富的色彩。
  但是,迄今为止,在桂东南旅游经济中,其经营效益未够明显,许多景点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旅游业存在本地游客走出去的多,省外游客走进的比例偏少的局面,难以形成一种炙热的趋势,持续性发展更有待加强。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徐秋明
上一篇:新课改条件下的班级文化建设(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