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谈中国芭蕾与群众文化艺术(1)

2015-08-07 01:08
导读:文化论文论文,浅谈中国芭蕾与群众文化艺术(1)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文章是很好的参考: 内容摘要:芭蕾是国际性的舞蹈艺术,我国虽然有《白毛女》
内容摘要:芭蕾是国际性的舞蹈艺术,我国虽然有《白毛女》《红色娘子军》等经典中国芭蕾舞剧,但是无论从市场占有率和观众欣赏水平方面都处于相对低下的状况。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芭蕾怎样才能得到观众的接受和喜爱?文章指出:中国芭蕾的市场前景与群众文化艺术相关,有必然的依存关系,到群众中去宣传芭蕾,创作富有民族文化传统的剧目,努力提高观众的观赏能力,让芭蕾作为素质教育课进入中小学,势在必行。
  关 键 词:芭蕾舞 高雅艺术 民族文化 群众文艺
  
  中国人学习芭蕾已有七八十年的历史,早在上世纪30年代,上海、哈尔滨等地就有舞者学习芭蕾。1950年,舞蹈家戴爱莲首创地将芭蕾舞剧《和平鸽》搬上北京的舞台。在将近60年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芭蕾形成了西方芭蕾舞被中国人逐渐接受和喜爱的“中国芭蕾”。上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芭蕾以《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等为代表的成功演出,为西方芭蕾在中国的民族化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上世纪70年后期成立的北京舞蹈学院,使我国舞蹈教育产生了巨大变化,而后,中国舞蹈在国际舞台上争芳斗艳,优秀者不断涌现。
  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北京舞蹈学院附中芭蕾专业学生李莹经过几年努力,在国际舞台上勇夺了两块金牌,这极大地鼓舞了国人学习芭蕾舞的热情。而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国的芭蕾舞人被深深地激励着。宽松的创作环境,使许多编导摆脱了过去的束缚,超越了固有的观念,他们敢于创新,把中国传统文化、民族文化融入芭蕾舞中,编导出了很多国人熟悉的、富有民族内涵的中国芭蕾舞剧,如《祝福》《玄风》《梅兰芳》《图兰朵》《黄河》《梁祝》《二泉映月》《牡丹仙子》《牡丹亭》等等。
  中国芭蕾舞人经过艰苦卓越的奋斗,逐渐使西方芭蕾变成中国芭蕾,而且在国际大赛中不断获奖,在国际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但是,中国芭蕾今后在国内的市场前景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并非易事。
  笔者认为,中国芭蕾市场的前景与国内的群众文化艺术有必然的依存关系。不可否认,改革开放近30年,随着经济繁荣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欣赏艺术精品的渴求更加迫切。如同交响乐、绘画、雕塑、摄影等艺术形式深得广大群众喜爱。有些人甚至还会花费昂贵的价钱去观看、欣赏或购买收藏。但是,芭蕾舞毕竟源于西方,她的艺术特征是以下肢腿和脚的外开性和昂首挺躯为主,舞姿从内向外,足尖站立等构成一套独特的运动符号,反映着芭蕾舞飞身向上的民族情结,具有浓厚的贵族气息和绅士风度。她的轻盈、飘逸、向上、挺拔的舞姿和气质使得很多人喜爱,甚至为其痴迷,与中国舞蹈反映东方民族眷恋大地的民族情结不同,更有东西方传统文化差异。要使群众普遍认识、了解、喜爱芭蕾,并真正达到欣赏,要有一个漫长的过程,而这就关系到观众的欣赏水平,关系到一种群众文化的诉求。
  英国资深舞蹈家、芭蕾教师、编导理查德格拉奇,在2001年北京舞蹈学院短期教学期间观看了中国五大芭蕾舞团演出后颇有感慨。他在文章中曾说过:“特别令人忧虑的是,观众的反应除了对每个高高托起和高技巧的单腿原地转报以掌声外,观众对舞蹈的真正精彩部分并没有表现出相应的观赏水平……”他一语道破了中国观众对芭蕾舞的观赏态度。可见,提高观众对芭蕾的观赏能力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需要中国芭蕾舞人和群众文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中国芭蕾怎样才能得到观众的接受和喜爱呢?
  
  一、高雅艺术大众化,体育馆里演芭蕾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关心和喜爱芭蕾舞的广州人都记得,1998年初广州首开先河,“98年元旦世界芭蕾舞精品之夜”的两场演出就是在广州天河体育中心体育馆举行,虽然有不尽完美之处,但大多数广州观众是非常欢迎这种高雅艺术低消费的尝试。此后,赵汝蘅率领的中央芭蕾舞团,张丹丹领军的广州芭蕾舞团等各大芭蕾舞团都纷纷迈出了高雅艺术大众化的步伐。正如张丹丹团长说的广芭走进校园和社区进行芭蕾艺术的知识普及,是为了培养欣赏芭蕾舞的观众。走进高校进行免费的芭蕾舞演出,就是要让更多的人了解芭蕾,爱上芭蕾,冲击中国芭蕾的未来发展之路。由于芭蕾舞具有独特的运动符号以及东西方几千年来的文化背景差异,广大观众对舞蹈所表现的真实意义不能理解,甚至如同雾里观花,更谈不上“喜欢”。事实很清楚,只有大幅度扩大芭蕾舞认知的覆盖面,才能真正繁荣中国的芭蕾市场。而仅少数专家和领导观看演出,即使是获大奖的精品仍是属于少数人的,真正意义的繁荣就是要吸引越来越多的普通观众走进剧场,使人们普遍认识、了解、喜爱和真正懂得欣赏芭蕾。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王丹
上一篇:秦汉时期室内设计的基本特征(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