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别有选择(1)网(2)

2015-08-21 01:11
导读:促使"简单现代性"向"反思现代性"转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后传统社会的来临,工业主义的终结和消费主义的盛行,启蒙辩证法的露馅以及新兴政治框架
促使"简单现代性"向"反思现代性"转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后传统社会的来临,工业主义的终结和消费主义的盛行,启蒙辩证法的露馅以及新兴政治框架的构成等等,归纳起来,吉登斯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关键因素:

  1、全球化(Globalisierung);全球化眼下是一个热门话题,也是一个"宏伟"话题。按照吉登斯的理解,所谓全球化,首先指的是全球交往体系的形成。在这样一个交往体系中,时空的边界进一步拓宽了,个体和集体的生活领域也大大开放了,个体的一举一动都与全球发展处于紧密联系之中,用吉登斯的话说,个人哪怕就是买一件简单的服装,也会对全球的分工和经济体系产生深刻的影响;因而,在全球化过程当中,个体与个体、个体与集体、个体与社会、本土与全球、民族国家与世界体系等之间形成一系列的张力关系,从而成为现代性批判的主导内容。

  2、非传统化(Enttraditionalisierung);我们在前面讲过,吉登斯把现代性的发生看作是一次非传统化的事件,是传统"断裂"的结果;其实,第二种现代性的非传统化在一定程度上不过是"故技重演",也就是说,不过是第一种现代性断裂的结果。但内容已经有所区别,主要包括对自然的社会化、启蒙的进步模式等一系列问题的重新思考。如果说全球化涉及到的是人与人、个体与社会、国家与国家等之间的张力关系的话,那么,非传统化则是要重新反思和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在吉登斯看来,人类介入自然体系和社会制度之后,引起了诸多的不安和风险,从而使得未来扑朔迷离;但与此同时,不安和风险也为我们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提供了可能。

  3、  社会反思性(Soziale  Reflexivitaet);这方面的核心问题是人自身在第二种现代性中的存在状态,因而这里的张力关系不是外在的,而是内在的,即人与自我的紧张关系。在吉登斯看来,人类的一举一动都包含着一种反思的潜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专家系统的游移,人类的社会知识和自然知识不断扩大,外行对内行的依赖性越来越大,个体对未来的恐惧感和社会的风险系数也在加强,因此,人类的反思潜力就必须不断提高,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快速变迁。全球化和非传统化作为现代事件在改变人们生活关系和工作关系的同时,也提高了人们的社会反思性。因此,按照吉登斯的理解,现代社会不会再蒙昧下去,而会变成一个"聪明人的社会"。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至此,我们不妨把吉登斯与他的大陆同伴哈贝马斯略作比较。如果说哈贝马斯还有比较浓厚的黑格尔主义的形而上学色彩的话,吉登斯则可以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现实主义者"。吉登斯从"全球化"走到"非传统化",进而开始关注人自身的社会反思潜力问题,给人的表面印象是他的理论具有内向型特征。其实根本不然。  在吉登斯看来,现代性批判走到社会反思性不是终点,而是开端,由此引发的问题才是本质问题,诸如议会民主的危机、东欧国家社会主义的垮台以及凯恩斯主义的失败等等。这就难怪吉登斯把他的现代性批判的终极目标看作是要实现"政治变革"。
  在哈贝马斯那里,现代性虽说也是作为一个问题被提出来,但切入问题的角度不是单纯的社会现实,而是严格的规范范畴。现代性批判的具体展开层面也不一样,吉登斯始终不能离开社会现实的变迁来谈现代性与自我认同,哈贝马斯则基本上是  在形而上学层面上讨论后传统社会中的个体文化认同和社会发展潜力问题;吉登斯对任何一个现代性问题的认识和解释几乎都有着一个现实投照点,比如全球化问题、社会民主问题、个人主义问题等,在吉登斯那里都很"脚踏实地",《第三条道路》一书可以说就是他想把自己的理论"做实"的一次集中大暴露,哈贝马斯则总是想在理论与实践之间走平衡,对"过于急于把理论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表示担忧,即便谈到现实问题,比如社会福利国家的出路问题、民主法治国家的转型问题,甚至德国宪法和移民关系问题等,也都是"文绉绉"的。因此,从根本上讲,现代性问题在哈贝马斯那里不是一个"政治课题",而是一个政治理论问题。

共3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文化本位”与胡适、陈序经的反对态度(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