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文苑知己 一序空谷足音(1)(4)
2015-09-10 01:15
导读:萧统受业于文坛领袖沈约,又与当时著名文学家文艺理论家刘勰、钟嵘、陆@④、刘孝绰、王筠等交往密切。《南史卷五十三》载:“太子生而聪睿,三岁
萧统受业于文坛领袖沈约,又与当时著名文学家文艺理论家刘勰、钟嵘、陆@④、刘孝绰、王筠等交往密切。《南史卷五十三》载:“太子生而聪睿,三岁受《孝经》、《论语》,五岁遍读《五经》,悉通讽诵。……读书数行并下,过目皆忆。”同传描写东宫文学盛况:“(太子)引纳才学之士,赏爱无倦,恒自讨论坟籍。或与学士商榷古今,继以文章著述,率以为常。于时东宫有书几三万卷,名才并集,文学之盛,晋、宋以来,未之有也。”名师教诲,天资聪睿,自小铺就深厚文学功底;结纳一流文士,砥砺切磋,形成他敏锐而又深远的文学眼光。
萧统论文,主张形式内容并重。在《答湘东王求〈文集〉及〈诗苑英华〉书》里说:“夫文典则累野,丽亦伤浮。能丽而不浮,典而不野,文质彬彬,有君子之致,吾尝欲为之,但恨未逮耳。”他欲以高雅而又深沉的内容,质朴的风格和优美的文辞来矫正时弊。时天下纷争,人心动乱,文章内容空虚,形式浮华。陶渊明与世无争,心气平和,诗文质朴率真,“此翁岂作诗,直写胸中天”(元好问《继愚轩和党承旨雪诗》),文辞“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苏轼)。陶渊明诗文的确“文质彬彬”,有“君子之致”,正符合萧统的文学理念。为之编集序文,不单出于个人爱好,更有助风教。
这里还要特别指出的是,萧统不怀信仰偏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陶渊明受庄子唯物主义自然观影响,基本上是个唯物主义者。而萧统则是一个有神论者,他和神仙道教有极深的家世渊源关系,又是一个虔诚的佛教信仰者。原来,萧统的父亲梁武帝早年信奉神仙道教,后虽改宗皈依佛门,却仍是三教兼弘。萧统的老师沈约也是一个世代相传的道教徒,至死信奉神仙。萧统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南史•卷五十三》载:“(梁武)帝大弘佛教,亲自讲说。太子亦素信三宝,遍览众经,乃宫内别立‘慧义殿’,专为法集之所,招引名僧,自立三谛法义。”《昭明太子集•令旨解三谛义》就是记载萧统答各寺名僧咨“真谛”、“俗谛”之义旨的文章。可是陶渊明《饮酒》诗直斥佛教因果报应说不过是“空言”而已。《形影神》则是批判佛教大师慧远《形尽神不灭论》、《万佛影铭》等佛教义理的著名的“神灭论”文章。《形影神》还说:“诚愿游昆华,邈然兹道绝。”直斥神仙道教的虚伪性。然而,萧统都忠实地把这些作品编录入集,这在那个思想斗争异常激烈互相攻讦落难的时代是多么难能可贵。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序》文最后说编集的社会意义:“尝谓有能读陶渊明之文者,驰竞之情遣,鄙吝之意祛,贪夫可以廉,懦夫可以立,岂止仁义可蹈,爵禄可辞!不劳复傍游太华,远求柱史,此亦有助于风教尔。”萧统作为太子,欲匡正风气,教化百姓,其用心可谓良苦,但是否夸大了一个文人集子的功用。凭诗文一集,来改造那些驰竞者、鄙吝者、贪夫及懦夫,着实可疑。但一千多年来,各个时代的众多有成就的作家,都受陶渊明正直率真、光明竣洁的人格影响,都企羡他无与伦比的创作艺术,这比萧统的“有助风教”的初衷已胜出千里。
文学批评史上有一个近千年的诉讼需要公断,自苏轼批评《文选》去取失当对陶渊明诗仅录八首后,附和甚多,甚至包括现在的一些文学史书籍,这是很不公允的。原因太简单了,萧统除了编订《文选》外,还奉献了我们一部整整的《陶渊明集》,并且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专集,这意义是何等重大!根据日本桥川时雄《陶集版本源流考》,他见到的《陶渊明集序》末有“梁大通丁未年夏季六月昭明太子萧统撰”字样,可以推断陶集编定时间为公元527年。又根据缪钺先生考证:“《文选》编定,在昭明二十六岁之后也(即大通元年至中大通三年数载之中)。”(《诗词散论》)大通元年至中大通三年即527年至531年,可见《陶渊明集》和《文选》编成时间相同或相近。鉴此,既有专集,选集中少录当无可指责。
共5页: 4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