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三易实不易--读《古文字学导论》(1)
2015-09-11 01:07
导读:文化论文论文,看似三易实不易--读《古文字学导论》(1)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文章是很好的参考:
清人说著书有三难:成书难、刻书难、而书之流传为尤难
清人说著书有三难:成书难、刻书难、而书之流传为尤难。(见《焦氏遗书》徐乃昌序,所谓“刻书难”翻译成今天的话就是“出书难”。)可是唐兰先生写的《古文字学导论》(以下简称《导论》)好像却是“成书易、刻书易、而书之流传更易”。
先说成书易。唐兰先生写《导论》用去六个月,其间还要教书和写别的讲义,实际上仅花了一部分时间来做这项工作,所以自叙一开头便说“这本书在狠短的时期内居然写成了”,最后又说“写成未免太快”。再说刻书易。这本书最初用作
北京大学的讲义,一九三五年作者手写石印,随堂发放给学生,再加印二百部由来薰阁书店公开发行。书出的很快,原来马叙伦、沈兼士二位先生答应作的叙也等不及,没有附插图就发行了。一九五七年重印。一九六三年又重印(中央党校历史教研室教材)。一九八一年齐鲁书社并一九三六年改订本一起影印出版。这次共印了两万册。超过今天一些计算机图书的印数。与现在一般学术著作一、二千册的印数相比,更是个大数目。最后说说流传易。这点读者自可从上面的介绍中领会。而据我个人的见闻,这部书现在还很受学者的青睐。如甲骨学商史专家宋镇豪先生至今重视此书,敦嘱
研究生要细读。可见这本近七十年前写的书,对现在的古文字学研究仍有强烈的影响和积极的指导。张政烺先生评价它“是空前的,在今天仍很有用”,我满可借来放在这里。该书广为流布,一般学生、学者容易得到,更使它长盛不衰。我手头有一九六三年本和齐鲁书社增订本。后者先得,从同学手上要到,当时还以为奇货可居。前者后得,时隔三年,在旧书摊上买到。我见好书不惜多购,后来发现此书极多遂作罢。两书都较新,没有人阅读过的迹象。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上面拉杂说《导论》的三易,虽系实情,但也有一些谈掌故的意思,可能会误导读者疏忽一些重要事实,以下仔细说明。因为这本书的三易,深究起来是表面现象。
论到源头,唐兰先生成这本书并不易。他本有一个庞大的研究计划,要著唐氏《古文字学七书》:一、古文字学导论,二、殷虚甲骨文字研究,三、殷周古器文字研究,四、六国文字研究,五、秦汉篆研究,六、名始,七、说文解字笺正。真正成书的只有《古文字学导论》,而原打算是在《名始》完成之后再写它的。其间的周折,唐兰先生自己在《导论》前言中已有交待。他最开始研究《说文》,著《说文注》而未完成。接着研究金文和甲骨文,又经过十多年,拟定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利用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和秦篆来著一部《名始》以代替《说文》。用了两年时间书稿粗成,他并不满意。觉得“把许多不同时代的材料,骤然合并,易致混乱”,遂再度变更计划:先严密整理每一系文字,作专门研究,等分别获得结果后,再合并起来,组成全部的历史,即上述第二至五种书和第六种书《名始》。而《名始》所用系统和方法大多为前人未知,所以还得写一部《古文字学导论》放在最前面。又因为《名始》不能完全举出《说文》得失,尚须另写一部《说文解字笺正》放在最后。然而这个计划又一次变更了。在研究甲骨文字时,他痛感到材料的不足,写一整部《殷虚文字研究》显得较为仓猝,便打算利用手头的材料先写出一部分,即《殷虚文字记》,再二记、三记地写下去直到十记,合成全书。就是在《殷虚文字记》开笔的不久,唐兰先生终于下定决心先写《导论》,因为它更“切合现时的需要”。同时他也开始怀疑自己庞大的
工作计划到什么时侯才能完成。在《说文注》、《名始》、《殷虚甲骨文字研究》等书一再流产之后,他有了些觉悟和释然,“与其工作若干年还不能完成而写出一部较好的,还不如现在先出来而慢慢地修改”。可以说唐兰先生是耗费近二十年的艰辛探索才把研究凝聚为《导论》一本书的。不是“十年磨一剑”,而是“廿载心血化为碧”了。可惜的是,这本书在一九三六曾作过修订,但未完成。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因为最初是作为教材,刻书显得较易,不过公开发行的仅二百部。重印时则已变换新天,在廿二年后了。又隔了廿四年,印数终于达到最初的百倍。
说到此书的流传至今,不禁想起时下总有些鸿篇巨秩自封为传世之作,可能是误把字数之长与流传时间之长划等号了。一些至今仍很吸引人去读的学术经典,如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陈寅恪的《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顾颉刚的《古史辨自序》、张荫麟的《中国史纲》等都是薄薄的小册子,或仅为一篇文章而已。在这个书单里,《导论》的与众不同之处是:其他论著近年来被书商炒得火热,坊间各种版本琳琅满目,而《导论》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大量重印,现在搞古文字和中国上古史的人大概人手一册,没有哪个想着再去重排一个铅字版了。从上面的叙述看,《导论》流传得较易,而这光景的背后却是:作者的用心和书的内容很不简单。
共3页: 1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