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校勘记云:“鲜”,南监本、殿本、局本作“好”。张元济校勘记云:“下文王俭欲候之,知不可见,乃止,竟陵王子良谓非吾所议,则作‘鲜狎人物’为是。”
按:疑作“好”是。刘百顺先生《魏晋南北朝史书词语札记》中[20],即以为当作“好”。狎,《尚书·泰誓》:“狎侮五常,荒怠弗敬”中,义即“轻侮”,恰为文中“性率到”之意。又下文点所谓作《齐书》已竟,《赞》曰:“渊既世族,俭亦国华。不赖舅氏,遑恤外家。”正是其“好狎人物”之表现。又《南史》卷30《何点传》有:“点虽不入城府,性率到,好狎人物。遨游人间,不簪不带,以人地并高,无所与屈,大言踑踞公卿,敬下。或乘柴车,蹑草屩,恣心所适,致醉而归。”“大夫多慕从之,时人重其通,号曰‘游侠处士’”均系其“好狎”而非“鲜狎”之证。故此当以作“好狎”为是。
22、谦之兄选之,又刺杀恽,有司以闻。(p.963,右第5行,卷55)
校勘记云:“选之”,《梁书·朱异传》、《南史·孝义传》并作“巽之”。
按:当以“巽之”为是。谦之字处光,义取《易·谦》:“谦,尊而光。”谦之兄字处林,而据《易·说卦》:“巽为木”,其义正与此合。
23、隆安元年,珪破慕容宝于中山,遂有并州,僭称魏,年号天(瑞)[赐]。(p.983,左第3—2行,卷57)
校勘记云:按魏道武纪年有登国、皇始、天兴、天赐,无“天瑞”。
按:此校有误。魏道武固无年号曰“天瑞”,但改为“天赐”亦与史不合。晋隆安元年为公元397年,系魏皇始二年;魏天赐元年为公元404年,系晋元兴三年,故此处改为“天赐”不确。又,《魏书》卷2《太祖纪》载天兴元年六月丙子下诏:“宜仍先号,以为魏焉。”魏天兴元年为公元398年,晋隆安二年。由此可知,原文断句亦有误,当于“并州”后句,作:“遂有并州。僭称魏,年号天兴。”
作者简介:柳向春(1973—),男,陕西人,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博士生。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Eail:021010007@fudan.edu.cn
[1]南北朝的散官发展与清浊异同/阎步克,见《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年,第2期,p.70—79
[2]南朝散号将军制度考辩/陈苏镇,见《史学月刊》,1989年,第3期,p.30—33
[3]同上
[4]武昌徐氏藏旧抄本
[5]卷22《豫章文献王嶷传》
[6]同上
[7]同上
[8]卷25《垣崇祖传》
[9]卷25《张敬儿传》
[10]卷22《豫章文献王传》
[11]见《南齐书校议》卷2,中华书局,1984年,p.2
[12]见卷22,p.46
[13] 中华书局,1984年,p.66
[14]中华书局,1985年,p.260
[15] 见该书p.281—282
[16] 见卷23,p.49
[17] 见《南齐书校议》卷29,p.66
[18] 见《文献》,2001年,第4期,p.76
[19]此当据《南史》于“遣”后补“中护军王玄邈”
[20]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p.95—96
共3页: 3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