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注释:
(1)《珂雪斋集》卷之十八《吏部验封司郎中中郎先生行状》。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页775。
(2)《珂雪斋集》卷之十八《吏部验封司郎中中郎先生行状》页775。
(3)《珂雪斋集》卷之十八《吏部验封司郎中中郎先生行状》页755。
(4)《焚书》卷二《答以女人学道为见短书》中华书局1975年版,页60。
(5)《五灯会元》卷第三《马祖一禅师法嗣·庞蕴居士》,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10月版页186。
(6)《袁宏道集笺校》卷四十三《与友人》页1260:“应世者,以世为应迹而应之者也,如周濂溪、庞道玄其人是也,应亦出也。济世有三种:有以出为济者,佛图澄、陆法和、姚广孝之类是也。有以应为济者,张子房、狄梁公、李邺侯等是也,辟则纯绵里铁,不露锋刃。又辟则掷剑挥空,空轮不亏,至矣化矣。”
(7)《袁宏道集笺校》卷八,页330。
(8)《袁宏道集笺校》卷八,页346。
(9)《袁宏道集笺校》卷三十三,页1084。
(10)《袁宏道集笺校》卷二十九,页953。
(11)如《袁宏道集笺校》卷三十四《西来僧云平倩初病瘅,今已痊复,志喜》:“僧言真实否?吾欲让庞公。”
(12)《五灯会元》卷第三《马祖一禅师法嗣·庞蕴居士》,页186。
(13)《袁宏道集笺校》卷四十七《重九日登钓鱼台,限韵》:“道玄唯有发”。
(14)《袁宏道集笺校》卷十二《王太古令郎有父风,即赋》:“庞公有子识机锋”,《袁宏道集笺校》卷三十《偶成示卫道人,用前韵》“庞叟随缘示女妻”。
(15)《袁宏道集笺校》卷三十三《人日自笑》。页1058。
(16)《袁宏道集笺校》卷五《曹鲁川》,页254。
(17)《五灯会元》卷三《马祖一禅师法嗣·庞蕴居士》二:“有诗偈三百余备传于世。”
(18)据《唐诗纪事》记载,庞蕴与谷隐禅师斗机锋,随后“隐把住居士,居士蓦面便唾,隐无语。”庞蕴便作此一颂。
(19)《袁宏道集笺校》卷四十三《答陶周望》,页1253。
(20)《袁宏道集笺校》卷四十三《答陶周望》,页1253。
(21)《袁宏道集笺校》卷四十三《答陶周望》,页1253。
(22)《袁宏道集笺校》卷四十三《答陶周望》,页1253。
(23)《大正藏》第四十七卷《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二十《示真如道人》,页895B。
(24)《大正藏》第四十七卷《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二十八《答吕舍人》,页931B-C。
(25)《珊瑚林》,明万历刻本,北京:国家图书馆藏。
(26)《珊瑚林》。
(27)《珊瑚林》。
(28)《珊瑚林》。
(29)杨汝楫《新刻袁中郎全集序》,载《袁宏道集笺校》附录三《序跋》,页1720。
(30)《袁宏道集笺校》卷四十四《德山麈谭》,页1295。
(31)《珊瑚林》。
(32)《袁宏道集笺校》卷四十二《答陶周望》,页1244。
(33)袁宗道《西方合论叙》,载《大正藏》第四十七卷,页387C。
(34)袁宗道《西方合论叙》,载《大正藏》第四十七卷,页387A。
(35)《珂雪斋集》卷之十一《宗镜摄录序》,页519。
(36)《珂雪斋集》卷之十一《宗镜摄录序》,页518。
(37)《珂雪斋集》卷之十一《宗镜摄录序》,页518。
(38)《大正藏》第四十八卷《宗镜录》卷四十三,页671A。
(39)《珊瑚林》。
(40)《珊瑚林》。
(41)《袁宏道集笺校》卷六《伯修》,页279。
(42)《袁宏道集笺校》卷六《伯修》,页279。
(43)《大正藏》第四十七卷《西方合论》卷之二,页394C。
(44)《珊瑚林》。
(45)袁宏道《金屑编自叙》,北京图书馆藏明万历刻本。
(46)《珂雪斋集》卷之十八《吏部验封司郎中中郎先生行状》,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1月版,页755。
(47)《袁宏道集笺校》卷十一《张幼于》,页503。
(48)《袁宏道集笺校》卷五《曹鲁川》,页253。
(49)《弇州山人续稿》卷四十二《文起堂续集序》,页557,A,载《四库明人文集丛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6月版,
(50)《弇州山人续稿》卷一百九《张幼于生志》,页549,A,载《四库明人文集丛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6月版。
(51)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上《张太学献翼》,页453,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1年版。
(52)《弇州山人续稿》卷一百九《张幼于生志》,页548,A。
(53)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十三《张献翼》,页380,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
(54)《弇州山人续稿》卷一百九《张幼于生志》,页548,A。
(55)《袁宏道集笺校》卷十一《张幼于》,页502。
(56)《袁宏道集笺校》卷三《张幼于》,页145-146。
(57)《袁宏道集笺校》卷十一《张幼于》,页503。
(58)《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上《张太学献翼》,页453。
(59)《袁宏道集笺校》卷二十二《答无念》页778。
(60)《袁宏道集笺校》卷二十二《李龙湖》,页792。
(61)《评忠义水浒》第五回总评。
(62)《袁宏道集笺校》卷五十四《题宝公册》,页1578。
(63)祩宏《云栖法汇·手著·山房杂录·重修云栖禅院记》,福建莆田广化寺景印《莲池大师全集》,页1065B。
(64)德清《古杭云栖莲池大师塔铭》,载《莲池大师全集》,页1283A。
(65)《袁宏道集笺校》卷十《云栖》,页437。
(66)《大正藏》第四十七卷《西方合论》卷之十,页417A。
(67)见《袁宏道集笺校》卷二十二《答陶石篑》,页790。
(68)圣严:《明末佛教研究》第二章《明末净土教人物及其思想》,台湾东初出版社1987年版,页121。
(69)《大正藏》第四十七卷《西方合论》卷之三,页398C。
(70)《西方合论引》,载《大正藏》第四十七卷,页388B。
(71)《大正藏》第四十七卷《西方合论》卷之十,页417A。
(72)《西方合论引》,载《大正藏》第四十七卷,页388B。
(73)云栖《竹窗二笔·念佛不碍参禅》,福建莆田广化寺景印《莲池大师全集》,页966A。
(74)详见《大正藏》第三十六卷,李通玄《新华严经论》卷第六。
(75)载《大正藏》第四十七卷,页388B。
(76)《西方合论引》,载《大正藏》第四十七卷,页388A。
(77)《大正藏》第四十七卷《西方合论》卷之二,页394C。
(78)《大正藏》第四十七卷《西方合论》卷之四,页398C。
(79)《大正藏》第四十七卷《西方合论》卷之三,页395B。
(80)《大正藏》第四十七卷《西方合论》卷之二,页395A。
(81)载《大正藏》第四十七卷,页387C。
(82)《珊瑚林》。
(83)《珊瑚林》。
(84)《大正藏》第四十七卷《西方合论》卷之一,页390A。
(85)《大正藏》第四十七卷《西方合论》卷之二,页393A。
(86)《大正藏》第四十七卷《西方合论》卷之八,页413B-C。
(87)《大正藏》第四十七卷《西方合论》卷之一,页390B。
(88)《大正藏》第四十七卷《西方合论》卷之三,页395B
(89)袁宗道《西方合论叙》,载《大正藏》第四十七卷,页388A。
(90)《大正藏》第四十七卷《西方合论》卷之一,页391C。
(91)《大正藏》第四十七卷《西方合论》卷之四,页400A-B。
(92)《佛说阿弥陀经疏钞》卷第一,页882A,福建莆田广化寺印本。
(93)《袁宏道集笺校》卷四十四《德山麈谭》,页1290。
(94)《袁宏道集笺校》卷四十七《三教堂诗为杜总戎日章》,页1391。
(95)陆云龙《广庄》评语,转引自《袁宏道集笺校》,页800。
(96)《广庄》评语,转引自《袁宏道集笺校》,页800。
(97)《五灯会元》卷第八,页498。
(98)《袁宏道集笺校》卷十一《与仙人论性书》,页489。
(99)《袁宏道集笺校》卷十一《与仙人论性书》,页489。
(100)《袁宏道集笺校》卷十一《与仙人论性书》,页489。
(101)《袁宏道集笺校》卷十一《与仙人论性书》,页489。
(102)《袁宏道集笺校》卷十一《与仙人论性书》,页489。
(103)《袁宏道集笺校》卷十一《与仙人论性书》,页489。
(104)《袁宏道集笺校》卷十一《与仙人论性书》页489-490。
(105)《袁宏道集笺校》卷十一《与仙人论性书》页490。
(106)《珊瑚林》。
(107)《珊瑚林》
(108)《珊瑚林》。
(109)《袁宏道集笺校》卷二十二《答陶石篑》,页790-791。
(110)嵇文甫《晚明思想史论》第三章《所谓狂禅派》,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页50。
(111)《袁宏道集笺校》卷四十三《答陶周望》,页1253。
(112)《袁宏道集笺校》卷四十三《答陶周望》,页1253。
(113)《袁宏道集笺校》卷四十一《为寒灰书册寄郧阳陈玄朗》,页1226。
(114)《袁宏道集笺校》卷四十一《明教说》,页1228。
(115)《大正藏》第十四卷《大方广宝箧经》卷上,页470C。
(116)《袁宏道集笺校》卷五《曹鲁川》,页253。
(117)《袁宏道集笺校》卷十一《张幼于》,页502。
(118)《袁宏道集笺校》卷十一《张幼于》,页501。
(119)《袁宏道集笺校》卷十《记药师殿》,页465。
(120)《袁宏道集笺校》卷九《别石篑》其五,页403。
(121)《珊瑚林》。
(122)《五灯会元》卷一《释迦牟尼佛》,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10月版,页10。
(123)《谈艺录》补遗三,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页307。
(124)同上
(125)《袁宏道集笺校》卷九《潘庚生馆同诸公得钱字》,页385。
(126)《袁宏道集笺校》卷十二《西林庵为从石上人题》,页526。
(127)《袁宏道集笺校》卷二十五《又次前韵》,页837。
(128)《全唐诗》页685A,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129)《全唐诗》页2009C,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130)《元好问全集》卷三十七《嵩和尚颂序》,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下册,页55。
(131)《藏海诗话》,载《宋诗话全编》第六册,页5547,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132)《藏海诗话》,《宋诗话全编》第六册,页5547。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共6页: 6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