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改革开放三十年:简析公民文化权益的保障与提

2015-12-26 01:08
导读:文化论文论文,改革开放三十年:简析公民文化权益的保障与提应该怎么写,有什么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关键词:改革开放;权益;人民群众

  关键词:改革开放;权益;人民群众

  论文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伟大实践使我国主义文化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保障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公民文化权益得到大幅提升特别是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加快文化建设步伐,保障人民群_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已经成为当今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

    改革开放三十年,特别是十六大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实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文化作为一种精神需求已越来越为各方重视。与此相对应,从计划性的文化产品供应到尊重人民群众文化消费的自主性和选择权,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保障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一、文化权益的基本内涵

    所谓文化权益,是指公民在生活中应当享有的不容侵犯的自由和利益。公民的文化权益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一是参与文化生活的权益;二是分享文化发展成果的权益;三是参与文化活动及文化事务的权益;四是文化创造自由的权益;五是文化成果得到保障的权益。公民的文化权益可以从不同层面进行理解和把握。从宏观层面上讲,包括科学知识的掌握、价值观念的确立、愉悦的获得等;从具体层面上讲,包括看听广播、读书看报、开展文化活动等。可以说,文化权益的保障贯穿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是实实在在的,而不是可有可无的。

    文化权益与权益、权益一样,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文化权益和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水平紧密相关。一方面,人们不能提出超越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的文化权益要求;另一方面,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提出与之相适应的文化权益要求又是很自然的。近三十年来,我国经济、政治的迅速发展,不仅提高了人民的文化权益意识,而且为保障这种权益创造了条件。

    二、我国公民文化权益的保障与提升

    建国初期,我国比较注重实现人民群众的政治权益,人民群众翻身解放、当家作主。改革开放后,比较注重维护人民群众的经济权益,提倡自由,保护财产权益。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人民群众的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与此同时,人们对于维护自身权益、扩大政治参与、丰富精神生活等方面的需求也日益增强。在这种形势下,我们不但要继续加强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权益和政治权益,而且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更加关注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成为我们面对的战略性课题。

    (一)党和日益重视人民群众所应享有的文化权益

    近年来,不仅一些发达国家进一步完善了保障民众文化权益的政策措施,修订或新订了有关的条文,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开始重视这方面的工作。我国政府分别于1997年和1998年签署了《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2001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通过《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2001年7月在我国开始生效。近年来,党和政府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较多使用“文化权益”概念。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风建设的决定》指出:我们党要密切联系群众,就要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经济权益、政治权益、文化权益”。党的十六大报告把“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体现了我们党和政府对尊重和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关注和重视。帼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提出“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把保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放在突出位置,尤其指出要“切实维护低收人和特殊群体的基本文化权益”,对建设文化服务体系、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促进城乡区域间文化协调发展、维护低收人和特殊群体的基本文化权益等关系人民群众,尤其是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各项工作,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安排。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文化权益作为一项重要的发展方向,出现在十七大报告中,表明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的物质的“量”的高度的时候,与之相配套的精神文化的发展就要被提上日程,纳人发展轨道,成为公民发展权、生存权的重要构成。因为任何物质的繁荣都是为了营造精神的愉悦和文化的丰富多彩、情趣横生。

[1]   

上一篇:论析公民文化权利与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