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析元杂剧中的“抢妻”现象及其文化阐释(2)

2015-12-31 01:08
导读:2.1政治黑暗是直接原因在元代,处于上层的蒙古人和色目人具有很多特权,居于最下层的汉人、南人的社会地位很低。据《元史刑法志》记载:诸蒙古人因

    2.1政治黑暗是直接原因在元代,处于上层的蒙古人和色目人具有很多特权,居于最下层的汉人、南人的社会地位很低。据《元史·刑法志》记载:“诸蒙古人因争及乘醉殴死汉人者,断罚出征,并全征烧埋银。”又“诸蒙古人与汉人争,殴汉人,汉人勿还报,许诉于有司”。在元代社会中,汉人与南人的地位非常低下,而他们的妻女处境可想而知。元代流行买卖婚姻,妇女被视为一种财产可以转让、典当。婚后的妇女也没有继承财产的权利,甚至犯罪的妇女也交由其丈夫处置。同时元代的皇室宗亲和权贵阶层都有自己的封地,在封地内领主的权利高于地方官员。他们可以在自己的封地里为所欲为,连官府也不能够处置他们。因此,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汉人和南人妻女的地位很难得到保障。所以统治者出于自己的兽欲,对妇女悠意强取豪夺的现象非常普遍。《元史》记载:
    “燕铁木儿自秉大权以来,……前后尚宗室之女四十人,或有交礼三日速遣归者,而后房充斥不能尽识。一日宴赵世延家,男女列坐,名鸳鸯会。见座隅一妇色甚丽,问曰:‘此为谁?’意欲与俱归。左右曰:‘此太师家人也’”。
    权臣燕铁木儿想抢占的女人,竟然就是自己的姬妾,这一方面说明他拥有的姬妾实在是太多,另一方面说明他掠夺成性。
    另外,那些本该道德高尚、清心寡欲的和尚,凭借当时的宗教的尊崇地位,丧心病狂地抢夺妇女,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少有的。《元史》记载:
    “泰定二年,西台御史李昌言:尝经平凉府、静、会、定西等州,见西番僧佩金字圆符,络绎道途,驰骑累百,传舍至不能容,则假馆民舍,因迫逐男子,奸污女妇”。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除此之外,地方官僚和豪强强夺他人妻女的事例,也常常见诸于史料:
    “河南刘万户,贪淫暴庆,郡中婚嫁,必先路之,得所请而后行,成呼之为翁。其党董主薄,尤恃势为虐,强取民女有色者三十余人”。
    “在瑞安时,有尹喜者,其妻为势家子所夺,想之州,州弗敢桔,反抵告者罪”。(戴良《九灵山房集》卷二十九《项止堂墓志铭》)。
    这些事实表明任意掠夺妇女的行为在元代是很普遍、很严重的社会现象。
    2.2蒙古人的婚姻风俗对“抢妻”起了推动作用元代统治者特有的民族婚姻习俗对“抢妻”这一社会现象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元代的统治核心主要以蒙古人和色目人为主,他们的婚姻习俗迥异于中原汉族的传统婚俗,比如多妻制、抢婚、收继婚等特殊的婚俗,在客观上对“抢妻”这种恶习起到了推动作用。据《蒙古秘史》记载,成吉思汗之母诃额伦就是他的父亲也速该从蔑儿乞人那里抢来的。多年后,蔑儿乞人又抢走了成吉思汗的妻子李儿帖,成吉思汗的部下在拥立他为大汗的时候说:“立你做皇帝,你若做皇帝呵,多敌行俺做前哨,但虏得美女妇人,并好马都将来与你”。可见在当时的蒙古社会,抢夺妇女是各部落间司空见惯的事,甚至是炫耀男人能力的象征。
    作为群婚制残余的多妻制,也是蒙古人婚俗的一个特征。一个男子有数十个妻子或是数百个妻子,其数目视其经济能力而定。“每一个男人,能供养多少妻子,就可以娶多少妻子”所以“成吉思汗有妻妾近五百人。”“窝阔台有妻数人,妾六十人。”一般的官员、贵族,妻子的数目在5个至10个之间,平民则少一些,一般是二妻或三妻。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上述的这些原因,都导致了“抢妻”成为元代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它既存在于蒙古族的贵族之间,也存在于社会下层的人士之间,甚至包括宗教领袖也参与其中。“抢妻”情节的杂剧如此集中显著,应该说正是这一社会问题普遍性和严重性的集中反映。
  3、其深层原因是两种文化的冲突
    对妇女的掠夺、政治的黑暗、权贵的贪婪等等原因并非元代特有的个案,何以之前的作品中却鲜有这样集中而愤怒的表现。还有元杂剧《西厢记》的情节演变也颇为耐人寻味。唐代元棋的《莺莺传》中没有“抢妻”情节,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中始增加兵围普救寺的情节,但目的不是“抢妻”而是抢财物,而在元代《西厢记》中,王实甫却增加了两次“抢妻”的情节,“寺警”、“争艳”两次目的都是抢崔莺莺成亲。“抢妻”情节在元杂剧中如此集中突出,应该与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民族文化冲突有着密切关系。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首个由落后民族执政的一统政权,

上一篇:试论隐性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