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雷海宗的文化形态史观(2)
2016-01-01 01:01
导读:雷海宗更多是把注意力放在如何经世济国上。主张重振尚武精神,从中国传统文化如兵制、皇帝制度等方面反省民族文化的劣根性。他认为汉代的问题实际
雷海宗更多是把注意力放在如何经世济国上。主张重振尚武精神,从中国传统文化如兵制、皇帝制度等方面反省民族文化的劣根性。他认为“汉代的问题实际是中国的永久问题,东汉以下兵的问题总未解决”。正是因为人民不肯当兵,秦以下的历史就“一切都不能自主,完全受自然环境和人事环境的支配”。
卢沟桥事变后,雷海宗提出中国文化第三周说。“与印度、巴比伦文明比较,中国文化有顽强的生命力,可造第三周。”抗日战争比淝水之战更重要,是中国文化第二周的结束和第三周的开幕。中国应通过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实现第三周文化。
三、结语
雷海宗引进了西方史学理论,他实践克罗齐的理论,他还密切关注当时西方盛行的新康德主义、新黑格尔主义及其对史学的影响。但在抗战的环境里,以雷海宗为代表的战国策派因宣扬文化形态史观而被视为法西斯派别,遭到批判。改革开放后,才对战国策派有了公正的评价。文化形态史观虽然是跟马克思唯物主义史学原理相对立的。如多以主观唯心主义哲学为指导,更多强调史学研究的主观性和实用性。但它是以抗战救国及文化重建为出发点,是特殊时代下的特殊产物。
参考文献:
[1]雷海宗:《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2]雷海宗:《西洋文化史纲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3]王敦书:雷海宗的生平、治学特点和学术成就[J], 历史教学,2003年第2期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4]余永和:雷海宗研究综述[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年7月第3卷第7期
[5]张广智:西方文化形态史观的中国回应[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