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唐宋词桃源意象的美学意蕴(1)(3)

2016-01-16 01:01
导读:总之,“桃花源”是传说中的神仙洞府,其中既有着高雅的生活情调,又有着丰富甚至奢华的物质生活。这些传说中的内容与士大夫们对闲适、雅致生活的

  总之,“桃花源”是传说中的神仙洞府,其中既有着高雅的生活情调,又有着丰富甚至奢华的物质生活。这些传说中的内容与士大夫们对闲适、雅致生活的追求结合起来,便使唐宋词中的桃源作品有一种闲适雍容之美。
  
  三、绚丽之美
  
  郑仅在《调笑转踏》词中是这样形容桃花源中的风光的:“烟暖。武陵春晚。洞里春长花烂漫。红英满地溪流浅……”[2]573桃花源中泛流的溪水,盛开的桃花以及缤纷的落英构成了后代人心目中最为绚烂的景致。唐宋词桃源意象的绚丽之美,主要体现在作品的着色和造境两个方面。
  首先,在作品的着色上,唐宋词人喜欢用色彩浓烈、艳丽的词藻来表现一种美轮美奂的“桃源”景象,为读者勾画出一种绚丽多彩的美丽意境。如后主孟昶在《洞仙歌》中形容的“瑶台”景象:
  [HK22]芙蓉开过也,楼阁相融,千片红英泛波面。洞房深深锁,莫放轻舟,瑶台去,且与尘寰路断。更莫遣、流红到人间,怕一似当时,误他刘阮。(孟昶《洞仙歌》下片)[3]732[HK]
  此词以舒缓的语调表达了一位身处“瑶台”之中的仙子的缠绵细致的情感,其中前三句对仙界美丽景致的描绘,以桃源传说中特有的意象为我们营造出了一片烂漫的景色, 可以说是绚丽之极,美丽之极。
  还有一些着色鲜明的作品,其浓艳的词藻不仅表现出了“桃源”景致的绝美还渲染了一种浓郁的爱情氛围,而这种浓郁的爱情氛围在一定程度上也增添了词作本身的“浓艳”之气,如:
  [HK22]花花。满枝红似霞。罗袖画帘肠断,卓香车。迥面共人闲语。战篦金凤斜。唯有阮郎春尽,不归家。(温庭筠《思帝乡》)[3]122[HK]
  这首词借助桃源典故表达了一位女子对情人的思念。但是最先出现在读者眼前的并不是女主人公,而是一片灿若锦霞的桃花。春天是花开的季节,春末更是鲜花怒放的季节,而这些怒放的鲜花正代表着女主人公对爱人的那一腔热恋,这使得全词充满着一种感情的张力。另外,一系列色彩鲜明的语汇使这首词有一种艳丽夺目的效果,给人一种绚丽灿烂的美感。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其次,在桃源作品的造境上,词人们常常从桃源传说出发,凭借丰富的想象力为读者营造出出一个个奇幻瑰丽的场景。如:
  “仙境美。满洞桃花绿水。宝殿秦楼霞阁翠。六铢常挂体。”(无名氏《谒金门》)[3]920
  “误入仙家小洞来,碧桃花落乱浮杯。”(晁端礼《浣溪沙》)[2]557
  “山镇红桃阡陌,烟迷绿水人家。尘容误到只惊嗟,骨冷玉堂今夜。”(葛胜仲《西江月》)[2]930[HK]
  在这些词中,红桃绿水的绚烂,秦楼霞阁的辉煌,“六铢常挂体”与“碧桃花落乱浮杯”的奇幻共同烘托了瑰丽多姿的仙界氛围,同时也使得作品洋溢着一种绚丽之美。
  另外,在桃源词作中还存在着很多衣袂飘飘的“仙子”形象,她们的存在渲染了梦幻迷离的仙界氛围,使得桃源作品因之而增添了几分绚丽之姿。词人们善于从多种角度描摹这些桃源中的“仙子”。写她们的容貌“月眉星眼,良苑真仙侣”(周紫芝《蓦山溪》)[2]1149;写她们的服饰“霞裙月帔一群群”(韦庄《天仙子》)[3]165;写她们的动作“琼佩冷,玉肌凉。罗袜步沧浪”(陈允平《意难忘》)[2]3742;写她们的情态“桃花洞,瑶台梦,一片春愁谁与共”(和凝《天仙子》)[3]473。这些居住于良苑仙宫,腰悬玉佩、身着霞衣的仙子,她们的容貌的美艳、衣饰的华丽以及情思的浓烈为桃源词作染上了一层绚丽的色彩。
  
  四、感伤之美
  
  “桃花源”是一个十分美好的地方,在流传的过程中,它成了很多人梦寐以求的理想所在。由于其流传的广泛性,在后代的文学作品中,人们还常常用它指代自己在人生际遇里某段非常值得怀念的美丽时光。如“桃花源”那般美好的记忆,恐怕每个人都有一段,但是,却没有人能一辈子生活在“桃花源”中。在不断变迁的人世间,“桃花源”的美丽注定要被一些东西所打破,就像天台遇仙的传说那样。而在“桃源”之美丽被撕破的情况下,“桃花源”便只能在今昔对比之中反衬出物是人非的伤感了。
上一篇:原创文学论文:茶花女与杜十娘悲剧命运的比较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