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之“反七律体”(1)(3)
2016-01-17 01:13
导读:此李白晚年游金陵所作。先写登楼所见夜景;次写油然而生的怀古之情。三、四句开首均用“白”字,构成排比式的仄韵对仗。 长安布衣谁比数,反锁衡
此李白晚年游金陵所作。先写登楼所见夜景;次写油然而生的怀古之情。三、四句开首均用“白”字,构成排比式的仄韵对仗。
长安布衣谁比数,反锁衡门守环堵。老夫不出长蓬蒿,稚子无忧走风雨。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秋来未曾见白日,泥污后土何时干。
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著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
阑风长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妇无消息。城中斗米换衾衤周,相许宁论两相直。[1]杜甫《秋雨叹三首》
这一组诗是天宝十三载杜甫困居长安时作。第一首上仄下平,先写个人处境,次写对连绵秋雨的忧虑。第二首上平下仄,先写决明草在雨中顽强生长的景况,次写诗人对其命运的担心。第三首亦上平下仄,先以描写出之,写广大范围内的淫雨景象;次以感叹出之,写淫雨带来的严重灾害。第二首“著叶”、“开花”二句及第三首“去马”、“浊泾”二句,用平韵,从词性看似对仗,但句中平仄却不符合律句的要求。
长松万株绕茅舍,怪石寒泉近岩下。老翁八十犹能行,将领儿孙行拾稼。吾羡老翁居处幽,吾爱老翁无所求。时俗是非何足道,得似老翁吾即休。[1]元结《宿洄溪翁宅》
这首诗的突出特点,是“老翁”一词重复了4次,五、六句且构成排比式对仗。前半是客观描写,后半是主观抒情。
上山下山入山谷,溪中落日留我宿。松石依依当主人,主人不在意亦足。名花出地两重阶,绝顶平天一小斋。本意由来是山水,何用相逢语旧怀。[1]王季友《宿东溪李十五山亭》
这是一首纪实之作,写得极有情趣。上半说入山没见到主人,下半说其实用不着与主人相见,有山水相伴就满足了。三、四句是联绵句,五、六句则是“反七律体”少见的平韵对仗句。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我欲升天天隔霄,我欲渡水水无桥。我欲上山山路险,我欲汲井井泉遥。越人翠被今何夕,独立沙边江草碧。紫燕西飞欲寄书,白云何处逢来客。[1]顾况《悲歌》
前四句用平韵构成一组大排比式的“大对仗”,而且,各句中四、五字重复,富有民谣风味。
虎有爪兮牛有角,虎可搏兮牛可触。奈何君独抱奇材,手把锄犁饿空谷。当今天子急贤良,匦函朝出开明光。胡不上书自荐达?坐令四海如虞唐![1]韩愈《赠唐衢》
此以诗代简,写得兴味十足。开头二句是排比式对仗,用来反衬赠诗对象的窘迫之状。诗的后半用平韵,以未来前途给对方以鼓励。
天下薄夫苦耽酒,玉川先生也耽酒。薄夫有钱恣张乐,先生无钱养恬漠。有钱无钱俱可怜,百年骤过如流川。平生心事消散尽,天上白日悠悠悬。[1]卢仝《叹昨日三首之二》
这首诗用仄韵的前四句,是两组排比式对仗,一、三句的“薄夫”和二、四句的“先生”又分别构成间隔式的联绵句;第五句换平韵处,复以“有钱无钱”绾结三、四句,构成一个大联绵句式,把全诗打成了浑然一片。
贫穷汲汲求衣食,富贵营营役心力。人也不富即贫穷,光阴易过闲难得。我今幸在穷富间,虽在朝廷不入山。看雪寻花玩风月,洛阳城里七年闲。[1]白居易《闲吟》
白居易此诗的句式结构,与上面卢仝的诗很相近,以“穷”“富”贯穿于全诗,构成开首的仄韵对仗和多重联绵。前半写世态,后半抒怀抱。
开元天子万事足,唯惜当时光景促。三乡陌上望仙山,归作霓裳羽衣曲。仙心从此在瑶池,三清八景相追随。天上忽乘白云去,世间空有秋风词。[1]刘禹锡《三乡驿楼伏睹玄宗望女几山诗小臣斐然有感》
诗的前半用仄韵,咏玄宗当年故事;后半换平韵,发表自己的评论。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洞庭明月一千里,凉风雁啼天在水。九节菖蒲石上死,湘神弹琴迎帝子。山头老桂吹古香,雌龙怨吟寒水光。沙浦走鱼白石郎,闲取真珠掷龙堂。[1](李贺《帝子歌》)